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曉煙波,數聲召稼鍾”,位於閔行區浦江鎮的革新村是上海農耕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着近800年的歷史。2012年12月被列入“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2014年3月,又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確認為“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上海僅有的兩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2018年,被列為上海市鄉村振興示範村,是上海首批9個鄉村振興示範村裏唯一一個“中國傳統村落”,也是現在上海試點鄉村宅基地集中歸併第一村。
革新村
兩次造房子,不一樣的感受
走進革新村的黃家宅歸併點,彷彿進入了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的別墅區,家家都是獨門獨院,白牆黑瓦,30度坡屋面,典型的江南窗楣窗花,所有的房子高度不超過10米,地面用青磚鋪設。這些房子一棟挨着一棟,風格統一。不説的話,真的會以為是進入一個別墅區。其實這裏是革新村宅基地歸併點。
革新村宅基地歸併點
65歲的趙麗芳原來是革新村6組的村民,今年年初搬到了黃家宅歸併點。
説起自己的老宅,趙麗芳還是很有感情的。因為那是自己結婚後,一點一點造起來。趙麗芳1980年結婚,到1986年造房子,“買建材,請工人,一點點造。”因為手頭錢不夠,造了一層,先搬進去住,等攢了錢再造第二層,就這樣從1986年到1989年,前後花了3年時間,她的“造房工程”才算大功告成。兩層小樓,外加兩個平房,一間平房做廚房,一間養豬。“那時候造房子,樓板用的預製板,用磚頭石灰黃沙砌牆。水泥貴,捨不得買。”
此後,這個家不停地“提升功能”,剛開始家裏燒飯用土灶,燒稻草、棉花杆,後來用上液化氣;用水也是,剛開始從河裏打水,後來家裏挖了口井,挑水吃,再後來裝了自來水;剛開始用老式的馬桶,有了自來水後,家裏衞生間翻新,用上抽水馬桶,裝了淋浴器和浴霸。
家就這麼一步一步翻新改造。但幾十年住下來,老房子已經太舊了,“房子都酥了”。
不僅是趙麗芳的房子太舊了,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是革新村農民集中翻造房屋的時期,這批房子都太舊了。“當時用的是土燒磚,沒有水泥,也沒有規劃設計,缺乏公共基礎設施,幾十年過去了,整個村落面貌陳舊不堪,看起來破破爛爛的。而且各家住得分散,東一家西一家,土地被分割得東一塊西一塊。”革新村黨總支副書記張志堅説。
趙麗芳現在的房子,獨門獨院,上下兩層,共180平方米,一樓是廳和廚房,外加一個卧室一個衞生間,二樓有三個卧室一個書房兩個衞生間,上面還有個閣樓,閣樓就用來當儲藏室了。“一樓的廳不是一般的大,打乒乓是沒有問題的。”
白牆黑瓦的歸併點新房
趙麗芳這次造房子沒有太花精力和金錢。村裏提供了7套房型供大家選擇,又“團購”了建築施工公司。因為老宅被政府收回去了,政府給了補償,“所以造新樓幾乎沒怎麼貼錢進去,裝修倒是花了不少。”趙麗芳説,先後兩處住宅真的沒法比,現在住得真叫稱心。
歸併點:江南水鄉範兒
為了合理整合規劃土地資源,從2018年開始,浦江鎮政府探索推進宅基地集中歸併。2018年,革新村啓動村莊規劃修編,確定以2個規模較大、資源頗優、交通便利的聚落共84户為基礎,實施“原址保留”和“原址翻建”,其他分佈零散的14個聚落148户實施“易址遷建”,最終建立“黃家宅”和“徐家宅”2個集中歸併點。
張志堅説,現在的兩個歸併點,一個叫“徐家宅”,一個叫“黃家宅”,“徐家宅”裏,徐姓村民比較多,“黃家宅”裏黃姓村民比較多,命名也是按照村民習俗來命名的。
村裏請了設計單位來做整體風貌規劃、房型設計。等設計方案確定後,就“一張藍圖幹到底”,引導村民遵循統一高度、統一色調、統一元素、統一樣式“四個統一”實現風貌管控,最大程度保持白牆黑瓦的整體風貌。同時,通過個性化圍牆佈置,打造公共景觀小品和鄉野植物佈置,小花園、小菜園點綴其中,有效保留村莊肌理和傳統元素。隨着時代的變遷,存放農耕用具的副房利用率越來越低,所以這次集中居住取消農村副房,既節約了居住空間,又適應了新的生產生活。
過去農村宅基地裏造房子,各家造各家的,公共基礎設施,道路、下水道、垃圾房之類的缺乏規劃,這次歸併點裏統一做了規劃。建成後,兩個歸併點有內部道路6公里、綠化面積1.8公頃、自留地6公頃、水面積5.5公頃、橋樑14座。改造上水,雨污水納管,新建污水提升泵站2座,鋪設污水管道。今後,再也不會污水遍地流,下雨天出現路上積水現象;架空線梳理,空中不再是密密麻麻的電線;河道也進行了整治,如今水清岸美。村裏還新建及修繕了革新建業館、文化客堂間、互助式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還改造標準化公廁1座,新增垃圾廂房2座,新建停車位175個。整個歸併點看起來井井有條,賞心悦目。
連以前很難治理的違法搭建也一併解決了。歸併點所有的房子按照規定的房型建造,外觀風貌保持統一,誰也不許亂搭建。張志堅説,“住在這裏的村民既能享受農村田園風情,又擁有城市化居住體驗。”
歸併帶來的好處不止一點點
此次宅基地集中歸併,減少農居點用地1.19公頃,減少建設用地7.04公頃,增加農用地0.41公頃,增加水域和其他用地6.63公頃,騰出商服用地1.93公頃。釋放出來的土地,將重新導入公共服務設施、文創、旅遊等相關產業,讓全體村民共享發展成果。張志堅説,歸併是一個契機,接下來還要“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
革新村區位優勢明顯,距軌道交通8號線只有5公里。自身文化底藴深厚,形成於北宋末年,坐擁召稼樓古鎮,附近有浦江鎮郊野公園和長壽禪寺。召稼樓古鎮年均客流量420萬人次,郊野公園年均客流量240萬人次,長壽禪寺年均客流量4萬人次。但是按照鎮裏的説法“獨特的區位優勢並未帶來產業整體振興,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未能豐富農民的物質與精神”。
守望橋
目前的召稼樓古鎮能利用的空間都已經利用,沒有施展的空間了。古鎮要擴容,現在革新村正在開發古鎮二期,希望打造文化旅遊、時尚消費、都市農業、古鎮民居等“1+5+N”古鎮二期功能體系。
浦江郊野公園是一座以森林遊憩、濱水休閒為主要功能的近郊都市森林型郊野公園。彙集“郊野、藝術、秋景”三大理念的複合型功能,是浦江郊野公園重要特點。總面積達15.29平方公里,擁有5.3公里的黃浦江岸線資源、成片的林地資源以及豐富的文化資源,是上海規劃建設的各郊野公園中最靠近市中心的一個,也是上海第一個成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郊野公園。
位於沈杜公路近林海公路的上海方圓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佔地445畝,其中水面積多達80多畝,是一個新興的全生態農業旅遊休閒場所。園內綠樹成蔭,竹海深深。野生的鷺鷥隨處可見,蛙鳴聲不絕於耳。園內種植紅心火龍果、桃、獼猴桃、梨、番石榴、楊桃、蜜桔、葡萄等季節水果;還有多肉植物、竹林、綠化、草坪廣場等休閒區域,和供遊人進行垂釣的親水平台。
能不能把這些景點和革新村串起來呢,吸引更多的遊客到革新村旅遊?革新村正在打造一條文旅路線。上海市民很喜歡到召稼樓古鎮玩,逛逛古鎮,吃吃傳統的上海小吃,末了買點上海土特產:下沙燒麥、三林肉皮之類回家。能不能讓上海市民的“半日遊”變長一點,定定心心在革新村停留一兩天呢?
革新村歸併點裏有不少農户已經買了商品房,歸併點的房子閒置着。於是,村裏引入社會資本,統一運營歸併點內61幢閒置民房,打造文創、民宿、養老為一體化的休閒空間。
張志堅説,到革新村,不僅可以逛古鎮,還可以住這裏的民宿。革新村村後閒置土地被利用起來了,建成生態農場,附近水域可以垂釣。城裏人到了這裏,可以親身體會鄉村家居的生活,零距離地親近大自然,感受濃濃的鄉土氣息。革新村還與周邊4個農業合作社聯動,以農業體驗為主線,設計各種農事體驗項目,比如,親子採摘、學習傳統廚藝、做手工等。
還利於民 藏富於民
張志堅説,現在歸併點裏閒置的民居統一運營,以1.2元/平方米/天的價格統一出租,集體經濟年增收258萬元,出租農户年收入達到7萬元/户。而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現在村民房子裏有空餘的房間,也可以出租,一個房間能租上一千多元,過去那種老房子只能租500元左右。當然,現在出租房子需要到村裏報備,絕對不允許羣租。”
革新村宅基地歸併點
不少村民手頭有絕活,會做塌餅燒賣之類的傳統特色小吃,革新村就鼓勵村民製作小吃,召稼樓古鎮免費提供自產自銷疏導點50個,形成前店後工坊、前店後菜園的鄉村銷售模式,為村民節約年租金5500元/户,增加年收入近萬元。
革新村實施集中居住後,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得到重塑,依託古鎮人氣溢出效應,打通合作社、集中居住點的產業鏈條,開展親子採摘、體驗觀光等項目,目前客流量增幅120%,預計年客流量超40萬人次。
張志堅説,通過這些集聚輸血造血功能的產業振興計劃,革新村村民及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將實現真正的藏富於民。2018年,革新村農户户均收入6萬餘元;到2022年預計實現集體收入3500萬元,農户收入增幅70%。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魯哲
圖片 | 張龍
編輯 | 黃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