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中亞熱帶季風型山地濕潤性氣候,醖釀霧靄,包裹着恩施深秋的山間谷地。約1500米的恩施海拔最高的小學——新塘鄉雙河小學三個教學點散佈在恩施最險的一條“天路”上。
蜿蜒而上,林間,初長成的厚朴樹呼吸着濕潤的空氣,將發達的根系扎入土壤。當地人説,以它的樹皮和根皮入藥,下氣平喘。氣温驟降,薄霧裏,這條“天路”若隱若現,彷彿一道玉帶揮灑人間。當地人説,這座山其實並沒有名字。“扯根坡”——隱隱可見當年人們出山的艱險。上世紀80年代,用了十年時間,當地村民在絕壁上開鑿出路。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40多年,大山中走出的孩子,從夏天赤腳拎鞋,冬天揣着炭塊,四五個小時穿梭林間山上,到如今公路翻新,信息通暢,孩子們走出大山,奔赴全國、全世界。


近幾年,這條“天路”有了個頗為網紅的名字——“壁掛公路”,全國“驢友”趨之若鶩來徒步,“華中藥庫”“華中涼城”的名氣也越來越響亮。


但對於這裏一代代留守的小學老師們來説,最重要的是,絕壁美景背後,飄着洋芋香氣的、腳踏實地的生活,讓孩子們不僅吃飽穿暖,還能獨立、自信地走出大山。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知識接力為你讀書
16歲的全科老師
明年就要退休的老師塗先坤,雖然不擔任班主任了,但還帶着一門科學課。一下課,孩子們就把他圍住,嚷嚷着要他再講講科學課上的小故事。


這是塗先坤的長項,這裏是他的家鄉,從小生長在這裏,對一樹一草都分外熟悉。講動物繁殖,他就拿孩子們家門口塘裏的青蛙為例,“看他們一個揹着一個……”娓娓道來,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還在不斷提問。千奇百怪的問題,暫時還沒有難住他。但眼下很多多媒體的課件,他操作起來已經有點吃力,很多問題,孩子們通過網絡已經快他一步。他自嘲自己不能像40年前當個“全能老師”了。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1979年,16歲的塗先坤高考失利。當時,鄉里小學缺老師,喊他來支援。年紀輕輕的塗先坤當上了新塘鄉下壩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全校從一年級到六年級,一共200多個學生,十幾個老師。高中畢業的塗先坤學歷最高,語文、數學、體育、自然全都教,連五音不全的他,還被趕鴨子上架當上了音樂老師。


“那個時候,條件太艱苦,孩子們吃飽穿暖,有學上是第一位的。”他回憶,因為山路不通,不好走,孩子們少則要走一兩個小時,多則要走三四個小時來上學,天不亮就要出門。夏天的時候,上午9:30開始上課。他守在校門口,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跑得滿頭大汗,大多數孩子把草鞋脱下來,拎在手裏,怕穿壞了;冬天的時候,上午10點上課,孩子們一手拎着小暖爐,兜裏揣着兩枚炭塊。調皮的孩子一邊跑,一邊掄着手裏的暖爐,到了學校,炭火全熄了,他就得一個個加火。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上課的時間是靈活機動的。來得早,就早點上課,缺一個孩子就晚點上課。有的時候,他自己也遲到了,孩子們都齊齊地等着他。


中午開飯,大家就是吃從家裏帶來的玉米和洋芋,涼了就吃涼的。哪天哪個孩子沒來上學,放學後,他就直接爬着山路去家訪。他不知道現在流行的步數算法,但肯定走回家已經十一二點了。

下課是哥哥,和孩子們一起瘋玩,跳皮筋、踢毽子;上課就變成老師,繃着臉訓坐不住的孩子們。塗先坤就這樣,和孩子一起度過了他的青春年華。通過自考,1997年,他有了編制,成為了一名正式教師。


2002年,下壩小學合併進雙河小學,他就跟着老師們一起上移到了海拔1500米的山上,繼續任教。




帶着兒子一起留守
和塗先坤一樣,有着27年教齡的王才波,想一輩子留在雙河小學,當老師。他翻開自己的手機給我看,上面有篇家長剛剛發來的學生小日記《我家的豬》。


“你看,寫得多生動——‘它們的遊戲很簡單,就是比賽用嘴巴推水槽,豬圈裏發出轟轟的聲音,你跑去一看,它們馬上停下來望着你哼哼……’”王才波留下來的原因很簡單,在雙河,他帶着兩個孩子一起留守,帶出了學生,孩子也長大了。這裏,有他的生活和他的信念。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王才波有兩個孩子。大兒子上小學時,他下班後下地幹農活,孩子就在田間揹簍裏讀課文,讀着讀着就睡着了。晚上,他再揹着孩子回到學校。


今年,大兒子考上了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小兒子繼續跟在他的班上讀三年級。在雙河小學,501名學生裏,有30%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在身邊,他和其他老師一樣,週一到週五,住宿在學校,守着一羣留守孩子。


像王才波這樣的“爸爸老師”“媽媽老師”不少,自己的孩子反而沒有“我媽、我爸是老師的優越感”。“確實很多的精力和偏愛給了學生。”王才波記得,有次,兒子和同學吵架,一起哭哭鬧鬧到了辦公室。兒子一推門就喊“爸爸”,他嚴肅地用眼神制止了孩子。他安撫了孩子們,然後細細分析問題,最後兩人握握手,擦着鼻涕回到了教室。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週末回家,兒子還悶悶不樂,抱怨爸爸為什麼不向着他。這時候變回爸爸的王才波耐心地摸摸孩子的頭,“在學校,爸爸就是老師啊!回家才是爸爸。而且很多同學他們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所以,要更多的關心他們。”


“那我不要當你的學生!”這是兩個兒子常常跟他抱怨要和很多小朋友“分享爸爸”的話。

守護留守兒童,當下,吃好穿暖已經是基本的,硬件條件也在逐年改善,更需要留意的是他們的心理狀態。不定期地和學生在外地的父母溝通交流是王才波重要的“課外作業”。“有的孩子和爸爸媽媽視頻,放聲大哭,邊哭邊説,‘你們明明答應我回來的,説話不算話……’這時候,就讓他(她)哭,情緒釋放是正常的。不哭不鬧才要擔心。”王才波細心地觀察着班裏的每個孩子,如果哪個孩子情緒特別反常,成績下滑明顯,他會特別留意,馬上和孩子的家長聯繫上,從背後找出原因。

“留守兒童並不意味着就是負面。”王才波説,大多數留守兒童總體上形成了比較積極的價值觀,對未來充滿希望,嚮往城市生活,家庭關係良好。互聯網的發展,也讓孩子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等和爸爸媽媽能夠遠程視頻,建立親情鏈接。


在他看來,孩子們都有一定的抗壓彈性,不要小看他們,他們能在自身的環境中有韌性地成長,但需要我們特別留意的是,不要讓這個孩子能夠承受的極限和底線一再突破,“比如家庭關係,親子關係的劇烈破壞等。我們老師們一直在摸索堅持的是,承擔起了父母的部分責任,在孩子的身邊穩穩地支持他們。”




全校一起過生日
90後的鐘亞瓊也意識到了這一點。2010年大學畢業後,鍾亞瓊就回到了曾經就讀的雙河小學教學點之一——新塘鄉河溪小學。


現在,她是帶着40多名學生的小學校長。這個教學點,有90%的孩子是留守兒童。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父母不在身邊,但愛仍在,她帶着6名教師,建起了全校師生的家長羣,羣裏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有爸爸媽媽,共計132人,是個規模龐大的“全校羣”。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一天晚上十點多,有個女生還沒睡,跑到她的寢室跟她説心事。原來是孩子媽媽食言了,沒有給她過生日。她便萌發了一個念頭。2015年開始,就有了全校師生一起為孩子過生日的儀式。她的手機裏記錄着全校40多名孩子的生日。提前一週,就會響起生日提醒。她便聯繫到孩子父母,為孩子準備蛋糕或者禮物,通過快遞或者路過的車送到學校裏。這一天,全校的孩子都能嚐到一小口甜蜜蜜的生日蛋糕,分享“小壽星”的喜悦。


“相信這份關愛,能夠温暖孩子的童年和一生。”鍾亞瓊認為。在她和其他00後的年輕老師抽屜裏,有很多精緻的小橡皮筋和小梳子。女孩子的頭髮散了,就會被老師叫到辦公室,給她們紮好辮子,再去玩。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走進留守學生的寢室,可以看到,他們的被子疊着整整齊齊,拖鞋、洗臉盤擺放有序。“我們這裏有大帶小的傳統。”學校老師介紹,高年級的學生帶着低年級的學生同住,穿衣服、疊被子就是這麼慢慢帶着、教着,學會了。在這樣的生活裏,建立起關懷和友愛,讓孩子的生活中,不僅僅是學習和成績。


“95年”的、剛剛來到雙河小學另一個教學點——木慄園小學任教才三個月的老師賀錦霞,就通過網絡學習、遠程交流等多種方式,特別留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和表達。她讓孩子們自己走上講台,當小老師,講解試卷。在講台上,一向靦腆的孩子們抬起來頭,眼睛裏熠熠發光,對自己的認可也進一步加深。




走進大山來讀你
40年,一代代的老師留守在1500米的山上,用青春和智慧守護着孩子們的成長。一波波的愛心和公益力量也逐漸匯聚於此,用書籍、科技和思想的力量去跨越地域、人生境遇、教育資源上的鴻溝,共同助力大山孩子的進步。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11月3日,在恩施市婦聯、恩施市新塘鄉人民政府支持下,拼多多“為你讀書”公益捐贈計劃聯合長江日報走進雙河小學,帶來了5000多冊的新書和學習、體育用品,並建起了新的閲覽室。同時,拼多多“眾聲創作者計劃”入駐作家走走也來到了捐贈活動現場,併為小朋友們帶來了精彩的課堂。


在閲覽室裏,孩子們看到整齊的書架上,擺滿了很多有趣的書籍,愛不釋手,挑選完後,很快便沉浸在書中。容納着30多名孩子的閲覽室裏分外安靜。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一個讀四年級的女孩子説,平時最喜歡讀歷史書,但媽媽買得不多,偶爾買一點,生日的時候才能得到一整套。“現在,居然有這麼多的歷史書,還很有趣。太棒了!”


上海作協會員、知名女作家、拼多多“眾聲創作者計劃”入駐作家走走隨着本次“為你讀書”的公益行動,從上海來到雙河小學、雙河中學,為孩子們上了一堂堂《強健心靈 照亮醫生》自我寫作示範課。


課上,走走提問學生們,“喜歡語文嗎?為什麼要學語文?讀書是為了什麼?面對生活的困境,難以改變生活現狀,我們該怎麼辦?”


一個個問題,輕輕叩動着着孩子們的心。孩子們嘗試着與自己對話,敞開心扉寫下自己的故事,形成一篇篇的小習作,與走走老師分享不用打分的秘密。


走走鼓勵孩子們,讀書不是為了考試,也不是為了分數,是為了在書中去經歷、去想象、去共情,成為一個獨立的、有愛的、有思想的人。“這不是尋找標答,對話中的思想場域,讓孩子們發出自己的聲音,這是最重要的。”走走説。


“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曾經影響了我少年時期的佳作,也與大家分享。”走走説,即使面對命運不公,也不要放棄,真實地面對心裏的情緒,去表達,用語言或者文字,嘗試釋放,和解,尋求共鳴以及希望。


“推薦大家看《長襪子皮皮》這本書喲!”走走推薦道,“在我們此次帶來的書籍中,就有這本書。主人公皮皮力大無比,能輕而易舉地把一匹馬、一頭牛舉過頭頂,能制服身強力壯的小偷和強盜,還降服了倔強的公牛和食人的大鯊魚。她有取之不盡的金幣,常用它買糖果和玩具分送給孩子們。她十分善良,對人熱情、體貼入微,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她鼓勵女孩子們生為女子,也要接納自己、愛自己。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今年4月,拼多多確認知識普惠為長期戰略,並啓動“多多讀書月”大型活動,發起支持作家及優質作品的“眾聲創作者計劃”,聯合全國各地有影響力的媒體、知名作家、出版社等,聯合發起“為你讀書”公益行動,為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知識普惠貢獻一份企業責任,增添一份企業力量。


40年來的高山“知識接力”,文化、思想、精神上的豐滿和沉澱,正跨越城鄉鴻溝、教育鴻溝,進一步凝聚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精神。


長江日報城市運營研究院出品 文案:孫珺 攝像&攝影:劉帥 編輯:吳蘭昕 校對:王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386 字。

轉載請註明: 40年,1500米恩施“壁掛天路”上的接力守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