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山森林公園。
易宇龍攝
兩山間低凹狹窄處,謂之“山谷”。那何謂“谷山”?江西信豐縣古八景之一的“谷山積翠”,説的便是谷山。
詩文中的綠意
谷山的顯著特點,並非在它海拔有多高,而在它獨特的地理位置。它鑲嵌在縣城大阿鎮西南端,一山銜三鎮(嘉定、大阿、正平),承接“三省通衢”要塞,獨佔鰲頭。“大阿”諧音“大窩”,那片舊谷山軍用機場遺址,足以佐證它的平坦空曠。谷山因呼應毗鄰的桃江支流谷水龍脈而得名,連同一脈相承的北江源頭油山,有“谷”有“油”,成就信豐。而谷山則被冠為當地羣山中的“翹楚”,名至實歸。
谷山窖藏的傳奇故事、古蹟名勝,至今依然可尋。傳説谷山有處岩石洞穴,像打穀機般流出穀子來,山間廟宇的僧人將這山洞溢出的稻穀取來食用。有一天,老和尚下山去了,小和尚嫌這出谷口太小,拿鑽錘將出谷口鑿大,企圖多出穀子。可這一鑿,穀子卻越流越少,接着便只出來少許礱糠,再往後,礱糠也沒了。穀子不流了,廟邊的泉水也“咕嚕咕嚕”不滴了。後人從這個故事總結出,“谷山出谷”是上天給予這方水土的恩賜,卻被小和尚破壞了風水,得罪了天神。信豐有句俗話“心大出礱糠”,告誡人們安分守己,據説便是出自這則傳説。
在谷山,除了警世傳説口口相傳,還有歷代文人騷客、風流名士留下的吟景抒懷的詩文。明代王綸《谷山積翠》曰:“砥柱分明插太空,稜稜氣勢更葱葱。佛頭突出僧嵐外,鸞尾斜拖杳靄中。濃淡黛分如罨畫,高低碧立自玲瓏。等閒登眺歸來晚,爭訝仙郎月下宮。”這首詩有眼前即景,亦有想象回味,思想意境精湛深邃。詩中寫到谷山高峻,像插入太空的砥柱,稜稜葱葱。其峯崔巍,重巒疊嶂,嵐黛欲滴,望之如翠浪搖風。山頂像佛頭,突出於雲霧之外,山脈似鸞鳥,斜拖在雲氣中。谷山佳景絕色,黑白濃淡,猶如長畫,高低碧立,自成精巧。他登山眺看,不覺歸來已晚,驚歎彷彿仙郎去了“月下宮”。可以想見,王綸當時行坐谷山,眼神炯炯,望着古樹鮮花,心境格外安定和愉快。
身為江西參政的王綸,必定走過許多地方,山水固然各有其動人之處,但他竭力推介谷山,説明谷山在他心中不可割捨的地位。後人還根據《谷山積翠》的詩句,以書法、繪畫的藝術形式再現它的魅力。幾百年後,清人黃文澍在其《遊谷山及仙濟巖記》中也記載到:“登谷峯之頂,俯瞰城邑,台榭樓觀,近在目前;閩山粵嶠,可攬而接。”
翠雲草的傳説
伴隨先賢們不朽的詩作走進谷山,實為一件快事。往谷山峯天台一站,遠眺肩架峯、野豬峯、十八坪、雞毛坳、大俠坳的容顏,像觀音,似石羊,如筆架,若山鷹。迎客松、人蔘果、八角樹蓊鬱勁秀。百鳥爭鳴,展翅北飛,如利劍插天。野豬、狐狸、穿山甲若隱若現。百米懸崖奇石嶙峋,披紗帶霧濃淡交疊。泉水吟潺處,放生池裏金魚暢遊。《十道志》載“唐朝有金魚,南康有五色鯉”,指的就是谷山鯉魚。信豐舊縣誌載:“南山觀井風有金鯽魚”,也是從谷山放生過去的。
谷山岩洞內、濕石上或石縫中,獨長數不清的翠雲草。相傳,谷山腳下的谷山村有户人家娶何氏為妻。此女善良賢惠,勤勞持家,卻不為婆婆所容。有一天,何氏去谷山上打柴,刨出一隻藤蔓牛嘴籠子,將它提回家中。她牽牛耕地套上這隻嘴籠,藤籠頓生嫩草,牛總咀嚼不盡。某夜,一仙女託夢給何氏,吩咐她將籠子埋回原處。次日何氏依囑行事。當晚,仙女又在夢中點撥她:“谷山已為你造好了寶月寺廟,你該歸寺廟了。”何氏從此迴歸仙境,山地上隨即長出翠綠的草莖——翠雲草。
翠雲草株態奇特,羽葉似雲紋,帶藍綠色熒光,四季翠綠,清雅秀麗。《植物名實圖考》雲:“翠雲草生山石間,綠莖小葉,青翠可愛。”《綱目拾遺》謂:“其草獨莖成瓣,細葉攢簇,葉上有翠斑。”《羣芳譜》亦云:“性好陰,色蒼翠可愛,細葉柔莖,重重碎蹩,儼若翠鈿。其根遇土便生,見日則消,栽於虎刺、芭蕉、秋海棠下極佳。”翠雲草除了觀賞,還能藥用,清熱利濕,止血止咳。《羣芳譜》錄之:“人多種於石供及陰濕地為玩,江西土醫謂之龍鬚,滇南謂之劍柏,皆雲能舒筋活絡。”谷山翠雲草年年歲歲茂盛着,撿拾一株,將其夾放書中,翠色經久不褪。
寶月寺的意境
谷山有座住僧上百人的葉公廟,這廟因祭祀晉代九江太守葉率而建,古《南康志》載:“晉朝九江太守葉率因避劉曜亂,奔南野谷山。”唐朝貞觀年間又建寶月寺,明末高僧日御做過住持。康熙二年,信豐縣令張繼提議日御募建信豐嘉定橋,歷時8年而成……此事載於日御撰寫的《谷山志》中。後來,谷山人伐木修路,蓋起棚屋,捐資修葺寶月寺,附屬了江南建築風格的積翠廣場。
寶月寺正門一副對聯——“煙霞清靜塵無跡,水月空虛性自靈”,意味深長。大雄寶殿、觀世音佛堂、彌勒佛堂、仙娘壇、佛龕神像雕塑,縈繞着飄逸的檀香;藏經閣、望佛台、望佛走廊、唐僧道、八仙過海、大佛門、東佛門、南佛門、禪定牀和長城牆融八面來風;試劍石、塔林、仙人橋、六角井集日月之光;長青泉、積翠湖、寶月湖、谷山湖、日月湖、星辰湖泉水清澈甘美,四時不涸;望日亭、望月亭、望星亭、望辰亭四周老樹幽篁,遮天蓋地……
寶月寺晨鐘悠揚,暮鼓鏗鏘,靈動了谷山的神韻和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