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夏花與秋葉
夏花與秋葉
( 2021-10-15 ) 稿件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不動聲色
2013年11月11日,在印度布巴內什瓦爾附近的普里海灘上,印度沙雕藝術家帕特奈克創作泰戈爾的沙雕像,紀念泰戈爾獲諾貝爾獎百年。 新華社發(資料圖片)
劉亮程
2009年,我隨中國作家代表團去印度訪問,參觀了泰戈爾故居。那是一棟紅色的二層小樓,屋外有一個不大的花園。剛下過雨,花園的樹木、石板小路、屋牆都濕漉漉的。但當我移步到泰戈爾生前的居室時,突然有了一種乾燥的感覺。
泰戈爾故居的房間都很小,一間挨一間,許多的門,總覺得其中有一扇會通到他的詩歌世界裏。
卧室比其他房間大,一架雙人牀,靠着南牆。白色牀單蓋在被褥上。牀頭牆壁上掛着詩人臨終前最後一張照片。照片中的泰戈爾,正躺在這張牀上,大睜的眼睛裏滿是無助和恐懼。
我被他的眼神嚇住了。
泰戈爾是詩人也是哲學家,曾創作出版過數十部詩集,還有數量眾多的小説和劇本散文,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思想深受佛教、印度教及早期婆羅門教的影響。哲學和宗教,曾給他內心注入過那麼豐富的關於死亡的超脱與思考。但是,我從這張照片上,看到他臨終前的表情與普通人無異。我在他眼睛中看見所有人面對死亡時的無助和恐懼,這樣的表情,是屬於人類的。我們都在這樣離開,有信仰的人和無信仰的人,有思想和無思想的人,死亡將人們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勇敢者、懦夫、偉人、平民、有錢人、窮人,在死亡面前歸為一樣。
這時我想起詩人那句“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泰戈爾寫下這兩句美麗詩句時,死亡離他尚遠。他正享受着生之絢爛。“夏花”之後,自是秋風落葉。他遙想自己“死如秋葉之靜美”。可是,人生的秋日何其漫長,尤其對於活了80歲的泰戈爾來説,他的生命在60歲便已入秋了,從那時起到他臨終前,那枚叫泰戈爾的秋葉,落了20年,終於要落到地上了。生命剩下最後的時刻。他有過80年的漫長生命,可是,剩下的時光卻已經短得抓不住。
這時候,已經過去的那漫長的80年,和僅剩的幾個月,或更短的幾個小時,甚至臨終前的幾分鐘,哪個更長?
我們活過的漫長歲月讓生命變得如此短促,一生中的每一分一秒,每一年,都在把自己往最後的時刻遞送。
當生命到達終點,活過的一生算誰的呢。如果活過的生命才是自己的,那麼,越到生命的終點,人生應該越長。但是,這個長長的人生得有時間回頭去看。都説人生是一次性的,沒有回頭路。但每一次的回憶,每一刻的回望,都讓人生有了第二次、第三次。
寫了無數不朽詩篇的泰戈爾,他最後臨近死亡的眼神,卻不會被自己提前寫出來。此時屬於自己的夏花與秋葉,在一個人巨大的生命之上,匯合成無聲的絢爛與靜美。那是一個偉大詩人的,也是普通人的。(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