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想去旅行嗎?全球的那種。

然而,在全球旅遊業停擺的這一年,這是一個美好的夢想。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待疫情過後,我帶上你,你帶上卡,來一趟説走就走的旅行。當然,還要記得看看你的年假夠不夠。

在還不能出門的日子裏也不能閒着,提前做做攻略也是好的,這一回我們再放個大招:全球16國博物館館長組成“館長天團”,接棒連麥,搖身變為在線講解員,為你制定一份不能錯過的“館長之選”文物導覽: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新石器時代 仰韶文化 高35.8釐米,口徑23.3釐米

陶鷹鼎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產自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

這件略顯呆萌的文物,實際上是一口用來燒飯的飯鍋。當然之於今天,它的意義又遠不止一口鍋。

這隻鷹擁有一身肌肉,健壯、優美,尾巴垂至地面。

它有三足鼎立,既能穩穩的盛放食物,也方便人們在鼎足間燒飯。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笑稱其“集美貌與實用於一身”。

從這隻陶鷹鼎有着尖鋭如鈎的喙,烏黑光亮的羽毛,氣宇軒昂的造型,皆以表明:5000年前的先民已經能很好地掌握選用套圖、酥皮造型,燒製火候等。

這樣一件器物的造型工藝和燒陶技術,在當時的擁有者無疑是特權階層,可能是高級貴族,或是部落首領,擁有至高的社會地位和權力的人。

正因如此,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認為,這件陶鷹鼎“最能代表中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文物”。

大英博物館:一塊石頭

大英博物館館長認為,偌大的館內最值得一看的竟然是一塊石頭?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羅塞塔石碑

這塊佈滿密密麻麻文字的石頭名為羅塞塔,製作於公元前196年,石碑刻字的每一句都表達着對古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的崇拜。石碑上刻有1419個古埃及文字,486個希臘文字,和當時的通俗文字,三種語言相互對照書寫。

象形文字原是古埃及的文字,但後來,能夠懂得並撰寫象形文字的祭司們寥寥無幾,隨着神廟祭司和書記官們死後,象形文字之於人類來説成為世界之謎。

千年之後,人們通過這塊羅塞塔石碑上的文字對照,終於揭開了象形文字之謎,這對於人類文明史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在後世參透人類文明進化過程中的語言系統中,起到了重要貢獻。

1801年,英國獲得了羅塞塔石碑,1802年便入藏大英博物館,如今陳列於宏偉的埃及展廳正中央。

歐美地區

阿根廷國家美術館:一幅革命性繪畫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沒有面包,沒有工作》 埃內斯托·德拉·卡科瓦

畫家埃內斯托·德拉·卡科瓦不僅是著名的畫家,同時也是一位重要的教育家。他是阿根廷高等美術學院的創始人之一,該學院如今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曾先後在意大利的都靈和羅馬學習。當他從意大利遊學歸來後,於1894年創作了此作品,該作品也被認為是第一件承載社會意識的阿根廷藝術作品。

這是一件非同尋常的作品,規模宏大。它在1904年的美國聖路易斯世界博覽會上展出,並獲得了最高獎。

畫家的構圖十分有趣,一個人物向外看——向畫布之外,向家之外的事情看去——而女性人物則向下看,對男女二元對立的世界的外在狀況渾然不知。男主外,承擔着一家人的生計,儘管在當時的情況下謀生很難,女性的世界則侷限於家庭中,正如畫中的女性,正在給孩子哺乳。

這幅畫在阿根廷頗具革命性。鑑於它的主題在阿根廷長期以來面臨的不同社會危機中一再出現,它一直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研究對象,並經常被重新審視和分析,甚至在當代的背景下被重温。

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賣橘子的猶太婦女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亞歷山大·蓋雷姆斯基《賣橘子的猶太婦女》

這幅畫作的靈感來自於一張女性商販的照片,她正忙於編織毛線,身旁的地上還放置着一籃水果。這張照片是康拉德·布蘭德爾拍攝的一組作品中的一張,展示了當時華沙街頭各行業從業者的形象。

美國佛利爾美術館和賽克勒美術館(史密森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中亞文明

作為美國推動亞洲藝術領域知識的國家基地,史密森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從44000件藏品中,首先推薦的是這件代表着古中亞繁華歷史的隨葬浮雕半身像。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隨葬浮雕半身像

巴爾米拉在羅馬帝國時期非常繁榮,處於連接地中海與西亞和中亞的商路上,是供商隊休息的綠洲。由此,巴爾米拉經濟十分發達,很多富商都會請工匠製作這種隨葬半身像,放置在家族墓地墓穴入口處。雕像人物都穿着時尚,女性通常會佩戴精美的珠寶。

這尊半身像來自敍利亞南部的巴爾米拉城,刻有阿拉姆語銘文,表明人物身份是一位名叫“哈里法特”的女性,於公元231年去世。

亞洲地區

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一隻金盃

在35000多件的黃金藏品中,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館長阿列克謝·列維金為觀眾挑選的是一隻金盃。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莫斯科,1709年;裝飾物,1709年—1720年

黃金、鑽石、尖晶石、琺琅、胡桃木;雕刻、錘壓

高5.5釐米,直徑7.5釐米

這隻金盃背後隱藏的是古俄羅斯帝國一代沙皇的輝煌及一代貴族的沒落。

1709年,俄羅斯與瑞典在波爾塔瓦發生交戰,俄方獲勝,從此俄國長驅直入,獲得了大北方戰爭的勝利,加速了俄羅斯帝國的誕生。由此,當時的沙皇彼得一世鑄造了這隻金盃,賞賜給給一名為馬維特·彼得羅維奇·加加林的俄羅斯貴族,以慶祝其部下在該會戰中凱旋歸來。金盃底座由紅金和350顆原鑽及切割鑽石製成,杯子外底部有兩處銘文,一處是俄文“1709,俄國沙皇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制”,另一處是法文“為慶祝波爾塔瓦戰役勝利,授予貴族馬特維•彼得羅維奇•加加林”。

馬維特·加加林獲得金盃賞賜後,一路高升,很快就成為金銀遍地的西伯利亞廣袤土地的領導者,成為一方梟雄。但好景不長,幾年後,馬維特·加加林便以“貪污受賄”的罪名被彼得一世處決了。自此,金盃也流落在外。

今日再觀金盃,其流光溢彩總讓人想起彼得一世曾如何不可一世,又如何率領部下把鮮為人知的古俄羅斯變成歐洲乃至世界上最大、最顯赫的國家之一。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一萬多線條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館長裵基同認為,這面精文鏡能“象徵韓國文明”(裵基同語)。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精文鏡 直徑:15.6釐米

這面銅鏡鑄造於青銅器時代,發掘於全羅南道鹹平草浦裏,出土文物中均為禮器,這説明這面精文鏡為禮器,可能是部落主祭人或首領隨身攜帶的禮器,用於宗教儀式。(在宗教儀式中,鏡子被視作最重要的禮器,能連接天地)

鏡子背面的兩個鈕可穿繩後懸掛,鏡子上的圖案可能是為了表現太陽的光芒,而鏡子反射的陽光能加強主祭人或首領的神秘感。

這面精文鏡的工藝十分複雜,表面以纖細線條構成幾何圖案。據説,在這面小鏡子上刻印了達到一萬三千個至一萬四千個左右的線條, 如今要手工復原仍不容易。可見歷史上,韓國青銅業發達程度,以及那時韓國文明的燦爛程度。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多元文化

新加坡歷來以多元文化著稱,國內小島星羅棋佈,島內宗教流派紛繁,人種、語言亦十分多樣。因此,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館長為觀眾挑選的文物便是這件融合多種文化特色的駿馬香爐。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駿馬香爐

這件香爐結合了中國瓷、日本漆和紅珊瑚等元素,在歐洲組裝,並配有歐洲生產的鍍金青銅底座。爐身上下兩部分緊緊相扣,內置金屬託盤,用於盛放燃燒的香料。這件將來自不同文化的物件混合組裝、融合了自然與人工的器物,在巴洛克和洛可可時期的歐洲倍受青睞,也完美詮釋着新加坡的文化面貌。

泰國曼谷國家博物館:佛教在泰國

十幾世紀以來,佛教逐漸成為泰國代代相承的傳統宗教,成為泰國人的生活重心。在四千七百萬人口中,佛教徒佔了百分之九十五。據説全國有3萬多所寺廟,有9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天使之城”曼谷也有“佛廟之都”之稱。也許正因如此,泰國曼谷國家博物館館長第一推薦的便是這件藏經櫃。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藏經櫃

這件大型木質藏經櫃點綴着來自喜瑪潘森林的金色神獸以及泰國龍尾紋和花卉紋。櫃頂和底框都飾有玻璃馬賽克。獅足形鏤空底座。這件展品由大城府升外寺工匠大師於19世紀大城時代晚期製作,是宗教藝術的典範,也是泰國藝術的代表作之一。

澳洲地區

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返回傳統土地

如果説上述館長都希望觀眾透過文物聆聽遙遠文明歷史的故事,那麼,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的館長,卻希望觀眾由當下迴歸傳統土地。他首先推薦的便是這幅《玉瑪裏》。

“每當我站在它的面前,都會折服於它的美學價值和精湛技藝,併為作品中的深刻敍事所打動。它富有表現力地説明了澳大利亞原住民和託雷斯海峽羣島居民社會歷史的深度和廣度”,面對這件作品,馬修•特林卡如是説。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玉瑪裏》,1981年,尤他尤他·坦格拉

這件作品是當代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運動的代表作,創作於1991年,藝術家通過巧妙的構思,讓作品和古老夢境聯繫在一起:畫作的中心是聖蜥蜴“短腿人”,底部是棕伊澳蛇的“夢”的軌跡,和被途經澳大利亞中部威爾金卡拉鹽湖的“利魯”看到的卡納·普託婦女的“夢”的軌跡。

尤他尤他·坦格拉屬於帕普尼亞藝術家羣體,也是藝術運動的靈魂人物,他始終堅持繪畫,直至20世紀80年代末,70年代他穿越西部沙漠,與一些部落首領制定了一個返回傳統土地的計劃。

除此之外,博物館內還館藏有200餘件帕普尼亞作品,它詳實地描述了當代原住民藝術運動。而這些館藏也完美地體現了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的工作核心之一:記錄和保存澳大利亞大陸及島嶼上的原住民,和託雷斯海峽羣島居民的歷史文化。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624 字。

轉載請註明: 16家全球博物館連麥都曬了哪些家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