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編輯 | 角落

這幾年來的不少國內著名的高山景點都在搞特色風景點,那就是“高空玻璃棧橋”。動輒幾百米高空,在兩座高山之間搭建透明玻璃橋,或是延着懸崖峭壁建造一個弧形的懸空觀光走廊。站在透明的玻璃橋上,腳下就是清晰可見的“萬丈深淵“。不少的遊客會在玻璃棧橋上嚇得腿腳發軟挪不動步子甚至坐在地上不肯走路,而周邊路過的遊客都會掩面而笑——“這膽子也太小了,連剛走路的孩子都不如!”。如果這些朋友可能是得了“恐高症”。那恐高症真的就是膽子小,一點勇氣都沒有了嗎?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其實,恐高症是病,跟膽量和勇氣沒關係。

恐高症是真實存在的一種心理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焦慮障礙,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膽子小”。據統計,世界上有十五分之一的人或多或少會有恐高的傾向,某種程度上,“怕高”是有進化意義的。因為這種“恐懼”本身也是人類對自己生命安全的一種保護措施,它可以讓人們本能地遠離危險地帶,降低因為從高處摔落帶來的傷亡幾率。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恐高症具體表現為害怕站在高樓上或山頂上,靠近橋邊、地鐵道等心裏也會覺得恐懼。一般來説,恐高症患者通常心裏恐懼的點是擔心從高處掉落會受傷,還有一些恐高症患者會有一種反常的、不可控制的想要往下跳的衝動,也會感覺似乎有一股外力把他們拉到了高地的邊緣;甚至可能會出現視覺幻想,即便雙腳穩穩地站在地上,卻出現身體向下墜落的感覺。感覺自己掉下去或滑下去是軀體表象的一個形式,恐高症患者會因此出現頭昏的感覺。對於陽台、樓梯和電梯的恐懼都和恐高症有關。在即使有護欄或者足夠遠離高處的邊緣、根本不可能掉落的情形下,這些恐懼仍很強烈。

人類在正常的生存空間裏,已經習慣用平行於地面的視角看事物,但是在高處的時候,人們的視線與地面俯視狀態,角度接近於垂直,這樣自然會有一個不適應過程。舉例來説,人在地面上看到汽車會看到側面,從飛機往下看只能看到蓋子。儘管都是立體的,但如果把水平視角下的身體平衡能力和方向辨別能力轉換到垂直視角,必然是不適應的。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人在獲得的視覺信息改變之後,身體極容易失去平衡和方向感,會讓人產生安全感的缺失,大腦給予的提示會是儘快回到水平視角,這樣的情況下,自然會有一種應激反應,或是視線急速恢復至水平狀態,不敢往下看,或是腿腳發軟發抖,這是大腦給予的第一時間回應。所以,大腦的應激反應決定了“怕高”成為植根於每個人內心的恐懼。

恐高症是恐懼症之中的單純恐懼症。如果對你工作和生活的影響不大,也不一定非得治療。如果要治療,有4種療法效果比較好。

行為療法

(1)系統脱敏療法讓患者學會通過系統脱敏法進行自我治療。目的在於消除恐怖刺激物與恐怖反應的條件性聯繫,並對抗迴避反應。

(2)暴露療法又稱滿灌療法。它是鼓勵求治者直接接觸引致恐怖焦慮的情景,堅持到緊張感覺消失的一種快速行為治療法。

(3)運動療法人體負責控制平衡的要素——視覺、內耳和肌肉,通過活動才能正常運轉,假如我們終日坐着不動,眼睛只盯着電腦等物體,人體的平衡功能就會衰退。

(4)衝擊法對於“恐高症”的治療方法有一種稱為“衝擊法”,比較有效。“衝擊法”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啓發矯正對象想象他正處在一個相當的高度且該高度還在上升。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此外,下述四點,是治療恐高症的十二字原則。

長時間:讓患者站在能夠引起恐怖情緒的高處,至少持續30~45分鐘。尤其開始治療時,要讓患者堅持足夠的時間使恐怖程度減少50%。

逐漸地:不要一下子給患者定很高的目標,從容易的目標開始,逐漸轉向困難目標。

有規律:一次練習不足以消除恐懼心理。因此每個過程都需要重複好多次,直至恐懼的感覺完全消失為止。

完全地:在進行鍛鍊時,要求患者集中精力,不要想別的事情。因為轉移注意力雖然能夠減輕恐懼心理,但不利於恐懼感的徹底消除。恐高症屬於恐怖症的一種,只要堅持治療,是可以治癒的。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參考來源:科普中國搜狐網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3 字。

轉載請註明: 恐高症就是“膽子小”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