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愛林黛玉的作者曹雪芹,為林黛玉安排了最美的容顏、最傑出的才華、最好的出身,卻安排全書中最奸惡的賈雨村當她的老師,這是我一直迷惑不解的地方。
其實,如果想安排賈雨村搭上賈府,有若干種方法,完全不必讓他成為黛玉的老師。那麼,作者如此安排,必有深意。
這個深意是什麼?當我用排除法來探究黛玉的為人處事,我找到了答案。
通常來説,一個人的處事態度,決定於原生家庭的影響。對於家庭成員簡單的原生家庭來説,其影響主要來自父親和母親。
黛玉的原生家庭非常簡單:無祖父母同堂、無叔伯姑姑,唯一的弟弟也在三歲時夭折了。也就是説,黛玉的生活環境裏,除了父母,就是父親的姬妾和下人了。在這樣的環境裏,能帶給黛玉影響的,也就只有父親和母親了。
父親林如海出身於“鐘鼎之家”,同時又是“書香之族”,早就是名符其實的貴族了。再加上他從小讀書,其經歷和心智都很簡單純粹,應該屬於象牙塔裏培養出來的清貴之人。
母親賈敏是賈府第三代小姐,以賈府“詩禮傳家”的家風,且第三代正處在繁盛期,賈敏也應是温柔敦厚的姑娘,和林如海一樣簡單純粹。
那麼,這樣的父母培養出來的獨女,應該積極樂觀、包容寬厚才對。然而,黛玉身上,卻體現出與父母格格不入的生活態度來。
這樣的生活態度,從哪兒來?從家族教師賈雨村的影響而來。
賈雨村給林黛玉當老師時,黛玉年方五歲。五歲,正處在缺乏是非觀念階段,是極容易受外界影響的階段。林如海聘請賈雨村為黛玉的家族教師,實際上就是把教育權交給了賈雨村。五歲的黛玉,便在賈雨村長達一年的影響下,形成了有別於父母的處世態度。
這個影響,至少包括三個方面:對讀書的態度、對性格的形成,以及對仕途的看法。
01對讀書的態度:把讀書當成時尚,以讀書多為傲。
為了更深入地理解紅樓,我花了大致一年的時間通讀《四書》,發現它是關於人格養成的書。
什麼是人格養成?即懂得如何做人。正如孔子所言:“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一個學子,如果做到了在家孝順父母、外出親愛朋友、為人謹慎守信、待人有博愛之心、親和仁慈,還有餘力,才考慮學習文化知識。
也就是説,讀書求學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
換一種更易理解的方式來説,一個人首先要做到修身。做好了修身還有餘力,就可以考慮齊家,當家長或族長。有能力當好家長或族長,就可以考慮治國,即投入官場,為輔國治民出力。官做得好,而且做得輕鬆自在,還有餘力,就可以平天下,即進一步升官,乃至封侯拜相。
然而,在賈雨村眼裏,讀《四書》屬於“時尚之學”。
現代人最喜歡講“時尚”,然而這並非現代名詞。時尚,指的是一時的風尚。在賈雨村心中,能把《四書》讀好,並籍此謀得一官半職,是一種時尚,“若論時尚之學,晚生也或可去充數沽名”。
這就有悖於讀書之道。《大學》中明確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讀書的目的,是明理——明白理事、親民——親近民眾、至善——極致善良。
時尚正好與之相反,不以事理為先,只以時氣為尚;不親民,反而離民眾更遠,甚至看不起民眾;不以善良為底色,反而為了個人私慾可以不擇手段。
賈雨村對讀書的態度,深深影響了黛玉。他教了黛玉一年的《四書》,都是按照他的“時尚之學”來教的。
於是,我們看到,黛玉在明理、親民、至善上都離本性很遠。她“孤高自許、目無下塵”,以讀書多為傲,對底層不讀書的人無關切,尤其對平民劉姥姥極盡嘲諷。她毒舌,經常用刻薄之言讓人難堪,這是不善的表現。
這正是賈雨村這個老師帶給她的影響:把讀書當時尚,書讀得越多,也就離本性越遠,越脱離羣眾。
02個性形成:爭強好勝、不甘人後。
以黛玉的成長環境,她是獨女,不需要與人爭寵,也沒有一起讀書的同學來排名次。這樣的環境里長大的人,不會有爭強好勝的個性。
然而,黛玉的爭強好勝非常明顯。
她最開始吃寶釵的醋,是因為賈母刻意為寶釵過生日,讓她覺得寶釵奪了她的寵。
當寶釵比她“大得下人之心”,她表現出“悒鬱不忿”,覺得被寶釵奪去了眾星捧月的待遇。
元春省親,佈置下命題作文,原只是走過場,黛玉卻想“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
抽花籤,眾人都當遊戲,唯有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還有什麼好的被我掣着方好。”
就連中秋夜與湘雲聯詩,也想着“要試試咱們誰強誰弱”,併為了壓倒湘雲,作出了“冷月葬花魂”這樣的頹喪詭譎之語。
可以説,爭強好勝、不甘人後,貫穿了黛玉人生的始終。
這種個性是如何形成的?正是老師賈雨村帶給她的。
賈雨村本是“詩書仕宦之族,因他生於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盡,人口衰喪,只剩得他一身一口”。這樣的經歷,激發了賈雨村的奮發之心,想要通過“進京求取功名,再整基業”。
這是一條充滿競爭的路,要想沿着這條路走下去,就必須不斷打敗競爭對手,讓自己時刻處在強勝的位置,不能落後於人。
這種競爭意識,深入了賈雨村的骨髓,並通過潛移默化,深深地影響了黛玉。
03對黛玉認知上的誤導:把“仕途經濟”理解為功名利祿。
賈寶玉把“凡讀書上進的人”,“起個名字叫作`祿蠹'”,林黛玉對此不但不反駁,反而支持寶玉,成了寶玉心目中“不説混帳話”的知己。對此,我一度無法理解。要知道,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正是讀書上進的典型,如果不讀書,沒有上進心,再強的天賦,也不可能考出全國第三名的好成績。
而且,從林如海的為人來看,他也絕不是賈雨村之流,不會把高官厚祿當成人生追求。否則,他不可能年將半百還只是個小小御史。
看他向賈雨村描述賈政時的説辭:“其為人謙恭厚道,大有祖父遺風,非膏粱輕薄仕宦之流,故弟方致書煩託.否則不但有污尊兄之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可知林如海以清操為守,不屑於官場的那些爾虞我詐。
林如海這樣的價值觀,為什麼沒有影響到黛玉?有兩方面原因,一是林如海和傳統的父親一樣,只以威嚴出現在兒女面前,從不會以慈愛的形象,和兒女談心。從他與賈政的相知即可知,他們是同款父親。二是林如海忙於政務,也決定了他沒有時間與黛玉交心,這也是他需要聘請家庭教師來教育黛玉的主要原因。
因此,官場到底是怎樣的,官員們都在想什麼,黛玉無法從父親那裏獲得信息。
這就導致賈雨村成為了她獲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在賈雨村心中,什麼是“仕途經濟”?是通過仕途“貪酷”,獲得經濟基礎;是通過仕途攀附,獲得上升特權;是通過仕途“重整基業”,光宗耀祖。
實際上的“仕途經濟”指的是什麼?是“讀書明理,輔國治民”,通過仕途經世濟民。
黛玉沒能從父親那裏得到正確的引導,卻在家庭教師賈雨村的影響下,受到了誤導,導致對“仕途經濟”產生了誤解。有着清貴血統的她,自然不屑於這樣的行為,因此,她對賈寶玉的支持就理所當然。
結語:啓蒙階段的孩子,最容易受到老師的影響。如果父母不及時和孩子交心,孩子就會全身心跟着老師走。而且,啓蒙階段,是孩子確立是非觀的重要階段,也是人格養成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父母尤其要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林如海為黛玉聘請家庭教師,本是一步好棋,但因為他做錯了兩件事,一是選錯了老師,二是把教育權全部交給了老師,導致黛玉偏離了林家的價值觀,而深受老師賈雨村的影響,也因此毀了黛玉一生。
父母再忙,在教育孩子的事上,也不應完全放手。黛玉是一個好苗子被教育壞了的典型,其錯在老師賈雨村,其罪卻在父親林如海。
好心辦錯事,以愛的名義傷害,林如海是個合格的探花郎,卻是個不稱職的父親。
由此可知,作為百科全書的《紅樓夢》,如果從教育層面來讀,也是一部教育聖典。
相關閲讀:
《紅樓夢》| 薛寶釵的讀書論,把寶玉黛玉林如海賈雨村都罵了
《紅樓夢》| 劉姥姥眼裏的寶黛釵住所佈置,體現了他們的人生追求
《紅樓夢》| 劉姥姥進大觀園暴露賈府眾生相,王夫人悲憫黛玉刻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