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姚宏志石家莊趙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副書記、副局長
大家好,我是趙縣姚宏志,下面我來給您來講講“故事裏的趙州橋”。
趙州橋,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當今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2015年榮獲石家莊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它是中國第一石拱橋,在漫長的歲月中,雖然經過無數次洪水衝擊、風吹雨打、冰雪風霜的侵蝕,卻安然無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趙州橋景觀)
眾所周知,“神橋古寺名中華,趙州梨花甲天下”。趙州橋為什麼稱作神橋呢,李春又是怎麼建橋的呢?今天給您講一講。
在唐代名相張嘉貞的《石橋銘序》中寫道,“趙郡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文中既點明瞭李春是趙州橋的建造者,又為趙州橋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李春的生平事蹟在史書上沒有多少記載,但這並不能掩蓋李春的偉大功績。
(李春雕塑)
相傳,他生長在洨河畔,家中世代以擺渡為生,但他從小喜好研究學習水利知識,據説,他小時候就通讀了《禹貢》、《漢書.地理志》、《水經》及《水經注》等書籍,並遍訪名匠學習造橋技術。看到家鄉一遇大雨便水患成災,舟船難渡,商賈滯留,驛使踟躇,他立志修一座橋來解決大家渡河之苦。
於是,他在參與工部的工程建設時,走訪觀察記錄各地的橋樑情形,對橋樑技術有了深入瞭解。過了幾年,隋朝在統一全國後,急需加強南北方的統治,而趙州作為北達涿郡、南到洛陽的一個關口顯得格外重要,而洨河又是不可逾越的天險,於是朝廷派他去建設洨河橋,可以説,天遂人願,天時地利人和皆備。
他喜不自禁,心願終於有機會達成了!但到底造一座什麼樣的橋才經久耐用呢?梁橋太平直,石墩也經不住洪水衝擊,木橋耐腐蝕性差,又不能載負過重,圓拱橋太陡、不易行車走馬。大雨過後的一天,他看到西天的彩虹斜掛在長空,接天入地,浮雲在下邊流動,很是壯觀美麗。他茅塞頓開,建一座彩虹一樣的石橋!
説幹就幹,他跑到家裏開始設計,河多寬、水多深、在哪建、地基如何?他心裏早就有底了。一開始,他設計成實券,但想到已倒塌的橋樑大都是實券,不免悲從中來。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放在桌上《道德經》無意中翻開了,“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莫不是天意,大券生小券,券上加券,他自言自語,豁然開朗,坦弧敞肩石拱橋!就這樣,一個影響世界橋樑史的天才創舉誕生了!
設計難,施工更難。為了減小施工阻力,他選在冰封河水時建橋,並且通過冰河運送石料又省力又快捷。在修橋過程中,他充分利用天人合一的思想,為了便於後期維修,他命令工匠運用並列砌築法把28道拱用九根鐵拉桿、六塊鈎連石、800塊腰鐵緊緊融合在一起,好似800羅漢與28星宿、六丁六甲、九幺星君結合在一起。
大架落成,四周脩金剛牆以護橋基。又命工匠在橋下正中印製了手掌印作為修橋中心支撐點標誌,雕蚣蝮用以鎮水,刻饕餮用以避險,繪欄板望柱游龍以驚神靈,留驢跡、膝蓋、車轍印以分車馬,每側99朵蓮花寓為久久平安,至此大橋渾然天成,李春卻不知所蹤,成就了眾多傳説神話。
有建就有修,歷史上的趙州橋經歷過九次大修,其中著名的是唐代劉超然補石修橋;宋代懷丙和尚化鐵固石正橋;明代張時泰、張居敬、張居仁父子三人傾囊接力修橋;清王元治傾資修橋。有修就有護,唐朝武則天時期,青龍護橋嚇退十萬突厥兵的故事大家一定有所耳聞。
(洨水晚晴)
安濟石橋日月留,龍蟠虎踞洨河洲。無楹自奪天工巧,有竅能分地景幽。當然,千年石橋建橋、修橋、護橋的故事還有很多,我先講到這裏。疫情過後,萬傾梨花競開時,趙州古橋,等你來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