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作者:嶽志坤,河南交通運輸戰略發展研究院,河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旅遊公路是實現交通與旅遊兩個板塊融合發展的關鍵設施,是構築“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絡的重要基礎,旅遊公路的高質量發展使得交通運輸行業的建設更加適應經濟對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分析國內外旅遊公路經典案例的建設管理概況,歸納出我省旅遊公路發展過程中可借鑑的經驗與發展思路,為促進我省交旅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一、研究背景

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快速向好,我國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養老、健康、旅遊、綠色消費等領域成為消費升級的重點,飛速發展的交通網絡為旅遊帶來了便利,旅遊為交通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二者的關係越來越密切,旅遊與交通融合發展的趨勢越來越強勁。

2017年3月,交通運輸部等六部委印發《關於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了關於交通和旅遊融合發展的方向和措施,提出基本形成“快進”“慢遊”的旅遊交通基礎設施網絡。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加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深化交通運輸與旅遊融合發展,推動旅遊風景道發展,完善交通設施旅遊服務功能。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提出推進交通與旅遊融合發展,加快國家旅遊風景道、旅遊交通體系等規劃建設,強化交通網“快進慢遊”功能,加強交通幹線與重要旅遊景區銜接,健全重點旅遊景區交通集散體系。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旅遊公路是實現交通與旅遊兩個板塊融合發展的關鍵設施,是構築“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絡的重要基礎,旅遊公路的高質量發展使得交通運輸行業的建設更加適應經濟對社會發展的需求。通過分析國內外旅遊公路經典案例的建設管理概況,歸納出我省旅遊公路發展過程中可借鑑的經驗與發展思路,為促進我省交旅融合發展提供參考。

二、國外旅遊公路發展情況

01美國藍嶺風景道

● 建設概況

藍嶺風景道位於美國東部,道路的設計者們首次提出了風景道概念,它是景觀規劃、道路設計和環境保護有機結合的卓越案例。它將北部shenandoah 國家公園和南部大霧山國家公園相連接。500英里的道路是連續不斷的優美宜人的風景,每年有超過2000萬名遊客來此道路遊覽,是世界上最為獨特和最受歡迎的風景道之一。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1 美國藍嶺風景道(圖源網絡)

藍嶺風景道的開發原則主要是:

保護自然和歷史,可以修飾、保留,但不能切割和毀壞資源;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保留長期有人居住的外觀;

將美觀與實用相結合、強調簡潔、自然;樹立景觀需要管理的概念。

開發措施包括:

減小坡度並在斜坡上覆以植被,對沿線岩石進行清理並控制侵蝕;搶救並修復歷史建築;

對路線進行了細分,全部道路沿線設立里程標誌,為風景道專門設計了一個標誌(Logo);

沿線建設停車觀景平台、博物館、路側公園,沿途開發短程徒步路線,構建自遊步道系統與周邊景區景點相連接;

建造沿線公用設施和分站點、遊客中心、野營設施和户外運動場等遊憩和旅遊設施。

● 經驗借鑑

  • 一是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評估,有着符合環保要求的自然和文化自然吸引物,從而使該風景道成為美國的一個主要的旅遊吸引物。
  • 二是高度重視各利益主體、社區之間的溝通、協調和合作,促進了沿線社區因旅遊業的發展而獲得持續繁榮。
  • 三是遵循“人本關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為遊客提供教育、生態、文化、户外運動和遊憩等多種旅遊體驗,從而使交通、旅行、遊憩、教育和遺產保護等多功能完美地融為一體。

02德國浪漫之路

● 建設概況

“浪漫之路”位於德國南部的法蘭克福和慕尼黑之間,總長約220英里。自北向南連接了法蘭克福到慕尼黑之間很多具有中世紀德國風格的城鎮和城堡,並且沿途還有優美的鄉村景色,現已成為一個展示中世紀德國文化的主題公園,也是世界著名的遺產類風景道之一。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2 德國浪漫之路(圖源網絡)

“浪漫之路”的開發原則和措施主要有:

保持建築風格和文化的原真性,對毀壞的建築進行真實的、與周圍景觀協調的修復,展示德國南部的多種類型的文化;

強調與社區的融合;

在保護自然環境、景觀資源和優美的自然景色(湖泊、葡萄園、河流、碧溪)的基礎上進行適度開發;

整體開發、分段管理、社區參與等;

構建由自駕車、火車、公交車、自行車等多種交通工具組成的完善的交通系統,並串聯沿途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德國風格的城鎮。

● 經驗借鑑

  • 一是保護文化遺產的原真性、完整性,採取多種手段和方式展示遺產文化,使沿途的城鎮成為德國傳統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習俗的體驗地。

二是遊憩和旅遊接待設施比如飯店、餐館、購物商店的建設要與周圍的文化環境和建築相協調,並儘量保持原汁原味的中世紀風格和文化符號。

三是強調社區參與和管理。沿途城鎮作為旅遊者遊覽的節點,各個城鎮要對周圍文化和自然資源的開發和管理負責任,同時要為遊客提供各具特色的接待服務。

03澳大利亞大洋路

● 建設概況

澳大利亞旅遊公路的主要特點在於其服務導向性,即基於市場需求,其不僅具有旅遊作用,也滿足各種出行的需求。其在線路設計、遊客偏好上進行綜合考慮,增強旅遊公路的適用性,同時也給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機會,地方基礎設施、道路安全也都有了提升。

位於墨爾本西部的大洋路,沿着維多利亞州西海岸蜿蜒伸展,全長243公里。陽光、森林、沙灘、特色小鎮、酒店服務、完善的房車營地構成了大洋路完美的遊憩方式,是澳大利亞人偏愛的度假聖地。大洋路在澳大利亞公路網中的編號為B1,類似於我國的省道編號,全線大部分路段採用雙向兩車道,從車道數和路線平縱指標來看,公路等級相當於我國的二級公路。大洋路主要承擔旅遊以及沿線小城鎮之間的交通功能,而東西城市之間的過境交通和貨運交通主要由與之平行的幹線公路A1來承擔,兩者一起形成功能互補的複合型公路走廊。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3 澳大利亞大洋路(圖源網絡)

● 經驗借鑑

一是注重路線與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緊密結合,在保證公路系統安全及出行需要的同時,全面考慮旅遊公路的景觀、歷史、美學與其他文化價值。

二是因地制宜,靈活採用技術標準,避免過高標準建設造成對環境的過度破壞。

三是對旅遊資源及環境的保護,弱化公路人工痕跡,使公路融入到環境中,讓自然資源景觀能夠發揮出自身的作用,緩解駕乘人員旅途的身心疲勞。

四是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設施及旅遊信息,設置各種規模的配套旅遊服務設施,服務設施系統一般由停車區、觀景步行道、觀景平台、驛站等組成,方便旅遊者駐車停留、深入漫遊。

三、省外旅遊公路發展情況

01浙江淳楊綠色公路

● 建設概況

淳楊公路起點位於淳安縣千島湖鎮,終點位於汾口鎮,全長64.1公里,採用二級公路標準建設,雙向單車道,設計時速60公里。淳楊公路臨湖一側同步設計並建設了騎行綠道,綠道寬5米,其中綠化隔離帶1.5米、騎行道3.5米,基本與公路並行,部分路段利用半島向外延伸。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4 淳楊綠色公路(圖源網絡)

淳楊公路在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鄉村經濟分佈格局,充分理解對山水林湖景觀的保護,充分挖掘並串聯沿線層次豐富的湖島和優美的山林景觀資源及質樸的村落景觀,將沿線的鄉鎮、村莊、果園、民宿、農家樂等串點成線,打通美麗經濟走廊,為淳安的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大活力;同時積極探索“交通+體育”、“交通+旅遊”模式,形成了“路、景、湖、人、車”全方位多形式綠色公路體系。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5 淳楊公路騎行道路(圖源網絡)

● 經驗借鑑

一是打造風景宜人的觀景平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公路和綠道沿線建設服務區、驛站,為遊客提供吃住行遊等配套服務,形成優質的服務體系。

二是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發展鄉村生態經濟,利用“交通+體育”、“交通+旅遊”模式,推進生態資源與旅遊、文化等產業融合,促進當地產業發展。

三是持續完善旅遊標示標牌及村落內部道路,提升旅遊服務水平,保障旅遊產業長久發展。

02貴州遵義赤水河谷旅遊公路

● 建設概況

赤水河谷旅遊公路包含154公里汽車道和160公里的慢行騎遊道,主線分別由G212、S303和G546等國省幹線共同組成,全線共設置12個驛站、23個觀景台和休憩點,遊憩服務設施豐富多樣。赤水河谷旅遊公路串聯了沿線六大旅遊景區(赤水大瀑布、四洞溝、燕子巖、竹海、中國侏羅紀公園、佛光巖),並串聯沿河眾多古村落、古渡口和其他資源點,將優質旅遊資源串聯、整合,提升通達性,將赤水河谷旅遊公路沿線範圍整合為一個區域進行統籌規劃。通過旅遊公路的建設,促進區域旅遊產業發展,帶動公路周邊區域的串聯串融發展。旅遊公路沿赤水河岸佈設,按照機動車道主線和慢行道兩個系統統籌規劃,構建獨立的慢行系統,包括自行車道和遊步道,在滿足自駕遊需求的同時,也滿足騎行遊、徒步遊等多樣化旅行需求。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6 遵義赤水河谷快慢雙行系統(圖源網絡)

赤水河谷旅遊公路的建設開發完全採取PPP模式,遵義市人民政府、遵義市旅遊局、遵義市交通局都置身其中,共同參與經營和管理。公路本身為非收費性公路,而其中六大景區、驛站、土城綜合服務區等經營性收入將用於後期運營養護及償還貸款。

● 經驗借鑑

一是注重景觀綠化設計,對赤水河谷旅遊公路進行景觀設計時,根據沿線景觀段落劃分和遊客的體驗感知,採用相應的植物配置營造景觀,達到了整體動態景觀效果。

二是串聯沿線自然、人文景觀,根據赤水河谷沿線的景觀劃分為不同的景觀段,豐富遊客的旅行體驗。

三是採用PPP模式建設旅遊公路,解決政府在旅遊公路上資金不足的問題,減輕政府項目建設中的資金壓力,為赤水河谷旅遊公路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

03四川川主寺至九寨溝公路

● 建設概況

川主寺至九寨溝公路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境內,為四川藏區幹線旅遊公路,該公路連接兩大世界自然文化遺產九寨溝和黃龍,是我國第一條綠色環保示範路,也是我國公路與自然環境融合的樣板。川九路提出了“以人為本,尊重自然”的指導思想以及“安全、舒適、環保、示範”等設計原則,要求從設計到施工兩方面以最小的破壞和最大限度的恢復來保護和利用沿線自然生態環境。

川九路景觀規劃設計最重要的原則是“最大限度的保護、最小程度的破壞、最大限度的恢復”。川九路沿途穿越九寨溝國家森林公園、岷江源國家濕地公園、弓槓嶺生態保護區、白河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多個景觀稟賦優越的生態敏感區域,對於修建公路而言既有好的資源又充滿了挑戰。因此,建成的川九路是國家知名的環保示範路。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7 弓槓嶺上山段實景(圖源網絡)

● 經驗借鑑

一是靈活選用標準,靈活運用設計指標,川九路的功能定位是“旅遊路”,安全、舒適是主要要求,而對於速度的要求則相對較弱,由於地質地形條件困難,完全按照標準設計施工,必然會來對森林和地質帶來較大破壞,所以在設計標準運用上,採用了“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特殊困難路段各別技術指標適當降低”的原則。

二是路線自身協調、路線與構造物協調和路線與環境協調。依據地形條件,合理選用平縱面設計指標,保護自然既有地勢,讓遊客貼近自然,不追求人文景觀,構造物形式與路線渾為一體。

三是公路綠化與周圍環境有機融合,綠化樹種選擇原生樹種,並注意喬、灌、草的結合,種植模式模擬原有的植被羣落構成,避免新樹種的引進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

四、河南省旅遊公路發展思路

河南是中華文明主要發祥地和黃河文明中心,歷史典故、名勝古蹟和人文景緻數不勝數。自然山水“北雄南秀”,地貌特徵多樣,生態景觀薈萃。截至2020年底,全省共有A級旅遊景區580家,其中5A級景區15家,4A級景區190家,3A級景區271家,2A級景區103家,1A級景區1家。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8 河南省A級旅遊景區數量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9 河南省A級旅遊景區分佈

旅遊公路作為旅遊業的基礎支撐,對旅遊業的帶動和發展作用明顯,打造“快進”“漫遊”的高品質旅遊公路,是發揮河南區域文化、旅遊資源優勢的先決條件,結合河南省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現狀和旅遊景點分佈情況,提出河南省旅遊公路發展的以下幾點對策。

01發揮路網資源優勢,打造交旅融合特色品牌

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公路通車總里程27.03萬公里,全國排名第五,路網密度161.84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公路網的覆蓋廣度、通達深度、暢通程度和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結合我省交通網絡佈局,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幹線為支撐、農村公路為基礎的旅遊公路網絡,有效串聯城市節點與旅遊資源,依託連接著名景區公路網絡升級改建工程,打造一批旅遊公路精品線路。通過精心設計、合理增加服務設施,優化旅遊交通安全設施,促進旅遊公路網絡與旅遊景點的統籌開發和建設,打造交通旅遊特色品牌,形成旅遊公路和旅遊景區高質量融合發展的品牌效應。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10 河南省公路網分佈

02分析資源匹配程度,促進交通與旅遊均衡發展

從路網密度分析,鄭州、新鄉、焦作、濟源、洛陽、平頂山、許昌等地市排位靠前,一方面是這些地市經濟規模較大,交通運輸與產業發展相互帶動,綜合交通運輸發展態勢良好,另一方面是由於鄭州、洛陽都市圈“雙圈”疊合,推動區域內交通運輸協同快速發展。從景區密度分析,我省旅遊景區分佈以洛陽為核心,焦作、安陽、鄭州、開封、平頂山、信陽、周口等地市景區分佈較為集中。進一步分析路網密度與旅遊資源密度發現,安陽、開封、周口、信陽等地市旅遊資源較為豐富,但旅遊公路的匹配程度較低,建議積極探索旅遊公路開發模式,整合開發沿線旅遊、土地、產業資源,加快旅遊公路項目建設速度,同時保障旅遊公路高質量建設與運營,促進交通運輸與旅遊產業同頻共振。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11 河南省公路網密度分析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圖12 河南省旅遊景點密度分析

03出台政策措施,編制旅遊公路專項規劃

在政策層面,及時研究制定和發佈符合各地實際的旅遊公路建設標準、設計指南、指導意見等法規文件,指導旅遊公路規劃、設計和管理,推動旅遊公路發展標準化、規範化,提升旅遊公路建設和管理水平。緊密結合路線與自然人文旅遊資源,編制旅遊公路發展專項規劃,在保證交通安全及出行需要的同時,全面考慮道路沿線景觀、歷史、美學與其他文化價值,以旅遊資源優勢帶動鄉村產業振興,推進生態資源與旅遊、文化等產業融合,使交通、旅行、遊憩、教育和遺產保護等多功能融為一體,以旅遊公路為依託塑造旅遊文化品牌,利用文化內涵和品牌效應帶動旅遊業發展。

責編:陳玉堯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692 字。

轉載請註明: 旅遊公路經驗借鑑與發展思路 | 龍志剛專欄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