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3點,著名中國書畫家陳佩秋先生在上海中山醫院逝世,享年98歲。陳佩秋1923年2月生,河南南陽人,字健碧,室名秋蘭室、高華閣、截玉軒。陳佩秋為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榮譽顧問、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中國畫院藝術顧問、上海書法家協會藝術顧問、西泠印社理事、上大美院兼職教授,曾獲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
美與難
——陳佩秋精深獨特的繪畫藝術
陳佩秋精深而獨特的繪畫藝術,是在立足傳統基礎上廣採博取的產物;陳佩秋孜孜不怠、師古開新的藝術歷程,經歷了傳統中國畫數度面臨困境的時代。作為一名在新式教育體制中成長起來的中國畫家,陳佩秋的藝術之路對其後任一位從事中國畫創作的實踐者都不乏參考意義:她既執着於傳統又不迷信於傳統,無論是畫家畫還是文人畫,只要是對自己有所裨益,皆可成為她師法的榜樣;她既堅守傳統繪畫的本位又以開放的胸襟接納西方的繪畫藝術,無論是古代的燕文貴、王蒙還是近代的莫奈、畢沙羅,只要對自己的創作有所啓發,皆能成為她靈感的源泉。
作為一名女性藝術家,陳佩秋堪能睥睨千古,因為在她以前,非但鮮有女畫家能在中國畫的創作領域達到如此深廣的境地,並且她的繪畫比諸中國繪畫史上歷代大師巨匠的作品,亦無愧色。在女性畫家廣泛崛起的二十世紀中國,陳佩秋在傳統繪畫的領域創造出了巾幗不讓鬚眉的藝術成就。探索陳佩秋的藝術發展之路,不但能夠揭示其藝術成果的成長奧秘,而且更能為今人於中國畫領域的守成與發展,提供可貴的借鑑。
佩秋先生曾偶然對筆者説過:若不是為了畫畫,如今自己應會在國外享受悠閒的生活。這並非虛言,而是一句平淡的實話。她曾拋棄過令人稱羨的富有生活,在臨近建國時毅然選擇留在了大陸,目的只是為了繼續自己的畫學生涯,而她與一代宗師謝稚柳先生的結合,也是緣其過人的學識和才情……陳佩秋以她一生的精力和才情,換得了在藝術王國裏自由馳騁的機會。
因熱愛藝術而捨棄富貴,這似乎是中外文藝家筆下小説裏的故事,但這確確實實是陳佩秋曾經做出過的選擇,儘管她自己對此並不在意,她的友朋大多對此也不甚了了,但正是這種視富貴如浮雲而執着於所熱愛之事業的精神,對於陳佩秋的藝術生涯具有了非凡的意義。在我看來,這至少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這決定了陳佩秋獨特的“天才觀”。
一次偶然的機會,佩秋先生曾與筆者説“天才”,她的看法極其出人意料,雲:“熱愛即天才。”當時我並未在意,料想這是老先生一時興到的隨性而言,但事過境遷,卻越發深切地體悟到此話的含義。後來偶讀先賢陸象山借科場得失對古老的“義利之辨”的一番闡發,卻發現佩秋先生的觀點與之居然驚人的相似,這充分體現了不同領域的大家的體物之深。陸象山的這番議論是針對入世為官的人員而發,他認為:同為科場中的舉子,卻有着不同的志向,有的是為了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有的人則是為了升官晉級的目的,前者屬於“天下為公”的“義”,後者則屬謀一己之私的“利”。同樣一件事因不同理想的人,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佩秋先生所謂的“熱愛”,與陸象山所闡述的志向在性質上相當。
換言之,熱愛予否,會對其所從事的事業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因熱愛而走上從藝之路,那麼往往窮其一生致力於此,以自己的所愛為首要追求,不易世間的名利所左右;反之,如果僅是為了博取藝術家的名譽、地位乃至經濟利益,那麼必然會隨着流行的時尚不斷變幻自己的取向而最終迷失自我。陳佩秋的“天才觀”中固然含有陸象山所説的“義”與“利”的成分,但同時也涉及關於藝術“真”與“偽”的問題。我們通常所説的“天才”問題,可能更多的是着眼於智商和能力,而陳佩秋所説的這個“天才”,則主要的體現為藝術情感和藝術表現“真”與“偽”。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在藝術上這或許是比“智”與“能”更為重要的因素,因為離開了情感的“真”,藝術表現中的“美”與“善”只能淪為空話。
其二,這決定了陳佩秋不尚虛玄的藝術觀。
她一生作畫,卻皆始終堅持着自己的追求,而絕不為流行的時尚所動。換言之,在實實在在的業精於勤(包括實踐和理論)的努力和天然去雕飾的藝術格調之外,她並不相信在此之外還有什麼玄妙的東西能夠左右藝術的品位。
在陳佩秋的畫學生涯中,至少經歷過三個時代藝術趣味的大變遷:其一是文人畫傳統的遺存,其二是突出政治的年代,其三是西方現代藝術的時尚。她始終以我為主而絕不仰俯於時尚:她讚賞文人畫追求超逸的立意和格調,但卻絕不妥協於當時草草率易的“流行畫風”;她主張深入生活的“行萬里路”,卻從不迎合時髦與壓力;她刻意吸收印象派的絢麗色彩,卻對風靡一時的西方現代派畫風始終保持謹慎的看法……總之,她一如既往地堅信並追求着自己的所愛,做實實在在的研究,用實實在在的功夫,絕不將自己的藝術依附於時尚,這最終促使她在藝術上提出了美與難理想。
陳佩秋是從藝術院校中走出來的新一代中國畫家,不像謝稚柳那樣更多具有傳統文人畫家的氣質,她的着眼點,始終在藝術本位。陳佩秋認為,作為一名藝術家,其所創造的藝術一要有新意,二要有難度。事實上,這兩者都是藝術家成其為藝術家的要素,“新”是指的在藝術上不隨人仰俯,敢於創造;“難”則是藝術家區別於非藝術家、業餘藝術家的專業保障。兩者都不能偏廢,沒有創造,不可能進入藝術的層面,缺乏專業技能,則不可能稱為專家。
其三,這決定了陳佩秋在藝術追求上高度的自信心、卓而不羣的創造力和華貴清新的藝術格調。
事實上,上文闡述的種種觀念和主張,其實都要歸結於陳佩秋高度的自信心,這種自信,從根本上還是源於她的出身以及超邁的個性,並且激發了她勇於開拓的創造力。正是這種自信,令她看淡了人間的富貴和虛名,我行我素地追求藝術;正是這種自信,令她脱出時流,自由自在地在表現自己的藝術;也正是這種自信,令她如入無人之境將她所崇尚的那種一度被塵封了的清新華貴的藝術格調,推向前人不曾企及的領域。
陳佩秋榮獲第六屆上海文學藝術獎終身成就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