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塬的黃土文化

陝塬的黃土文化

陝塬風光

盛夏,到河南省三門峽市的陝塬上賞綠,是件愜意的事情。塬上是綠意的生態田園,任何一片莊稼地,任何一片果園,任何一道阡陌溝壑都被綠色淹沒着。靜心四望時,你會發現每一棵草、每一株莊稼都蓄積着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激情,展示着蓬勃的生命活力。

黃土歷經千萬年積澱形成塬,風吹皺了溝壑和田野,日頭曬黃了塬的皮膚,雨水滋潤和孕育着植物的春華秋實,陝塬以認真的姿態記錄着塬上人最真實的生活。黃土以母愛般的無私情懷默默地把樹木、村莊、田野和各種生命緊緊地連在一起,以寬廣的胸懷收藏着塬上的歷史和文化。

陝塬是黃土的高度,也是歷史的厚度。公元前1046年,周王朝為了維護政權,以陝塬為界,劃分為東西兩大行政區,一根高3.5米的石柱立於陝塬,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陝塬的分陝石也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最早一塊界石,陝塬以西的陝西省也因此而得名。時序更迭,光陰荏苒,分陝石在中國歷史的漫漫長河中,成為陝塬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標誌之一。

陝塬黃土珍貴如寶。筆、墨、紙、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硯,既是文房四寶之一,也是古代文人的標配。陝塬的人馬寨村因澄泥硯而聞名。據《唐書·地理志》記載:“虢州弘農郡貢瓦硯。”(虢州即今三門峽)。民國時期的《陝縣誌》記載:“澄泥硯,唐宋皆貢。説文雲:‘虢州澄泥硯唐人品之,以為第一。’又云:‘硯理細如泥色紫可愛,發墨不滲,久之硯漸損凹,硬墨磨之,則有泥香。’”清代光緒年間創立“陝州工藝局”,人馬寨村為官督商辦的手工業工場,製造出許多極具民間地域特色的澄泥硯。澄泥硯作為陝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着當地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國內藏家及博物館也多有收藏。

因此,人馬寨被授予中國攝影之鄉、河南省美麗鄉村和河南省民俗古村落。為保留古村的歷史文化,村中建了一條復古民居街,村民家中古色古香、形態各異且極具民間地域特色的澄泥硯,向人們述説着人馬寨悠久燦爛的文明。

塬是黃土的故鄉,也是村莊的搖籃。原生態的黃土孕育和豐富着濃郁的民俗風情,陝塬以獨有的品質和胸懷與人們血脈相融。行走在自然天成的塬上,處處可見一個個方形深坑的連片地坑院,站在地平線上俯視地坑院:一個深坑,四周幾間窯洞,具有不怕風,不怕雨,不怕寒,不怕熱的特點,院裏栽種果樹,地坑院掩映在樹木林蔭之中,雞犬之聲相聞而不相見,人聲嘈雜而蹤影全無,成為獨有的風景。陝塬地坑院濃厚的鄉土氣息成為豫西民俗一大奇觀。

數百年來,分陝石、澄泥硯、地坑院都成為黃土文化中的符號,陝塬人始終堅守、傳承並發展着自己那獨特的傳統文化。陝塬黃土文化的生動呈現離不開腳踩黃土的真實感,離不開與黃土親密接觸的直接體驗,更離不開對生活本真的由衷熱愛和對黃土的那份情感。站在塬上,能與黃河對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站在黃河岸邊仰看陝塬:黃天厚土大河長,溝壑縱橫風雨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5 字。

轉載請註明: 陝塬的黃土文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