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後屠橋村荷塘。(陳朝霞 攝)
海曙區委報道組 尤文軍
通訊員 程冰凌
稻草青青,荷葉田田。綠色的田野中,座座白牆黛瓦的村舍點綴其間。遊客或在池塘邊垂釣,或在荷塘間採蓮,怡然自得體味田園樂趣。7月中旬走進海曙區集士港鎮新後屠橋村,眼前出現的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一幕。
“這兩年,來村裏觀光休閒的遊客越來越多,去年月均1萬人次,村集體收入80多萬元。今年雖然受疫情影響,但是吸引力不減,村集體收入可望達到160萬元。”新後屠橋村黨總支書記羅國雲自豪地介紹。
很難想象,5年前,新後屠橋村還是一個負債358萬元的落後村。這天壤之別源於全村上下齊心,建設美麗鄉村,將傳統農業轉型為休閒旅遊農業的成功實踐。
2015年3月,羅國雲走馬上任新後屠橋村黨支部書記。“當時,全村環境髒亂差,還被區裏通報批評。”羅國雲記憶猶新,為此,全村黨員、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從整治村內環境衞生、提升景觀着手,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在區、鎮等各級部門支持下,全村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用1年半時間,拆除違建、清理亂堆亂放的雜物,新建河道駁坎,統一房屋外立面,並在15個自然村間新建了遊步道,在周邊種上花草樹木。”
如今,2.5公里遊步道將新後屠橋村村村相連,每天傍晚,村民漫步田間地頭,欣賞着美麗鮮花,享受着田野的清新空氣,村民的衞生和生活習慣也隨環境變化有了蝶變。
鄉村有了美麗外表,還要賦予其深厚內涵。新後屠橋村有2300多名村民、2400多畝土地,過去一直以種植水稻和藺草為主,如何依託鄉村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發展多種經營,將傳統農業轉型升級?經村民大會多次討論後,村裏制定了“依託村接壤城區、交通方便的地理優勢,打造綜合農業觀光休閒旅遊村”的新目標。
經過村民的齊心協力,如今的新後屠橋村已經打造為四季花香果香的“網紅村”:3月,500畝油菜花輝映田間;四五月間,100多畝桑果豐收;6月底至9月底,300畝荷塘綻放着美麗;7月,水蜜桃、葡萄等時令水果令人垂涎欲滴……遊客紛至沓來,觀光遊、親子游、採摘遊等農業休閒遊帶火了新後屠橋村,也讓村民的腰包漸漸鼓了起來。
村民金惠娟全家搭上火爆鄉村休閒遊的“順風車”,開挖了6畝池塘,養殖小龍蝦,吸引遊客“垂釣遊”。“今年五一節期間,最多的一天有700多名遊客前來垂釣、燒烤,5天純收入四五萬元。”金惠娟開心地告訴記者,依託鄉村旅遊,村民自產的花生、芋艿、菜籽油等農副產品也成了“搶手貨”,收入節節攀升,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
嚐到了休閒旅遊的甜頭,新後屠橋村將目光放得更長遠,科學佈局全村產業結構,促進三產融合,以此推動鄉村振興的步子走得更穩更紮實。“我們挖掘老底子釀酒等傳統美食製作工藝,並引進設備提升油菜籽榨油技術;同時引進專業旅遊公司,整合全村資源,策劃推出油菜花節、農事體驗等文體活動,還依託後屠橋革命烈士陵園這一市、區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推出紅色之旅休閒遊。”羅國雲表示,留住美麗鄉愁,不僅使鄉村成為村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也成為吸引城市居民的後花園,更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美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