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南渡之後的李清照、經歷了一段艱難的生活,先是丈夫趙明誠的去世,讓她的生活陷入低谷,多年收藏的金石散失殆盡,又經歷了與張汝舟的再婚和離異。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李清照暫居婺州(今浙江省金華市),心中交織着對趙明誠的思念,對張汝舟的憎恨和無奈,以及對時局的憂慮。在一個暮春的晚上,詞人百感交集,於是她寫下了一首《武陵春》的詞作。

《武陵春》正是李清照多種情感集於一身、多種情思凝於筆端的最好的寫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李清照的《武陵春》,詞意明瞭,初讀詞作,眼前彷彿出現的是這樣的一幅畫面:

暮春時節,風已經停了,殘花落盡,深深的庭院中,一位有感於花落春去的閨閣女子,對鏡空坐,她完全沒有梳妝打扮的心情。她 聽説雙溪的春景醉人,正是盪舟雙溪、遊賞春景的好時候,

可是她的心中卻是寂靜慘淡,雙溪的春景即使再美、她也沒有少女時代“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心境了。蘭舟即使佈置得再好,它也承載不了此時李清照沉重而又無法排遣的哀愁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李清照心中無法排遣的哀愁又是什麼呢?這其中既有對丈夫的懷念,也有經過流離之後的身世之悲,詞人聲淚俱下,悲傷至極。

回想人事的變化,真可謂是“世事無常,往事莫追”,面對滄桑的變化,詞人百感交集,想説點什麼,語未出口,淚卻先流。這是淒涼的晚景與悽切的身世之悲。

開篇兩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第一句寫作者出門看到的情景:狂風暴雨已經過去,此時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這一句表現出詞人惜春愛春,又宛然自傷哀嘆命運的心境。詞人對暮春的情景感同身受,所以這一句由惜春之情的過渡到自身境遇上,是自然而然的。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第二句展現了一個極大的時間跨度,此時日薄西山,已是日暮時分,詞人卻懶得梳洗。往昔,李清照坐在鏡前梳妝,趙明誠常常是站在她的身後,從鏡中欣賞她的秀美。而如今趙明誠撒手人寰,她只有空坐鏡前。

鏡中的自己早就失去了昔日的風采,物是人非,哪有雅興梳頭呢?她什麼都不願意做,更不要提梳頭了。接下來兩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寫的其實就是原因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此時李清照經歷了顛沛流離的南渡,恩愛的丈夫趙明誠早已逝去,她隻身流落江南,孤獨無依之中,再嫁張汝舟,這場婚姻不僅沒有給李清照帶來幸福,反而讓她的生活又一次陷入困境。因為張汝舟並不是出於愛慕李清照的心理才與她結婚的,張汝舟覬覦的是李清照的珍貴收藏。

婚後李清照發現了張汝舟的真實目的後,大失所望,張汝舟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對李清照出言不遜,甚至拳腳相加。

張汝舟的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他將張汝舟的種種行為訴諸法律,要求結束這段婚姻。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 但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後經親友大力營救,關押9日之後獲釋。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南渡前與丈夫收藏的多年的金石書畫散失殆盡,圖書文物散失殆盡造成的巨大痛苦,顛沛流離的生活給予的無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走投無路的絕境,這是令詞人傷痛的事情。

説的正是李清照獨自面對的這些情形,所以當她看到流花落紅的春景時,詞人不禁睹物思人。可是物在人無,她不禁悲從中來,感到事物依舊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經完結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物是人非事事休”是李清照的心聲,也是她的處境,更是她要説出的話,但是話未説出淚已先流

因此這兩句既是詞人的心理寫照,又是她情感的自然流露。李清照下語看似平易,用意卻無比精深,把滿腹憂愁一下子傾瀉出來,動人心絃。

下片四句“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説的是詞人聽説雙溪春景尚好,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雙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載不動我內心沉重的憂愁啊!

這四句流露了詞人想要去春景尚好的遊覽勝地雙溪去泛舟消愁的願望,但是愁已滲進了詞人的心靈深處,是難以排遣掉的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雙溪指的是現今金華燕尾洲地段。由於婺江有兩條源頭:一是南邊的義烏江,二是北邊的武義江,兩江合流就是婺江了。在兩江匯合處有一片三角洲,叫燕尾洲。古時候叫“雙溪”,是有名的春遊勝地。

“擬”是表示詞人心理過程的一個字,詞人面對春景想要做的事情就是是去雙溪盪舟遊玩。

李清照很喜歡盪舟遊玩,她不止一次地將遊玩的情景寫進詞中,他早期的詞中《一剪梅》中就有:“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她的《如夢令》中也有歡快的遊玩場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即使是在這時候,當她聽到雙溪春光明媚,頓生春遊的想法,於是也打算去雙溪泛舟。這兩句在情緒上與上文形成明顯對比,用詞也稍顯明快,如“春尚好”、“泛輕舟”,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詞人剎那間的喜悦心情。

而“泛輕舟”前的“也擬”二字,更顯得婉曲低迴,説明詞人出遊之興是一時所起,並不強烈。 “輕舟”一詞為下文的愁重做了很好的鋪墊,至“只恐”以下兩句,則是鋪足之後來一個猛烈的跌宕,使感情顯得無比深沉。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首先,由舟的輕反襯出愁的重;其次,由舟輕不勝載愁,巧妙地賦予無形的愁以形狀和顏色,使人聯想到李清照心中的愁是很沉重的。這愁讓她思緒萬千,使她還未開口,眼淚先流下來,這愁壓得輕舟都載不動。

這一句和前面的好心情又有了強烈的反差。“恐”字表明瞭詞人的心態:唯恐愁緒太沉重,小舟都難以負荷。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把愁比喻成水會把愁寫成有重量的實物,在李清照之前,已有人進行了嘗試。蘇軾説“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秦觀説“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張耒説“不管煙波與風雨,載將離過江南”;張元幹説“艇子相呼相語,載取暮愁歸去”。

而李清照卻説“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出類拔萃的語言表達和藝術審美能力,將愁搬上了船,而且這船兒也載不動這份愁,簡直將愁表達到了唯美的藝術境界,堪稱神來之筆。

李清照將無形的愁緒變為有形的物體、有重量的實物,來加以描寫,這更突出“愁”的沉重。雖然是誇張的比喻,卻十分傳神貼切,寓情於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這兩句因為新穎別緻的構思,所以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這首詞簡練含蓄,開篇句“風住塵香花已盡”,短短七個字就營造了一個寫意的場景和寄情於景的意境:既點出此前風吹雨打、落紅成陣的情景,又繪出現今雨過天晴,落花已化為塵土的韻味;既寫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悶,又寫出了她惜春自傷的感慨,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這首詞再現了婉約詞的藝術境界,結尾兩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詞人將愁比喻為載不動的事物,自然妥帖,不着痕跡,寓情於景,渾然天成,構成了完整的意境。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李清照的這首《武陵春》,借浙江金華的暮春之景,用深沉憂鬱的旋律,塑造了一個流寓飄零的人物形象,寫出了詞人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

全詞一唱三嘆,語言含蓄,意境優美,讀來耐人尋味。如果要用一句話來點評這首詞,我更願意將它説成“言有盡而意無窮”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9 字。

轉載請註明: 暮春時節李清照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名句,後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