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五一節假日期間,陝西西安城牆景區迎來客流高峯,景區專設平均身高為1.8米的“唐武士”勸説景區不文明行為。當看到不文明行為時,巡遊的武士就會上前用古代語言勸説遊客,而大多數遊客,也會立即回禮並改正行為。
人們看到這條消息後,紛紛點贊。正如景區工作人員所言,這種做法既能避免傳統勸阻方式的生硬和尷尬,又能加深被勸阻人員與周圍遊客的印象,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2.3億人次,同比增長119.7%。景區“人從眾”模式的開啓,説明我國文旅行業“回血”迅速,有望迎來更平穩的發展期。不過,遊客的數量多了,也會帶來相應的問題。如何勸阻和制止在景區發生的各種不文明行為,就是一個老大難問題。
各地不是沒有注意到相關現象,也不是沒有進行管理,但類似事件依然時有發生。就在今年的五一期間,一個“熊孩子”在電影散場時對着影院大屏幕拳打腳踢,給影院造成一定經濟損失。每一次在事件發生後,輿論都會呼籲文明出行、提升素質,但意外發生的概率始終存在,我們不可能保證每一位遊客都能做到自律自覺。因此,必須在管理方法和模式上下功夫、動腦筋。
西安城牆景區的做法值得借鑑。有網友説,“唐武士”的勸阻之所以有效,就是因為他們人高馬大。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其實“武士”帶來的恰恰是一種與遊客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和諧關係。
一方面,大部分遊客還是願意遵守規則,絕不會有意破壞景區。如果進行善意、及時的提醒,相信大多數人都能聽得進去。相反,如果採取強硬、武斷的行為,有可能帶來負面效果。“武士”的勸阻方式顯然更藝術,也更受遊客的歡迎。
另一方面,勸阻、制止不文明行為要治標更要治本。強制性的措施,只能起到暫時的效果。最重要的是讓遊客真心誠意地熱愛大好河山、一草一木,讓他們懂得珍惜和保護。與“武士”的交流,可以讓遊客對規則的理解從“外在強制”變為“內在自發”,這才是長久之策。
這幾年,輿論一直呼籲提高“違法成本”,希望用各種懲罰性手段杜絕景區的不文明行為。但也要看到,一旦錯誤鑄成,有些後果就已經無法挽回。這時候,討論再高的“違法成本”,也沒有了意義。
因此,還是要把工作做在前頭,從源頭上解決問題。西安城牆景區推出的新做法值得借鑑,不過,也要看到,“武士”的出現是符合當地場景與文化的方式,不一定適合其他景區。説到底,各地各景區還是要不斷探索,尋找適合自身的管理模式,在保證旅遊質量的同時,也保護好珍貴的文物。
(作者 李勤餘,摘自“紅星新聞”)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