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四川省廣漢市南興鎮月亮灣的農民燕道誠在住宅旁挖水溝時發現了一坑精美的玉器,不經意間叩開了沉睡三四千年的三星堆文明的大門,並由此拉開了七十多年來對三星堆的相繼發掘研究的帷幕。
隨着一大批國寶級珍稀的文物出土,一連串驚人之謎接踵而來:三星堆出土的大量模樣不同尋常的青銅面具,幾乎千篇一律地全是粗眉毛、大眼睛、高鼻樑、闊扁嘴,幾乎沒有下巴頦。這種面具代表了什麼?從何而來?是什麼人種?三星堆文明又為何突然從成都平原消失?
三星堆遺址位於四川廣漢南興鎮,面積達12平方千米,距成都40千米。燕道誠居住的"月亮灣,位於三星堆遺址古蜀國內城的官股位置,正是當地所説“三星伴月"中的“月";而“三星”指的是目前在1號、2號祭祀坑出土的三座土堆,“月”與“星”距離很近。
古遺址羣距今約4800年到3000年左右,它的發現將古蜀國的歷史推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現已發現總面積達12平方千米的大型遺址羣;已發掘出糧食容器、海貝、青銅雕像、玉石器羣等珍貴文物,成為四川迄今為止發現的範圍最大、出土文物最精美、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蜀文化遺址。
真正使三星堆名揚四海的還是1986年兩個商代大型祭祀坑的發現,兩坑上千件國寶重器轟然出世,震驚了世界。英國《獨立報》曾撰文稱三星堆的發現“比有名的中國兵馬俑更要非同凡響”。三星堆文化再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70多年來對於三星堆的一系列的考古發掘和研究者不懈的努力,已初步形成了巴蜀文化的考古學年代序列,三星堆遺址的文化面貌、內涵和特徵已基本確定。
考古材料反映出巴蜀文化的歷史進程。在距今5000年左右到3700年以前,在成都平原北部形成了一個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古代氏族部落羣體。到距今4000年左右,三星堆人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獨特典型的器物羣,標誌着他們已有了一個完整的民族文化傳統。
當時的三星堆,範圍廣大,房屋密集,居民猛增,周圍修建了城牆,社會分化和分工進一步發展,形成了“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國”,成為中國與黃河文明等並存的又一古代文明中心。到距今3000年左右,即商末周初時期,三星堆文化突然神秘地消失了,給後世留下一片“茫然",而巴蜀文化的中心則轉移到成都地區。
在巴蜀民間,歷來傳説蠶叢是其始祖,經柏灌、魚鳧,再延續到後來有較多實物證據的杜宇、開明時期。
杜宇,傳説中的古蜀國國王
但是,蠶叢及魚鳧這段歷時數千年的歷史時期,一直被認為是神話。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國的發現,徹底地證實了魚鳧族的存在,並初步找到了一些蠶叢氏和柏灌氏存在的線索。
三星堆考古專家們指出,三星堆遺址這個再現於世的“魚鳧”古國,為探討中華統一多民族國家在各地文明起源的具體形態進程及相互關係,為整個社會發展史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新的認識和新的資料,值得進一步大規模深入研究。
從目前發掘情況看,三星堆是一 座無論規模、佈局,還是建築工藝都令人吃驚的古城。1985年初,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提出了三星堆可能是蜀國古都的推斷。這一推論很快通過考古發掘得到證實。
三星堆博物館展出的青銅縱目面具
關於三星堆的神秘消失,四川省考古研究所三星堆工作站站長、三星堆考古專家陳德安介紹,從現有資料看,整個古城呈北窄南寬佈局,東西寬兩千米,南北寬兩千米,面積約3.5平方千米,估計當時城內居住人口應在三至五萬之間。
而城牆牆基寬約四十餘米頂部寬約二十米,可容五輛桑塔納轎車在城牆上並排行駛。三星堆毀於一場大洪水。當時的三星堆很像今天的成都,北鄰鴨子河,馬牧河由西而東貫穿全城。雖然由於三星堆的古蜀先民“擇水而居"的理念,成就了它的繁榮,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三星堆遺址及其出土文物的許多重大學術問題, 至今仍難以破譯。雖然專家學者對其中“七大千古之謎”(即:1.三星堆文化來自何方? 2.三星堆遺址居民的族屬為何? 3.三星堆古蜀國的政權性質及宗教形態如何? 4.三星堆青銅器羣高超的青銅器冶煉技術及青銅文化是如何產生的? 5.三星堆古蜀國何以產生、持續多久,又何以突然消亡? 6.出土上千件文物的兩個坑屬於何年代及什麼性質? 7.晚期蜀文化的重大之謎“巴蜀圖語”,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等器物上的符號是文字、族徽、圖畫,還是某種宗教符號?)爭論不休,至今因無確鑿證據而成為懸案。
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張繼忠道出了謎團長期無法破解的原因:主要是還沒有發現任何相關的文字記載。
三星堆文化之謎的破譯究竟如何進展,還有待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