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何以自信
陳培永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道路何以自信》,力圖以簡潔通俗的語言,豐富多樣的案例,講述一個關於中國道路的理論故事,呈現一套邏輯清晰、結構嚴整的中國道路理論,嘗試對中國道路進行一種獨特的全景圖繪,從而揭示中國道路自信的深層邏輯。本書系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組織編寫的“讀懂新時代”叢書之一種,該叢書還包括《理論何以自信》《制度何以自信》《文化何以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輔助讀物。 (黃榮)
貧困的終結
《貧困的終結》,李小云著,中信出版社出版。本書以平實通俗的語言講述了貧困的根源,回答了為什麼要扶貧以及如何扶貧的基本問題。從一個小村莊脱貧展示中國取得消除農村貧困的偉大戰役勝利的微觀過程,並用大量國內、國際案例,以及減貧的理論觀點,以敍事的形式闡述了脱貧攻堅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取得脱貧攻堅勝利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曹夏紅)
網絡社會治理的深入探究
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與經濟社會的不斷碰撞,為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身心體驗。網絡社會超越了傳統的社會形態,打破科層體制,社會精英與普通大眾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大大釋放了社會關係中藴含的生產力。《網絡社會治理》,王芳著,商務印書館出版,從宏觀視角出發,關注網絡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突出現象,將基礎理論、社會現象、信息技術、重點實踐、對策建議等重點內容貫穿起來,對網絡社會治理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探究。 (儲德林)
綜論中華文明的起源
韓建業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華文明的起源》,彙集作者關於中華文明起源方面的考古學研究論文和普及性文章28篇,從五個方面論述了中華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發展的過程。作者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距今8000年以前,形成於距今5000年左右,至少存在北方、中原和東方三種起源模式,環境演變和戰爭衝突在文明演進過程中起到過重要作用,中西文化交流為文明起源和早期發展增添了新鮮血液,早期中華文明有着獨特的文化基因和綿長的歷史記憶。(樂天)
古代書院的價值追求
書院是中國教育史上極具特色的事物,對文化發展關係甚巨。海天出版社出版、鄧洪波主編的“中國書院文化建設叢書”包括5種,從書院歷史、書院教育、書院經費、書院精神、書院建築等方面總結傳統書院精華。《價值追求:書院精神初探》梳理書院在千餘年的發展歷程中所積澱的文化精神,介紹了自由講學、追求真理、躬行實踐等書院精神,並以朱張會講、王夫之、左宗棠等歷史事件以及人物為例,進行生動詮釋。 (明峯)
長安未遠:唐代京畿的鄉村社會
《長安未遠:唐代京畿的鄉村社會》,徐暢著,三聯書店出版,將都城與周邊鄉村作為整體的“大長安”,從區域史的視角,展現既是唐代中樞所在,又具有地方立場的京畿區域(尤其是鄉村區域)內,國家與社會力量的互動、融合及矛盾、衝突,各階層民眾生產生活、安守流動、思想信仰之全景。本書是新時期長安研究的綜合與創新,是中古鄉村社會研究的厚重之作。 (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