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何一東:温暖都江堰

文/何一東

我的都江堰首次行,是在1980年7月。我父親當時是成都技工學校廣漢分校負責人,暑假期間,他帶領一羣學生前往青城山,我也跟着同行。

第一次上青城山,我們非常興奮,睜着一雙近乎貪婪的眼睛,對身邊的美景“狼吞虎嚥”。青城天下幽,果然名副其實。

在天師洞附近,我們遇到一位高大健壯的從菲律賓馬尼拉來的遊客(可能是華僑),他留着長髮,很健談,普通話也很流利。他簡單問了我們的情況後,風趣地説道:“和你們交個朋友,你們四川人不會欺負我吧?”“不會,不會……”雙方一陣大笑。

交談甚歡。菲律賓遊客看看手錶,説時間不早了,他還要回成都。青城山山清水秀,是個好地方,下次來,要住一晚上,好好體會其魅力。臨別時,他從旅行包裏拿出相機,提議給我們照張相,留個紀念。

“你們會説英語嗎?用英語説一、二、三,這樣説,才能把牙齒露出來,又像笑。”他教了我們幾遍後,一張充滿笑意的照片照好了。

照完相,他又叫我們唱一首歌。我們請他先唱。他用洪亮的聲音唱了一首菲律賓歌曲。我們唱了《我愛北京天安門》,他一邊認真聽,一邊輕輕地哼着,並用雙手打着拍子。唱完後,他親切地用英語道:“Good bye!(再見)”,我們也揮手向他道別。

這次青城山之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都江堰,也有了比較直觀的感受。

後來,我被調到報社工作。當記者時數次到都江堰市區採訪,遊覽了伏龍觀、二王廟、安瀾索橋、玉壘關、離堆公園、玉壘山公園、玉女峯、靈巖寺、普照寺、翠月湖、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可謂大飽眼福,對都江堰有了全面的瞭解。

前些年,我還和家人去了兩次都江堰。尤其是老媽,平常不太愛外出,很久沒到都江堰了。這次去後,對都江堰城區的變化讚不絕口,連聲説:“空氣好,街道乾淨,新房子好多,變化真大啊!”

朋友鄭大哥退休後,週末特別喜歡到青城山鎮買的房子去住兩天。他説,這兒空氣好,蔬菜新鮮,很巴適。他常邀請好友們前往,體驗一把鄉居生活。

兒子讀高中時,暑假期間,我帶他去鄭大哥的家去做客。一進小區,就感覺與眾不同,樹木高大茂密,花香鳥語,非常幽靜。我羨慕道:“鄭大哥,你住的是鄉間別墅啊!”他哈哈大笑:“就是,住在這兒安逸,歡迎常來。”

他家在一樓,一條小徑直通住家院子,四周皆是花木,有一種天然的香味。鄭大哥的夫人陳姐很賢惠,把這“第二個家”收拾得妥妥的。中午、晚餐的肉菜都是在當地買的,都是農家肉農家菜,很香。尤其是青城山老臘肉炒香蒜苗,味道巴適得很,兒子大快朵頤,説比城裏的肉好吃。小白菜煎蛋湯,十分清香,我連喝了兩碗。

我和兒子在鎮上的旅館住了一晚,雖然設施比較簡陋,但無城市之噪音,除偶有夜鳥的鳴叫,倒也安靜,很快入眠。翌日,鄭大哥帶我們去鎮上藥王廣場旁的百年老店張醪糟吃早飯。有點陳舊的青瓦房,店招紅底白字,很打眼,店外已經排了不少人。醪糟湯圓我吃過不少,不知這家是不是有其特別之處?

點了餐,我們滿懷期待等了10多分鐘,服務員把醪糟粉子端到餐桌,一股醪糟香味撲鼻而來。定睛一看,淡綠色的瓷碗裏,裝滿了醪糟粉子,湯汁濃釅,粉子比較大塊。我們加了一個荷包蛋。先喝了一口湯,土紅糖醪糟很香甜,有小時候吃過的味道。粉子軟糯耐嚼,荷包蛋乃溏心蛋,一口咬下去,香甜膩滑,舒適無比。兒子吃得很帶勁,額頭上沁出了汗珠。

吃完了醪糟粉子,我們意猶未盡,又點了紅糖餈粑。一碗7元,裏面有小湯圓大小的糯米糰5坨,上面蓋着黃豆芝麻粉,用筷子將它們在紅糖裏一攪合,然後放進嘴裏咀嚼,那個香甜可口簡直不擺了。

醪糟粉子和紅糖餈粑吃完,我們端的是心滿意足。美食,真能治癒一切啊!都江堰,很温暖。

【“時光”文學欄目徵稿啓事】

講真實故事,自己的,他人的,都可。字數控制在1500字內,原創首發。面向四川省內徵稿。勿用附件,標題務必註明“時光”。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信息包括銀行卡户名、開户行及網點的詳細準確信息、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66 字。

轉載請註明: 時光|何一東:温暖都江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