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評論】《天梯1978》:這樣的青春故事理應被銘記和書寫

作者:劉功業

【文學評論】《天梯1978》:這樣的青春故事理應被銘記和書寫


“東方欲曉,希望就在前邊。但你必定要蹚過那片黑暗的走廊,才能夠得着光明。”

這心中的光明,就是去學習、去奮鬥,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的特殊年代的青年人生命的原動力。

泰山童子的這部《天梯1978》,是一部自傳體長篇小説。書名寓意,有着同代人深有同感、心領神會的強烈象徵意味。古人常以“鯉魚跳龍門”之説比喻科舉登第,而在大地荒疏的十年非常歲月中,盼望進大學深造的那幾屆初中生、高中生和知識青年等,可謂望眼欲穿,久盼不得。在希望、無望,甚至絕望之後,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是恢復高考的決策,為一代青年帶來以知識求新生、上大學改變命運的歷史機遇。能夠百裏挑一、幸運地考上大學,不啻是從絕望之地獲得了走進新世界、讓生命奏響嶄新樂章的寶貴門票。

這是一段慘痛而又真實的歷史記憶,也是足以被感激涕零、猶如涅槃重生的我們這一代人親身經歷的生活真實。

這樣的青春和命運理應被銘記與書寫

谷玉安(泰山童子)所著的《天梯1978》一書,讀來真實、生動、感人,有着特殊意義的親切感,通篇洋溢着泥土的清香和質樸的生活氣息。

一切過往如在眼前。相似的命運、相似的人生,曾經的夢想、共同的追求,讓這部小説有了更廣泛的可讀性和較高的文學價值。相信許多同齡的讀者,也能像我閲讀中的體驗一樣,從主人公米雙遠身上,回憶起那些好像就在眼前的歷歷往事,依稀看到了自己的成長曆程和人生影像。

主人公的身份是卑微的,卻像山鄉土地上的草木莊稼,不避貧瘠,孜孜以求,渴望萌發、成長、收穫。從懷抱着人生理想、有着堅定信念的米雙遠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祖國和民族前進的希望。

更多的讀者,也可以從中讀出那個已經逝去的年代,曾經的荒誕、瘋狂,種種不可思議的故事。當年的我們,就是這樣地經歷過各種磨難,不得不放下書本,拿起鐮刀和錘頭,成為在廣闊天地裏被打磨、被改造,卻不甘沉淪的一羣人。在這片土地上,在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這樣的青春,這樣的命運,這樣的生長史,同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一樣,理應被銘記、被書寫,而不是被淡化、被遺忘。

作者的生活經歷是深厚的。小説的描寫很豐富,作者的筆觸飽含激情。它為我們提供了目前為止仍然不夠多的獨特文本和社會價值。

小説故事的發展穿插着倒敍、插敍、順敍等多重結構形式。以1977年恢復高考為引子,直到1978年10月主人公終於考入大學結束。小説的主線,當然是米雙遠的童年、少年到大學生的人生成長敍事。參加高考的經歷,不過兩年。在這一時間線裏,卻是縱橫交織,上下百年,濃墨重彩地展示了齊魯大地的傳奇色彩、人文樣貌和濃郁的鄉土風情,展示了泰安城東鄉米家莊米氏宗親近百年間的家族親情故事。

作者的筆下,米雙遠的孕育出生,就帶着傳奇色彩,是多年不孕的母親皇泰寧去登泰山求子而來的,米雙遠百歲和抓周的一段也寫得細緻、傳神。

文字中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

小説要寫得好,考驗的是作者講故事的能力,結構的功夫,怎樣處理好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語言的使用等。《天梯》的作者都做了較好的嘗試,下了很大的功夫。結構處理上,費了心思。人物眾多,故事豐富。主線、複線、伏筆,線索交織。這種夾敍夾議的小説結構,散文化的地域、風情和人文的描寫,增加了閲讀的豐富性。如大户出身的母親嫁到米家學攤煎餅的故事,大狗花豹與野狼的交往,東北獵熊的故事,公牛老黑和毛驢的故事,大饑荒的故事等,都描寫得細膩、生動。寫人、寫動物、寫家畜、寫飛鳥、寫草木,語言都很有靈性。特別是養鴿子的故事,驅鷹護雛,童心少年的對弱小動物的那份愛心。“德為人先,愛不分類,所有的生靈都應該得到愛撫和滋潤。”

書中許多人物很有個性。人物的命運與時代和生活、所處環境關係緊密。米雙遠的父親米文水和母親皇泰寧的關係和最終離異,對他的成長和思想情感影響很大。特別是去東北在離婚多年的父親家複習功課的一段,是父親離開母親又再婚之後,父子兩人終於又相見。父親的再婚女人,那位數學老師給了米雙遠很好的輔導,對他考上大學幫助很大,印象深刻。這裏人物關係和感情的處理,考慮得比較周到。

小説中涉及人物眾多,大都寫得很有個性,形象豐滿。挑大糞桶的老右派胃覺這個人物,是很有特色的一位。身世卑微卻有風骨,命運坎坷而有性情,胸懷達觀。他不僅是米雙遠的武術老師,更如同他的忘年交的朋友,是一位難得的人生導師。小雙遠和挑大糞桶的胃覺成了忘年交,老右派不僅教給了米雙遠一套“泰山十八跌”的武術,也讓他懂得了更多人生道理。雙遠深信“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這是先人的智慧,是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寶典。中學畢業回到農村,農活再忙再累,他一直堅持着。行路間免不了前行後瞻,左防右架,將“採挒肘靠,掤捋擠按”化作了自然。 雖然白日裏田間勞作,耗盡了身上的力氣,出透了汗水,可每到晚上夜深人靜時,雙遠都沒忘在院子裏站樁,習練套路。有時練功遇到困惑,雙遠就會邁開雙腿,快步疾走五公里,去九十中找師傅也就是胃覺請教。

寫鄉村生活離不開勞動的場景。參加水庫工地建設,參加三夏麥收,都是回到廣闊天地的高中畢業生米雙遠必“修”的一課。這裏,有對從未乾過的繁重農活的恐懼,也有對土地、對農民、對勞動的由衷讚美。三夏大忙季節,割麥子,這是農村裏最累的農活了。麥收,貴在一個“搶”字。搶收,搶耕,搶種,顆粒歸倉。第一次參加麥收的體驗,筋斷骨折一般讓他刻骨銘心。累,也有快樂。寫麥收的這一節,生動,有趣,如優美的散文,幾乎可以説是一首勞動的讚歌。勞動間隙的摔跤、打鬥,是年輕人最質樸的娛樂,也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歷練。文字中,包含着對土地,對勞動,對鄉親,有着天然深厚的感情。

他們的故事有着不尋常的意義

作者寫情感故事,也是很成功的。米雙遠的愛情故事中,初戀一節,寫得就很生動有趣。12歲的米雙遠在開學一週後,終於來到泰安九十中學讀書。泰山腳下簡陋的校舍,四面透風的窩棚宿舍,都擋不住求學的渴望。校園外的蓬勃的莊稼,秋收的田野反而給了他更多的動力。中學時代朦朧的初戀和性意識的覺醒。這是一種“非常奇妙、飄飄欲仙、從未有過的感覺”。他感覺總有一種力量,在牽引着他。餘老師的酒窩笑容如陽光一樣明亮。女同學杜鴻雁常常投射過來的目光灼熱滾燙,對她長達六年的暗戀,鼓勵着他,成為他刻苦學習,克服困難的原動力。他的學習成績突飛猛進,從60分到100分的進步是巨大的。而且是年級唯一的100分,也是全校唯一的100分。這有爺爺期望的目光,有餘老師的目光,也有女同學杜鴻雁的目光。米雙遠一下子成了全校的名人。

“當雙遠收拾好書包,正待轉動脖頸環視四周時,突然感到右臉火辣辣的,不覺扭頭向右。剎那間,又是那束光,四目相對,瞬間,雙遠的心跳加速,血往上湧。也許,自幼家教嚴格,非禮勿視,雙遠似乎從來沒有直視過一個姑娘,更不用説對視,一旦觸到女孩子目光就迅速扭開頭,一般情況下總是羞紅了臉。”“多少年後,雙遠學了量子力學,方才意識到,這是一種'場',是相互糾纏的'場'。這種'場'的作用力是強大的,是變幻莫測的。有時,你置若罔聞,有時略有反應,有時紋絲不動。但有時它是閃電,火辣灼熱、奪魂掠魄,可以打暈一個人,甚至可以殺死一個人。情竇初開的雙遠有些眩暈。”

腳踏着土地,從泥土裏汲取着成長的力量,卻又懷揣着夢想,嚮往着天空。這就是追求知識、渴望出人頭地、有所作為的農村高中生米雙遠的人生故事。也是命運起伏、坎坷波折的一代人、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生活寫照。作品沒有停留在單純的敍述故事、演繹人物,而是有着深刻的思考。終於考上大學,猶如登上天梯的喜悦之情,沒有沖淡主人公對社會和命運的思考。這才是這本自傳體小説《天梯1978》所展示的真正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代,難以被沉重的歷史所凐滅的年代,半個世紀匆匆而過。歲月雲煙,可以淡忘或忽略很多過往。這些登上天梯,終於成長為國家棟梁之材的人,也已逐漸容顏老去,從激流勇進的改革大潮中淡出,隱退到生活的大幕後面。但是,他們的人生,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時代,卻仍然有着不尋常的意義。

作者簡介:

劉功業,詩人、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第四屆主席團委員,一級作家,魯藜研究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現當代詩歌創作與欣賞課程特聘教師。出版有詩集《星星海》《若夫詩選》《對海當歌》《錯位》;散文集《尋找湖泊》《天涼好個秋》《南昆壯歌行》《水寫的城市》;長篇紀實文學《激情唐古拉》《第三極》等。作品多次獲獎,入選《百年山大》《天津新詩百年》《濟南詩選》《中國2014年度優秀詩選》《2019詩詞枱曆》《新中國70年詩選》等多種文集、年選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456 字。

轉載請註明: 【文學評論】《天梯1978》:這樣的青春故事理應被銘記和書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