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絲帶”現身錦江綠道都江堰段 伏龍天橋向市民遊客開放

最美“絲帶”現身錦江綠道都江堰段 伏龍天橋向市民遊客開放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清晨,陽光,錦江綠道,柏條河邊。

放眼望去,一條匍匐於永安大道兩側的巨龍印入眼簾,一座整體曲線流暢的橋樑,橋身如龍,匝道似龍爪,宛如一條披在錦江綠道上的“絲帶”。橋面採用彩色混合料鋪裝,橋樑外側以變化的裝飾條形成半透明、半隔離的屏障,豐富了天橋造型的視覺觀感。

據都江堰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伏龍天橋為錦江綠道都江堰示範段一期建設項目柏條河綠道跨永安大道配套工程,取意都江堰水利工程李冰降伏孽龍悠久的歷史傳説,實現了錦江綠道的車行道和步行道的無縫對接,將城市城區與自然景觀、山水及人文串聯在一起,在滿足人行、騎行功能的同時,走出家門就能享受暢通完善的綠色公共空間。特別是扶手採用LED線形燈帶照明,兼具功能與美觀,橋身採用泛光燈照亮,突出天橋優美的形式,在夜間也能夠為我們的市民朋友們呈現一處靚麗的景觀。

沿着錦江綠道,往南橋方向走,小河潺潺,休閒愜意。

同步建設的錦江綠道城區段(南橋——走馬河橋),地面鋪裝採用水波紋設計,融入水文化元素,展現李冰治水的歷史佳話,演繹古人的治水智慧。

整段綠道白天遊覽+休閒,展現都江堰康養文化氛圍,夜晚燈光+音樂,展現藍色岷江夜間魅力夜晚。

最美“絲帶”現身錦江綠道都江堰段 伏龍天橋向市民遊客開放

從綠道到綠化

高質量提升城市綠色形態

都江堰市不斷完善綠道消費場景植入,加快塑造以綠色為底色,以山水為景觀、以綠道為脈絡、以人文為特質、以街區為基礎的人、城、境、業和諧統一的大美公園城市形態。

據悉,都江堰市積極推進天府綠道和全域增綠建設。構建富含“山、水、道、熊貓”文化特色的人文場景,形成“一綠道一主題”格局,加快建設李冰紀念館文展場景,精心打造七里詩鄉景區、中國田園詩歌小鎮、川西音樂林盤等田園文創典範。重點圍繞優化“一山、四縱、五橫、七河、多園”的綠道網絡框架,從點到線、以線聯網,穩步推進實施三級綠道建設。同步實施“老公園·新活力”提升,完成網紅打卡點大熊貓藝術品安裝和離堆公園“紅點”“奇點”打造工作,積極推廣立體綠化。兩年來新改建三級綠道226公里;完成8處小遊園、微綠地建設、面積達5.94萬平方米,3處老舊小區綠化改造、15條道路行道樹整治,新增城市綠地68.1公頃及1.2萬平方米立體綠化建設,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4%,森林覆蓋率達60.26%。

最美“絲帶”現身錦江綠道都江堰段 伏龍天橋向市民遊客開放

從“設計”到“施工”

高標準打造公園城市示範片

踐行新發展理念,綠道建設僅僅是一個“小目標”。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都江堰市還有大量的工作任務,勤奮睿智的都江堰人正按照“加快推動生態價值轉化”的思路紮實推動各項基礎工作。

如何將“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這個概念轉化為實際?都江堰市住建局負責人介紹,今年初,都江堰市啓動了《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片區——都江堰市建設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結合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動員會暨“西控”工作推進會精神,圍繞踐行新發展理念,從基礎與特徵、佈局與策略、公園場景和行動計劃對都江堰市公園城市建設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構建了“綠道藍網、水城相融、清新明亮”的生態城市格局,規劃了近期(到2025年)11處,遠期(到2035年)29處公園城市示範片區。

最美“絲帶”現身錦江綠道都江堰段 伏龍天橋向市民遊客開放

“設計圖紙”繪好了,那要如何“施工”打造呢?據悉,都江堰市堅持原真美學引領,通過“理水、護林、亮田、彰文、興業”等方式,再現灌區景象煥發天府農耕文明時代價值。結合“兩片三區、K型集聚”的全域公園城市形態,啓動了玉堂街道產業型公園城市示範片區、青城山鎮問花村鄉村郊野型公園城市示範片區、聚源鎮產業型公園城市示範片區申請入庫工作,完成水雪綜合體項目、梅花園、海棠園、鋭豐國書學院、五彩農田等部分建設,計劃在2025年初步形成“K型”公園城市結構框架雛形,形成以示範區為帶動作用的輻射空間。同時,統籌城市生態環境智力和景觀塑造,推進“增花添彩”,打造青城山海棠花、天馬玫瑰花、青城山問花村、蒲陽彩葉林等觀花賞葉基地,錦江綠道、蒲陽河綠道沿線遍植花卉,佈局休憩娛樂、文化商業服務空間。塑造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格局。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都江堰市美麗公園城市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全域生態綠色品質跨越提升,城市宜居宜遊環境持續改善,產城融合的生態價值高速轉化,“公園中建設城市”的脈絡特徵愈加清晰。

圖片由都江堰市住建局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37 字。

轉載請註明: 最美“絲帶”現身錦江綠道都江堰段 伏龍天橋向市民遊客開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