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漕寶路七號橋東堍北側,至今保留着一座1949年建造的三層鋼筋水泥碉堡。它體形龐大,約與兩層樓房等高,底層是三個圓形子堡,環環相連,託舉着一個圓形子堡,上面還有一個長方體結構的崗亭。這個碉堡的背後,有着怎樣的歷史風雲呢?
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準備揮師南下,劍指上海灘。國民黨守軍為了固守上海城區,在北起吳淞、南至虹橋的20多公里的第一道防線上修築了鋼骨水泥碉堡3800個,半永久性的掩體碉堡1萬多座。
漕寶路七號橋,地理位置特殊,人稱“上海城區西大門”,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日偽修建“清鄉封鎖線”時在此設立“大檢問所”,有十多間營房和一個兩層碉堡式的大崗樓,周圍有幾個子堡。1945年8月,新四軍淞滬支隊幾經周折,終於攻克這個偽軍據點,清除了進軍“攔路虎”。
1949年1月起,國民黨守軍在七寶地區修築起34個碉堡,並以“射界內無障礙”為名,將500米範圍內的住户強行驅走,將所有建築物以及竹園、樹木全部消除,製造無人地帶。為了加快工程進展,還強徵當地民工上工地。
為此,中共地下黨組織郭建春、趙瑞卿等串聯五十餘名正副保長,發動“為民請命”活動,以“農民不種田,日腳不好過”為由,公開提出“建碉堡由陸根記營造廠承包,費用已攤派給老百姓,各村不應當再出民工”。這項鬥爭堅持了五天,有效拖延了敵軍計劃。
七寶地區被燒房屋達820多間,激起強烈民憤。國民黨軍闖進陳家塘(今平南一村、二村)施惡時,保長陳林海(中共黨員)和陳林根兄弟倆冒死上前阻止,抱住一個強行放火的士兵往火堆裏滾。敵軍只得退出陳家塘。
3月裏,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支持下,各村用各種藉口,以不派工、少派工、只派女工或童工等方式堅持抵禦築碉堡。敵軍在陳家塘村徵不到民工,就將保長陳林海抓去綁在樹上鞭打,強逼派工。代理保長李永齋(中共黨員)聞訊,穿了一套義務警察的制服趕去解圍:“你們部隊多,處處要民夫。我們村裏的人早被拉走了,保長也沒辦法。”
趙瑞卿急中生智,以“為大兒子操辦喜事”,拖住四鄰八村勞力。他不惜破財,大擺宴席,招來數十個青壯年“相幫”和滿宅基的賀客,足足鬧了三天無人出工。國民黨駐軍頭目惱羞成怒,派兵衝進趙家,動手捆綁趙瑞卿,將他硬拖到兩三里路外的小淶橋天主堂。一路上,趙瑞卿慘遭毒打,不治身亡。
上海戰役在上海外圍打響後,七寶地下黨支部組織力量實地觀察地型,掌握道路、橋樑、河道等情況,並收集國民黨駐軍番號、人員、武器裝備和義務警察的編制人員、動態等情況並寫成材料,繪製地圖轉交人民解放軍。
中共黨員楊德明趁居住在自己家中的敵軍連長外出時,藉助扶梯越入其卧室,從抽屜裏找到了虹橋、七寶、莘莊、梅隴一帶敵碉堡、戰壕防守圖,連夜送到地下黨組織,進行手工複製,之後放回到原處。
中共地下黨組織還通過負責碉堡修築工程的陸根記營造廠業主陸根泉的侄兒陸勳,獲得了近郊地區碉堡分佈簡圖,為人民解放軍提供了重要情報。
1949年5月19日零時二十五分,解放軍27軍80師239團向七號橋碉堡發起攻擊,因遭國民黨守軍頑抗而受挫。5月21至23日,239團四營奉命連續向七號橋碉堡發起攻擊,又遭到國民黨交警第十一總隊頑強抵抗。於是,他們採取迂迴戰術,一舉攻克兩側陣地,越過蒲匯塘,迫使守軍處於腹背受敵之勢。激戰三晝夜,解放軍終於攻克守軍防線,打開了上海城區的西大門,大踏步向“大上海”進軍。
作者:張乃清
編輯:姚怡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