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旅遊找回空巢村活力

道德坑村挖掘紅色文化,發展特色旅遊,帶動村民脱貧致富。

甘南攝

本報記者 於麗爽

中軸線一直向北,出京前最後一個行政村叫道德坑,屬懷柔區寶山鎮。從城區開車前往,需要3個小時。

1946年到1948年,這裏是冀察熱軍區的野戰醫院,救治過3萬多名八路軍傷員。70多年後,這個人口僅有500多人的深山小村,挖掘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旅遊,實現脱低增收。

挖掘村莊紅色基因

上週末,道德坑村迎來今年第一撥紅色旅遊遊客——來自北京舞蹈學院的150名師生。

“快,有人受傷了,趕緊包紮!頭部失血,要按住頸部兩側動脈止血……”一支八路軍隊伍在突破封鎖線時,突然一聲炸響,模擬爆炸點噴出水柱,有人受傷,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前來體驗的人有人扮演傷員,有人扮演護士,開始學習體驗包紮。包紮好後,要用擔架抬着傷員繼續行軍。可平常缺乏鍛鍊,幾個體驗者抬着擔架走不了一百米,就累得大汗淋漓要“拋棄”傷員了。往前走,還有地雷區等着工兵前去探測……

“將傳統的參觀改為體驗,過封鎖線、傳遞情報、穿越雷區這幾個項目我們都很喜歡!”“工作人員都是村民,很有代入感,好像真的回到那個年代!”體驗結束,師生們紛紛點贊。

這些體驗項目,都跟當地的紅色歷史有關。

解放戰爭時期,冀察熱遼軍區野戰醫院二部就設在道德坑村。這裏收治了3萬多名部隊傷員。當時村裏70來户,家家是病房、户户住傷員、人人當護理。

“我們結合歷史進行設計,通過模擬體驗、故事講述、儀式教育等形式,講述道德坑羣眾救死扶傷、擁軍支前的光榮傳統。”寶山鎮副鎮長張衞峯介紹。基地設計了“十個一”紅色體驗項目:穿一次軍裝、參觀一次展館、聽一次講解、學一次包紮、抬一次擔架、體驗一次行軍、破譯一次暗號、祭奠一次革命烈士、唱一首紅歌、吃一次八路軍餐。

自2017年“十一”前後對外開放,道德坑村紅色教育體驗基地就廣受歡迎。至今,已累計接待遊客2萬餘人,直接增收150餘萬元。

多方參與發展規劃

時間回到2016年,那一年,道德坑村被列入市級低收入村,全村278户519人,低收入户123户257人,佔了近一半,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1萬元。

“當年回來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環境髒亂差。”現任村黨支部書記高國民説。“大街上都是豬圈、雞圈、牲口圈、柴草堆,馬糞牛糞滿街。家家門口還有一個倒垃圾的糞坑。”

環境原始,村民的經濟來源更單一。“就種老玉米,自己家養頭豬養點雞,自給自足,傳統農耕生活幾十年不變。”

交通不便也制約村莊發展。本村年輕人只流出不迴流,幾十年間,常住人口從500多人流失到200多人。村莊老齡化嚴重,現在60歲以上人口占一半,典型的“空巢村”。

2016年,中央提出打贏脱貧攻堅戰的第一年,鎮村兩級都成立了低收入農户增收工作領導小組,市派第一書記也於當年11月進村,北京舞蹈學院等“引智幫扶”合作也陸續展開,各方助力重新規劃村級產業發展路徑。

“從環境建設入手,給村民重新建立起發展的自信心。”高國民説。利用人居環境改造和危房改造等新農村建設政策,村裏拆掉佔街的雞圈牛圈,拆掉危舊的石頭房,新民居面貌煥然一新。

居住環境改善了,沒有產業,增收乏力。

2016年,鎮裏組織村兩委班子外出參觀學習。回來後,規劃本村的紅色教育基地建設:依託散落在村子周邊的烈士墓建起“弘德烈士陵園”,經過區市兩級財政支持,設施更加完善。

2017年,道德坑村註冊成立了北京弘德聖地紅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始發展紅色旅遊。根據接待需要,設置了講解員、廚娘、餐廳服務、衞生保潔、服裝洗滌消毒、有機菜園管理、陵園管護等崗位,解決了18位村民就業。同時,村裏還流轉村民土地,建設了百草園和有機菜園,作為紅色基地的服務配套。土地流轉費一年一畝1200元,惠及村裏家家户户。

2018年,在紅色旅遊助力下,道德坑村全村實現脱低。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6年的不足一萬元增加到1.5萬元。

有年輕人回來創業了

“我們家四口人,以前就是種地,一年弄好了能收入一萬來元,供孩子上學都困難,家裏種啥吃啥,哪敢去超市。”回想過去,49歲的李淑華説。

現在,李淑華在紅色基地就業,是餐廳保管員,村裏按公益崗每月給她開支2200元。丈夫柳顯忠也通過公益崗就業,負責污水處理,月收入2200元。一家人實現脱低。

“現在從吃上穿上、孝敬老人,都很充足。想去超市就敢去了,饞了就買點熟食啥的。過節了,給公公婆婆買水果、牛奶、大米送過去,全家人都挺高興的。”李淑華喜上眉梢。

今年64歲的李德義原來是養雞專業户,為保護水源養殖業退出後,家庭收入一下子緊張了。村裏發展紅色旅遊,他這個老初中畢業生找到了用武之地:打快板、朗誦毛主席詩詞,整個人又煥發了活力

在“紅色產業”的基礎上,道德坑又謀劃新發展,打造“綠色產業”:依託百草園發展中草藥科普和特色餐飲,依託綠色種植基地打造親子農莊等項目。目前,村裏已有5家民俗户、1家精品民宿開張,開始有年輕人回村創業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83 字。

轉載請註明: 紅色旅遊找回空巢村活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