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思淼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馬晉:(1900—1970)字伯逸,號湛如,又號雲湖,別名伯遠,早年曾用名馬錫麟,室名湛花館,北京大興人。擅長畫馬,兼擅花鳥畫,又工書法、刻印,並工做風箏。解放前一直以賣畫為生。解放後任北京畫院畫師。
以畫馬聞名的“工筆畫法第一人”馬晉先生,是從取法郎世寧的工筆寫實畫法步入畫壇的,“工筆馬”與徐悲鴻“寫意馬”齊名。齊白石大師在題馬晉畫馬詩中寫道:“金家門下多能事,晉也尤能畫骨工。追電逐風千里足,無羈時節好行空。”
馬晉既是近代傳統派中最早確立了融合中西面貌的畫家,又是使郎世寧一派工筆寫實畫法更加中國化的能手。
馬晉之父曾為一滿清貴族管理馬匹,馬晉幼年隨父親去桂公府中玩耍,見到飼養的駿馬,由衷喜愛,萌生了畫馬的興趣。後經父好友清宮書畫家趙書村介紹,認識了管理清宮書畫的太監,有機會看到內府所藏名畫,尤其被郎世寧逼真的寫實畫法所吸引,於是開始臨摹郎氏的畫馬之作,因興趣所至,刻苦自學,歲時已畫得頗有可觀。
恰又經友人介紹,認識了住在鄰近的著名畫家金北樓,並被收為學生。曾隨金北樓先生遊歷江南,得以飽覽先生所藏中國曆代名畫,瞭解了中國畫之源流,加之與畫友切磋,畫藝大進。
時為年,正是康有為推崇郎世寧之際。至年,在金北樓和周養庵主持下,近代北京第一個弘揚民族繪畫的社會團體中國畫學研究會成立。1920年,馬晉亦隨師入會,繼續深造,先後任助教、評議,後轉“湖社”,成為職業畫家。這時期畫的《松蔭雙駿》參加在北京、東京舉辦的中日繪畫聯展。
在三、四十年代其工筆寫實畫風成熟之日,已開始在繪景中強化中國味。其間,他一方面刻苦學習,全面掌握了郎派畫法,由臨摹的庶可亂真進而達到以郎氏畫法自行創作。另一方面還在金北樓的指導下,對古代遺產廣取博收。三十年代初畫的馬,參加了巴拿馬賽會,獲得榮譽獎狀。
馬晉精研郎派中西合璧的畫法,馬晉看到了許多私家收藏,結識了江南名家,甚至臨摹了仇英的《江南春圖》卷和華邑的《山水冊》,推動了馬晉對傳統具體而廣泛的瞭解。1938年、1946年在北京中山公園兩次舉辦個人畫展。
從這一時期的存留作品看,馬晉在南下歸來的年中,其畫可分兩類,一類屬郎世寧風格,畫法已日趨精熟,造型準確,凹凸分明,刻畫精工,題材已從馬匹擴大到羚羊、匹鹿等。
至五、六十年代,他更在馬、牛、花鳥畫中完善了自成一家的工筆寫實風格,推出了工寫結合的小寫意麪目。其小寫意馬匹禽畜亦已初露端倪。動物的取材已由寶馬良駒發展為更多的禽類,為平民百姓喜聞樂見的貓、狗、孔雀等不時出現於筆下,立意上增多了平民氣息。
在基本功訓練上由臨摹自覺轉入寫生。在此之前,馬晉來源於郎世寧的工筆寫實畫法,主要來自臨摹,此時則開始對物寫生,以寫生來糾正臨。
在郎氏畫風中有意強化中國味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是所畫馬匹禽,在重透視重凹凸重質量感的前提下,加強了以線造型的概括力。
又在付景的描寫上,不忽視空間表現與細節描寫,卻又以宋明人的筆墨程式提煉花卉樹石,在松針柳葉的程式化處理上,尤為顯然。
1951年,馬晉加入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為常務理事。五六十年代,是馬晉畫的大成時期。新中國建之初,這位具有平民氣質的職業畫家,即當選為人民代表。
當家作主的真情實感,推動着他面向生活,促進他對傳統寫實畫法的豐富完善。經過此前30餘年的刻苦實踐。精益求精和廣採博取,馬晉繪畫進入了大成之秋。
他仍以畫馬為主,但題材更加廣泛多樣,立意開始貼近時代。畫法也更加富於雅俗共賞的中國作風。在構圖方式和襯景畫法上,更多吸收宋元以來的工筆技巧,也更加強了筆墨程式的效用,與郎世寧“甚懂甚細而外露巧密”的畫法徹底拉開了距離。
此外,他在風箏製作上也有相當高的造詣,曾在上海美術館舉辦馬晉風箏觀摩展。1970年12月5日在北京逝世。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