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户端
成都東部新區,2024成都世園會主會場。
沿着絳溪四線一路向北,工程機械和建設者們穿梭其間。建築的骨架上正慢慢長出皮膚,景觀樹在初夏的陽光里根植大地——過不了多久,它們就會擺脱撐杆,用全冠幅的綠葉宣告着生命的旺盛與蓬勃。
在招商展示中心南側,有一棵沒有撐杆的香樟樹,高約20米,枝繁葉茂、迎風招展。正午的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蔭,灑下一地清涼。
結束了上午的建設工作,27歲的呂勝習慣了來樹下歇一歇,在他看來這不僅是午間的休憩,更是一種難得的放鬆。“我就是這裏的人,我出生的時候這棵樹就在了。”2020年成都東部新區成立,這讓在外務工的呂勝看到家鄉熱土藴含的發展潛力,從沿海城市回到這裏,成了一名世園會的建設者。
3年時間,自己的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這棵幾乎見證了自己成長年華的香樟樹之間的陪伴,依然在延續。
“小時候,每到香樟結籽的時候,我都要爬到樹上去摘回家,搓成我們農家用的香。”為此,呂勝沒有少嘗“筍子炒肉”的味道——這並不是一道可口的家常菜,而是對竹子抽打在皮膚上一種形象的描述。
“勝娃子,你又去千翻(頑皮)爬樹了哇!回去等到吃筍子炒肉!”母親的責罵聲猶在耳,每念及此,呂勝的臉上不由得浮現出一絲淺笑。
1年多前,隨着工程機械開進這片土地,呂勝湧起過一絲不安:這棵樹會不會被伐?雖然是一棵樹,但在呂勝的心中,它更像是一個夥伴,一個發小。
鄉土樹種不僅是綠意的表現,更像是一座精神堡壘,任何移栽的樹木都不具備這樣的在地性。所謂在地性,不僅承載着生態之美,更擎着鄉土之情、記憶之源和夢想之重。
很快呂勝發現,他的擔憂並沒有成為現實。
施工前,業主和施工單位、地勘單位一起,將園區內的原生樹木進行了精準的測繪統計,總共401棵。“我們專門編制了《植物專項規劃》,把保護鄉土樹種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來自世園會設計單位的白洪茂説,從工程開工的第一天起,園區就組織了10多個人的巡查小組,每天不定期巡查,確保落圖的每一棵樹都“在崗在編”。
對主會場現狀植物進行專項保護
“
“我們給所有的建設單位都下了死命令,這些樹不僅不能動,更要想盡一切辦法保護。”成都園博公司景觀負責人介紹,從道路規劃、管線挖埋再到土石施工,生態保護都要考慮在前、規劃在前、防護在前。
”
“不久前我看到還有工人去給香樟樹做了白蟻防治,那一刻我真的有點感動。”呂勝不知道的是,為了保護這棵根系深達地下一米以上的樹,建設者們僅僅是埋旁邊道路的地基所用的時間,都是平常的數倍。“為了保證樹根不因為道路建設而受損,埋地基都只能一次一點一點埋,過段時間又重複,反覆多次。”施工者調侃,它的精細程度彷彿在做外科手術。
如今,這座精神堡壘靜立在招商展示中心前,見證着不遠處的散花樓慢慢生長——不久之後,它們將一起構築起花開盛唐的絕美風韻,對於這個新鄰居,香樟樹也應該充滿期待。
這幾天樹下還能撿到紅豆
同樣充滿期待的,還有在港澳展園堆坡上,高近30米的紅豆樹。設計者們根據這棵樹陰陽面分明的特質,選擇了最佳位置,設計了景觀平台供遊人拍照打卡。鄉土樹的美,應當被保護,更該被欣賞。
如果有緣,遊人們還能在樹下拾到紅豆。來自成都世園會的紅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