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被稱為馬背民族,蒙古人與馬的故事源遠流長。內蒙古是我國傳統的馬業大區,馬文化底藴深厚,發展馬文化旅遊產業,具有獨一無二、得天獨厚的基礎和優勢。近年來,全區各地積極開發馬文化旅遊,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馬文化主題旅遊產品,不僅豐富了遊客的旅遊體驗,而且全面生動地展示了內蒙古獨具特色的馬文化旅遊,極大地促進了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帶動了文化旅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內蒙古打造馬文化旅遊品牌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馬文化資源豐富。去年,以內蒙古優質的馬文化旅遊資源為主線,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打造了“馬背上的內蒙古”文化旅遊品牌,發佈了“騎着馬兒遊草原”十大主題產品,通過定製化馬幫遊歷的體驗形式,以馬為載體,串聯起內蒙古多元的歷史文化以及原生態的牧民人家、宴飲、音樂等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方式,奉上一場融合豐富文化內涵的草原深度旅行。
“馬背上的內蒙古”文化旅遊品牌融合了內蒙古馬文化精髓,展現了草原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深度傳播了內蒙古文旅資源的豐富性,對外塑造了更加多元豐富的內蒙古旅遊形象,推動內蒙古全域旅遊創新發展。
內蒙古春秋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康健穎説:“隨着內蒙古交通更加便利、景區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導遊人才不斷湧現,我非常看好內蒙古的地接旅遊市場。馬文化與旅遊相結合,我認為需要在馬文化的宣傳上進一步加大力度,同時配合政策的支持並加強監管。作為旅行社,我們也會加快研究與馬文化相關的旅遊產品,用優質的產品打造內蒙古的旅遊品牌形象。”
以馬為媒豐富體驗
進入大眾旅遊時代,旅遊成為幸福生活的必需品,遊客更加在意和追求有深層次內涵的文化旅遊體驗,特色文化體驗逐漸成為旅遊產業持續發展的增長點。
在“中國馬都”錫林郭勒盟,“拍馬”已經成為一個產業。近年來,這片草原一年四季都要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拍攝大規模的馬羣以及地道的蒙古族馬術活動。奔跑的蒙古馬、套馬的草原漢子、四季的草原景色,吸引諸多攝影發燒友來了一次又一次。當地牧民通過為遊客和攝影師們組織蒙古馬拍攝活動以及表演蒙古族民俗而增加收入。
內蒙古賽馬場是內蒙古唯一一個體育旅遊國家級4A級景區,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以草原馬文化、民族文化為核心,集體育比賽、實景劇演出、節慶活動與民族文化旅遊於一身,在這裏可以盡情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特別是馬術運動的驚險刺激,是呼和浩特市民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內蒙古與馬文化有關的旅遊產品特色突出,馬知識科普課堂、馬主題相關的青少年研學、馬術培訓、馬術表演、馬主題攝影等活動相繼在各盟市開展。另外,各盟市馬文化節慶賽事不斷湧現,通遼市8·18哲里木賽馬節、錫林郭勒盟太僕寺御馬苑賽馬等活動精彩紛呈,遍佈各地的草原那達慕,更讓遊客實地感受旌旗獵獵迎風舞、馬蹄陣陣催奮進的震撼。
去年帶着孩子在呼和浩特市參加過馬術夏令營的北京家長黃澤宇説:“以前放假,孩子不是玩電腦遊戲就是看卡通書,到內蒙古參加馬術夏令營之旅擴展了孩子的視野,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夏天的呼和塔拉草原非常美,以後有機會我還會帶着孩子去參加夏令營。”同時,內蒙古民族文化中的長調、馬頭琴、蒙古袍、蒙餐等也飽含馬文化的元素,提升了遊客對馬文化的體驗。
萬馬奔騰影響深遠
立足於豐富的馬文化資源,內蒙古推出一批以馬文化為主題的文藝作品,這些文藝作品入駐景區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實現文旅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首創大型馬文化全景式演出《千古馬頌》、大型歷史馬術實景劇《漠南傳奇》、巴爾虎蒙古部落大型“馬之舞”馬術表演、大型實景劇《蒙古馬》等大型馬文化演出在內蒙古相繼上演。
《千古馬頌》落户呼和浩特後,以實際行動推動自治區全域旅遊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劇中演員張國強表示:新時期的馬術發展,不再僅僅侷限在傳統體育競技項目上,還展示在旅遊文化和舞台節目中,為大眾接觸、瞭解馬術提供了機會。“到青城草原,看《千古馬頌》”不僅僅是一句廣告語,更成為人們到內蒙古遊玩的不二選擇。
《千古馬頌》總導演穆青説:“演出短短一個小時裏,既有金戈鐵馬的雄奇,又有一人一馬的温情;既有忠肝義膽的赤誠,也有盛裝舞步的風雅。”
一系列以弘揚“蒙古馬精神”為主題,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草原文藝作品和民族文化精品在內蒙古上演,遊客們坐在可以容納千餘人劇場內,在絢爛燈光舞美的映襯下,感受氣勢恢宏、唯美震撼的馬文化。
馬不停蹄願景可期
馬文化與內蒙古全域旅遊、四季旅遊相得益彰。春季的內蒙古冰雪消融,揚鞭策馬體驗花海爛漫;夏季的內蒙古草長鶯飛,駿馬似彩雲;秋季的內蒙古層林盡染,駿馬疾馳騁;冬季的內蒙古銀裝素裹,看萬馬奔騰分外壯美。
目前,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積極培育旅遊新產品新業態,開發更多像草原那達慕、《千古馬頌》一樣的拳頭產品,給旅遊植入生態的根,文化的魂,文明的韻。發揚“蒙古馬精神”,推動內蒙古文化和旅遊事業持續健康發展,把祖國北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已經成為全區各級文旅行業努力的方向和奮鬥的目標。文\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