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謠的牽引下看風景
作者:張繼忠
劍南春,酒鬼酒,酒爹勸你少飲酒。
十天不到容城走,再進縣城會迷路。
這是我最近從孩子們那裏學來的一首童謠。
童謠風趣,誇張,但最真實質樸,所以有人説童謠反映現實生活。這首童謠反映的無疑是近年容城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的變化。
節奏歡快的童謠很能打動人,我時常在童謠的牽引下漫步街頭,觀賞容城勝景。這種詩意的休閒是一種極美的享受。
鳥語流淌的樂園
如果不去花鳥市場,現在想聽到鳥叫已經很難,能在城區聽到自由歡快的鳥語那就更罕見了。但是這種罕見近年在容城裏已經十分常見。
第一次在城區聽到鳥兒悦耳的鳴叫是在晚秋的某天傍晚。
夕陽西下,夜幕初降。容城大街上一盞盞華燈亮起。寬敞整潔的街道上車輛如梭,行人從容。霓虹燈下的大街給人幾分夢幻般的美感。
我走走停停,看看走走。望望西天,尚殘留着一抹淡淡的餘霞。至城北路地段,忽然聽到一種久違的、清麗的聲音。這聲音從那急促的汽車喇叭聲與熱烈的音樂聲中擠過來,儘管顯得有些微弱,但是那樣親切、悦耳,如清亮的山泉發出的清韻。
是鳥語嗎?是撲閃在童年的綠樹枝頭的歡唱嗎?
我站住了,站在大街的霓虹裏,舉目四處搜索。
街道兩旁是一棵棵兩層樓高的樟樹,茂密的枝葉在夜色中一團濃墨,那源源不斷的啁啾嘰呢之聲就是從那一團團濃雲裏滴落下來。有温情的呢喃;有家常的温言,有貼耳的私語,有低聲的嗔怪……密集而不嘈雜,熱鬧而不喧囂。
我佇立在那裏,用心傾聽着,彷彿回到了推窗就可聞到鳥語的童年。
雙眼在一團團濃雲般的枝葉上巡視,我很想看到一隻只嬌小的身影在翠綠的枝頭歡躍的情景。那種景象是一種極致的美。可惜我沒有這個眼緣。
夜色漸濃,鳥聲也隨之消失,如同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一時間,我弄不清自己剛才是不是真的聽到了鳥兒的呢喃,我甚至想,鬧市中根本不可能有鳥兒棲身,剛才那些啁啾呢喃之聲只是臆想中的一種幻覺。然而,後來發生的一切讓我否認了自己的這種臆斷。我真切地聽到了鳥叫,不只在這裏,隨後的日子裏,許多個清晨我從縣糧食局那兒匆匆路過時常常聽到嘰嘰啾啾的鳥聲,那粗粗細細的鳥語,或婉轉,或清脆地在綠葉叢中蹦跳着,只是沒有城北路那兒聽到了鳥語那麼密集、那麼勢眾、那麼熱鬧。
今日的容城已經隨時可以聽到鳥語,時常可以看到鳥飛。
十一月二十日傍晚時分,我從城中路經過,忽聽到一陣細密而清脆的鳥鳴聲,抬頭望去,只見一羣麻雀般大小的鳥兒在蒼茫深遠的夜空中飛舞吟唱,它們飛行的動作不像其它鳥兒那樣輕盈優美,但飛行的路線卻富有變化,飛行的姿態別具一格。它們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遠忽近。有時,你會看到有三、兩隻小鳥從空中垂直下墜,感覺就像泥團要墜落下來,下墜約一尺餘,突然一個向上斜飛……
我忽然想起一種叫雲雀的鳥兒,不知是不是它們。
夜色漸漸濃稠,烏聲漸漸稀疏。當我從鳥語聲中醒悟過來時,發現天空中只見蒼茫的夜色了。我不知道這些可愛的身影是怎樣隱去的,我懷疑它們仍然飛舞在夜空中,只因夜色太濃我無法看見。但很快我又明白這絕對是一種胡思亂想,因為夜空中已經聽不到它們的叫聲了,離我頭頂三米來高的綠枝中,偶有一兩聲輕輕的嘰啾滴落到地面。
如此情景我後來又目睹了多次,只聞鳥叫不見鳥影的情形就更是屢遇不鮮了。
有人説,有燕子築巢的家庭將會興旺發達,不仕不富也必定康泰平安;有鳥兒出沒的村莊必定會出人才,不出棟樑之才也必定人丁興旺。這些話已經得到生活驗證,絕非虛言。還有人説,有鳥兒吟唱的地方必定是空氣清新之所,有鳥兒輕舞的地方必定是人心善美之地,有鳥兒棲身的樹木必定繁茂葱蘢,樹木茂盛鳥兒棲息的城市必定生態環境優良。這種説法就更有科學依據了。
容城為鳥兒營造了一個綠意盎然,平安吉祥的家園,鳥兒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詩意流淌,温馨和諧的樂園。
抬腳就能走進春天的花園
晚飯後朋友約我出去走走。踱到一大橋時正值亮燈時分,我們佇立橋頭,憑欄南眺,一江清流悠然遠去,兩岸燈火霓彩繽紛,爽氣撲面,令人神清氣朗。
“我正站在城樓觀山景……”從西岸飛來一陣清越高亢的唱腔。循聲望去,西岸堤坡上,地燈光騰雲霄,路燈朗照夜空,霓虹束束,迷離閃爍。廣場上綠樹輕搖,遊廊隱隱,時有行人往來。近橋處的闊地上聚了二十來人,霓光閃閃,二胡聲脆,幾位戲迷正甩臂搖膀,引腔高歌,圍觀的人羣中不時爆發出一陣陣喝彩。
兩三個月前聽説這裏要建一個臨江廣場,沒想到説建就建好了。
“這老頭子唱得還真是有板有眼,走,到東門水碼頭逛逛去。”
東門水碼頭?朋友的話讓我愣了一下。好熟悉的名字,好遙遠的記憶,我突然想起一種有點“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機航船,這種船比五板渡船大兩倍,船頭到船尾長長的木板房是旅客乘坐的地方,船尾的駕駛室裝着柴油機。機航船我兒時乘坐過兩三次, 我對東門水碼頭的認識就是從它開始的。
柴油機一陣轟鳴,機航船不急不緩離開小鎮水碼頭,沿着七拐八彎的沱江順流南下。莫約一小時光景,船從一座“古橋”底下穿過。這座簡陋的青灰色的“古橋”就是當年的沱江一大橋。過了一大橋再行約二、三百米便到了東門水碼頭。記得碼頭岸邊泊着三、五隻灰灰黑黑的舊木船,岸灘上雜七雜八堆放着一些木料,河堤兩邊是一些高高低低,蒼涼老舊的青磚瓦房。下船後須經過一溜潮濕而陰暗的青磚房才能上堤。
後來,那些簡陋的青磚房不知何時消逝了,堤坡河灘上,堆放着一嶺一嶺的園木,還有一些進城拾廢品的農民搭建的簡易房。再後來,這一切不見了,堤身加高了,厚實了,有了一道從河面通向堤面的石級,來了一些刻字雕碑的石匠,堤坡與堤面上到處是石料石碑。大堤的另一邊是一長溜矮小的簡房,那是一些以算命為業的盲人活動的場所。
光陰荏苒,東門水碼頭一直在不知不覺地變身。2013年,她一個華麗蝶變,變得沒有了一絲昨天的滄桑,變成了一個渾身青春氣息的妙齡女郎。
廣場入口的麻石地面上,有一朵直徑約十米的蓮花圖案,黃色的花蕊,潔白的花瓣,墨綠的荷葉。玉貎盈盈,丰采麗都。站在蓮花上,我隱隱地感到有飄渺的仙樂在頭頂縈繞,有淡淡的清香緩緩地沁入心肺,有一葉輕舟載我疾行在波光瀲灩的水面……
朋友稱這裏為荷花廣場。
廣場隨着堤灘多變的地形曲折有致地向前延伸,那種曲中有序,折中有韻的巧妙佈局,不身臨其境無法品出其中之妙。
一路行來,廣場地面盡是條形麻石鋪就。石磚的鋪排可謂別具匠心,隨着地形的變化,地磚的擺放也不時變化,時而橫鋪,時而豎排,時而斜擺,時而正放,或左邊橫陳,右邊豎列,可謂變化多端。雖然多變化,但井然有序,錯落有致,頗有章法。不同的構圖形成不同的“單元”,“單元”與“單元”之間用墨藍色方石框邊,形成一個個幾何圖案:梯形、四邊形、長方形……既有變化又穩定有序,既有線條美又有圖格美,此中之妙,非行家不能道盡。
夜色漸濃,廣場上游人漸漸多起來。
一對中年夫婦踢着正步從後面趕上來,丈夫邊踢邊向妻子傳授着運動技巧。“出腿要用寸勁才能起到健身健美的效果……”妻子練得十分認真,一臉的幸福。
“這就叫夫唱婦隨。”朋友呵呵直笑。
迎面走來兩位老者,一邊緩步而行,一邊低頭看着地面的圖案興致勃勃地指點談笑着。看來他們對這種地磚鋪排也很感興趣。
轉了一陣,感覺有些累了,朋友提出到臨河的遊廊坐坐。
朋友稱遊廊,我卻稱之為格廊。格廊長10來米,寬約3米,8格18柱,每個格間一把長椅,廊頂廊柱與長椅的顏色給人一種滄桑古樸感,雖無古香但頗有古色。靜坐廊內,觀賞着一橋流動的燈火與東岸五彩的霓虹,呼吸着清新的空氣,的確是一種很好的享受。一時間,心中的俗念與煩惱煙消雲散。
突然,朋友不合時宜地嘆一口氣説:“唉,我們這代人真的是身不逢時。”正想問他是不是遇上什麼不順心的事,他又是一聲長嘆:“要是晚生二十年,此刻我正拉着一雙温潤的玉手脈脈含情的坐在這裏。如此優雅的環境,一定很容易打動女孩子的芳心。”説聲未了,他兀自大笑。我被逗樂,也忍不住大笑起來。朋友突然打了個禁聲的手勢,往右邊挑挑嘴,我扭頭望去,那邊依依垂柳下有一雙相依相偎的倩影。我悄悄對友人説:“走吧,把位置讓給他們。”
我們悄悄起身出了格廊,不緊不慢地往前走。
白石欄杆,各種各樣的花卉,秀髮飄飄的翠柳,杆壯枝勁的香樟;看似隨意擺放實則精心佈置的景石;或疾走或緩行的遊人……一切都是那樣讓人舒心愜意。廣場建成時間不久,有些花草樹木植下沒多長時間,待來年春暖花開時,這裏一定是樹木蒼翠、綠煙籠罩、羣芳怒綻,豔景如霞。
遐想中猛一抬頭,眼前的景緻更為開闊。朋友告訴我説,這裏就是東門水碼頭舊址,你看,是不是很氣派?
一時間我感慨不已。左看右看,怎麼也找不出一絲東門水碼頭昔日的模樣。寬闊的灰色平台,美觀的白石欄杆,平台的左右兩邊各有五道平坦寬闊的石級通到水面,這一切看起來的確很氣派。憑欄而立,長風舞發,望望腳下陡直的台壁,幽深的河水,再望望蒼茫的夜色,怎麼都覺得自己此刻正站在軍艦的甲板上。
雄姿勃發,羽扇綸巾,三國周郎赤壁,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朋友興致大發,慷慨激昂地對着茫茫夜空“斷章取義”,顛三倒四地朗誦着蘇軾的佳句。
站在碼頭平台北眺,廣場下面那條筆直的人行道在眼底坦露無遺,這條一米來寬的人行道從碼頭舊址一直通到荷花廣場。人行道上方的廣場邊緣上是各種各樣的樹木花草,不難想像,待到春天這些花草樹木伸枝展葉,傾情綻放之日,那一定是葉展濃綠,花呈豔彩。夏天在此漫步,頭頂烈日有綠枝翠葉遮擋,身邊暑氣有涼爽濕潤的河風滌去,置身此地一定是爽朗如春,浪漫無比。
夜漸深,我們站在碼頭平台上眺望,沉吟,遐想,久久不願離去。
現在雖然是冬季,但無論行走還是佇立在這塊古老而又無比年輕的土地上,我時時都能感覺到春天的氣息。
是的,春天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到一舉手就能敲開春天的大門,一抬腳就能走進春天的花園。
龍柱擎天偉業興
人民廣場的景觀佈局,簡而言之,為“一罈、一帶、一池、兩區”。即南景壇、風光帶、北景池、東景區、西景區。
入口處立有一塊厚實寬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着“人民廣場”幾個行楷大字,金鈎鐵畫,清麗蒼勁。著名書法家啓功先生的手跡的確非同凡俗。
石碑的背後花木繁茂,滿眼錦繡。
南景壇是個佔地兩畝有餘的大圓。環環相套,圓圓相護,圓中有圓,圓中有景。周邊的壇坡上是一圈紫綠相配,生機盎然的灌木,謂之“翡翠含紫”;第二圈是環形人行道,麻石方磚鋪就,間以淺紫石磚點綴,美觀大方,謂之“一路好景” ;第三圈是綠紫互襯,四時長青的綠化帶,謂之“八節長春” ;接着是鏡光澄麗的碧水一圈,四條伸向景台中心的人行道,將一圈清泉均等地劃分成四把開屏的摺扇,此謂“寶扇舞春,風生水起”;景壇中心是一輪璧園,園中綠紫映襯,樟木生華,綠者帶雲煙,紫者含朝霞。
出了南壇是一道長長的風光帶,風光帶中間一渠碧水,兩邊白石欄杆,座座小橋,橫跨水渠,精巧玲瓏,宛如新月。水渠兩邊是長長的綠化帶,花木扶蘇,枝嫋輕風,淺樹呈秀,千紫萬綠。
一路美景到北壇。北壇是一個極大的圓池,外圓直徑約三十餘米,內圓直徑約二十六米。此池非水池,是舞池?休閒池?景池?或許三者兼之,但屬後者成份更多。池底淺紫彩磚鋪就,白色點綴,此謂紫中含玉。
廣場兩旁是東西景區,東有香樟吐秀,黃葉鮮目,生機盎然;西有云樹呈豔,枝葉濃翠,別具風姿。
綠樹黃華呈異彩,碧水翠林添秀色。景區兩邊,闊道通達,遊人緩步;居民小區,棟宇典雅,綠蔭濃翠;商廈賓館,富麗堂皇,佳樹葉茂。
廣場北面馬鞍山下矗立着一座氣勢恢宏的大樓,此乃縣府機關之所,精英薈萃之地,運籌帷幄之處。主樓雄偉高大,金璧輝煌,左右輔樓,造型優美,雄姿落落。基石堅固,金棟擎大廈;四柱聳立,偉力託萬鈞。那氣派,那壯景,難以描繪。
佇立樓頂,觀田園村鎮,賞湖光山色,詩意蕩心;舉目四顧,望雲捲雲舒,納八方爽氣,豪情滿懷。遠眺廣場,一罈一池,圓似日月,各居南北,中有景帶貫通兩壇。南壇為陽,北池為陰,陽者為太陽,陰者為明月,此謂日月交輝,天地交泰,陰陽和合、萬事亨通。預示着政通人和,四時吉慶,物阜民安,天下大興。近觀府樓,莊嚴巍峨,背倚厚土秀嶺,馬鞍青山;前臨廣場景區,通衢華街;左有綠樹籠煙,瓊樓百棟;右有佳木成行,華廈萬間;更有廣場東,九柱擎天,龍蟠其上,雄姿凜凜,蔚為大觀,氣勢磅礴,浩貫天宇。如此虎卧龍蟠之地,必定英才輩出,偉業中興;如此藏風聚氣之所,必主千家富足,萬民和樂。
作者簡介
張繼忠,兒童文學作家,全國寫作教學名師,湖南省作協會員,省兒童文學會員,省報告文學會員。《語文報》專欄作家,《農村孩子報》特聘點評作家。擅長多種文體寫作,有小説、報告文學、散文、詩歌等近400萬字作品發表在《中國兒童報》《少年文藝》《青少年文學》《小溪流》《少年詩刊》以及《雜文選刊》《章回小説》《芳草》《春風文藝》《班主任之友》《湖南教育》等近50家報刊。兒童小説與詩歌多次進入選本。獲全國冰心文學獎教師組一等獎,冰心文學獎現場寫作大賽金獎,全國歌詞創作作品優秀獎,世界華語童詩童謠銀獎,《中國教育報》徵文獎,《新作文》作文教學論文二等獎,黃山兒童文學作品獎等各種獎項28次。兒童小説集《叫我名字的皮大王》入選希望出版社金種子書系,出版上架暢銷全國,深受家長與少年讀者喜愛。輔導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報刊發習作80多篇,獲獎30多次。
圖片:網絡
(專輯持續更新,歡迎作者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