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發現的史前奇特殯葬方式,轟動世界考古界

南寧市邕寧區有一處神秘的鴛鴦泉,兩泉相距約100米,一清一濁,實為奇觀,俗稱清水泉和濁水泉,一入夏,鴛鴦泉便成了南寧人游泳避暑的好去處。不過,20多年前,當地鮮有人知,就在鴛鴦泉旁還有一座埋藏着諸多秘密的頂螄山。

1994年8月的一天,原邕寧縣煤炭公司一名叫黎仕明的職工踩着洪水過後鬆軟的泥土經過頂螄山,赫然發現,原本佈滿層層疊疊螺螄殼的山體,土層裏還夾雜着獸骨。

原邕寧縣煤炭公司職工 黎仕明

在一坨泥裏面發現了一個大的頭骨在那裏。我説,耶?有那麼大的骨頭,除了大象的以外,現在應該沒有那麼大的骨頭了。

在當地有一個傳説,頂螄山是由清水泉和濁水泉裏的一條巨龍死後盤踞而成,黎仕明有些好奇,這些被洪水沖刷露出地面的獸骨,會不會就是傳説中的龍骨呢?他隨手撿了幾塊送到當時的邕寧縣文物所作鑑定。

原邕寧縣文物所所長 雷升

在上面就看見蚌刀啊、石斧啊、石鏃啊,都很多,石錛啊,都有。那個石斧,他們是叫做“雷公石”,我們都把它當做一般的新時期時代的遺址來看待。

考察回來後,邕寧縣文物所隨即整理材料向南寧市博物館(南寧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上報。由於類似的遺址邕寧境內已發現了二三十處,所以南寧市博物館只是照常做了備案登記,並未急於展開發掘,但沒想到,這差點讓這座遺址遭遇一場劫難。

199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華南古人類考古大隊隊長傅憲國帶着隊員來到廣西,計劃對南方地區的古人類遺址進行一項專項課題研究,試圖填補廣西史前考古學文化的空白。然而,考古隊從梧州出發,苦苦尋訪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找到一處適合作為學術研究的遺址。當時,收到邕寧縣文物所的上報材料後,常在頂螄山地區走訪考察的黃雲忠館長認為頂螄山豐富的文化遺存還有玄機,就將它推薦給了傅憲國。當考古隊滿懷期待地來到頂螄山複查,眼前的一幕卻讓他們既興奮又心痛。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李珍

這個老百姓他在推一個魚塘,推土機正在推,我們來看的時候他推出來的斷面上,可以看到陶器、石器。所以當時縣裏面的同志叫他們停工,不能再推了,如果這個遺址我們再晚來個十天半個月,第四期這一塊基本上可能就推掉了。

1997年4月起,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工作隊、南寧市博物館等單位聯合對頂螄山展開了第一次發掘,初步確認遺址範圍約5000平方米。考古隊員從遺址的中心點向四周發散,開展發掘工作。沒想到,數個探方的地表剛剛被刮出薄薄一層,就有了重大發現——下面有墓葬!

挖掘工作僅開始三個多月,現場就陸續發現了100多具遺骨。除了所有墓坑上方都壓有若干大石塊,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另一個共同點:這些骸骨均下肢屈至胸前;兩上肢屈於背後,或屈至頜下;頭內勾,面向胸口。大部分呈蹲踞狀,也有仰身、側身、俯身等不同姿態,這種葬式在考古學界統稱“屈肢葬”。

(屈肢葬)

(屈肢葬)

這不是李珍第一次接觸到屈肢葬,桂林甑皮巖、柳州鯉魚嘴、扶綏敢造、橫縣西津、秋江等遺址中都發現有屈肢葬遺存,可以説,廣西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中,凡是發現有人骨架的,幾乎都是行屈肢葬式。在國外,屈肢葬也不鮮見,甚至可上溯到約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中期的莫斯特文化時期,到新石器時代後期,屈肢葬遍佈世界各地,但都是零星出現,像頂螄山這樣密集的埋葬,前所未見。那麼,這到底有何含義?

史前時期,人們對“死亡”和“死神”普遍存在恐懼心理,於是想出種種辦法來應對和化解。屈肢葬葬俗將屍體屈曲並捆綁起來,遺骨上方還要壓一塊大石塊,目的是為了讓死者的靈魂守在軀體內,如今,一些少數民族的傳統葬俗中都能看到屈肢葬式的痕跡。

清理墓坑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突然,一具姿勢奇特的遺骨露出土層。65號墓中的這具屍骨,墓主為男性,揭開屍身表層大石塊時,考古隊員就發現了異樣。遺骨的頭顱在胸腔內,頸、腰、髖股關節、膝關節等六處均有明顯的被重新擺放過的痕跡。隨着新的墓穴挖掘清理,考古人員發現,頂螄山遺址約有10%的遺骨,都如同65號墓主人一樣被人刻意移動過,但各骨節的排列順序絲毫不亂。

(65號墓屍骨)

最開始,考古人員猜想它或許與廣西地區至今仍流行的二次葬,即撿骨葬有關,但通常來説,二次葬法是將死者埋葬數年直至人肉完全腐爛,再掘墓撿骨,經火烘烤乾重新埋葬,一般是放入甕中。可65號墓主人的手、腳趾等關節均未脱離原位,只有大關節處發生了位移,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考古隊緊急聯繫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人類學專家韓康信,請他來南寧一探究竟。經過現場勘查,韓康信斷定,這些特殊的墓葬並不屬於二次葬,而是趁墓主人死後軟組織尚未腐爛時有意將各大關節進行肢解,再重新塑造而成!頂螄山發現的肢解葬,立即引起國內外考古界的極大關注!

(肢解葬)

對於肢解葬這種特殊的葬儀,考古界尚無研究先例,頂螄山遺址中不在少數的肢解葬者無性別年齡規律,遺骨完整,沒有發現鋭器,也沒有任何戰爭、械鬥致殘的跡象,這些都與考古學家此前的考古發現大相徑庭。有學者猜測,肢解遺體除了有防止不幸喪命者的靈魂出來作惡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這些部落成員在外因意外事故死亡,把屍體搬運回部落墓葬區的時候,身體已經僵硬無法彎曲,所以才把軀幹肢解,再按屈肢姿勢埋葬。

經過清理,頂螄山第一期考古發掘共發現150多座距今8000—7000年前的墓葬,出土180多具人體骨骼,男女比例為2:1,平均壽命30歲左右,填補了廣西史前體質人類學研究的空白,也是探討廣西地區史前時代人類種屬、體質特徵以及與東南亞地區史前人種關係的珍貴資料。

隨着頂螄山考古發掘的推進,更多的秘密露出地表。此後兩年裏,頂螄山還會有什麼驚人的發現呢?關注廣西衞視《廣西故事——探秘頂螄山》帶你探索廣西史前文化之謎。

今天21:20

廣西衞視播出的《廣西故事——探秘頂螄山》(上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23 字。

轉載請註明: 無意中發現的史前奇特殯葬方式,轟動世界考古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