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霸氣的巡邏犬,兢兢業業的搜救犬,認真機敏品的緝毒犬……狗一直被譽為人類最忠實的朋友,而英勇忠心的警犬更是警察的好助手。
資料圖,劉蘇雅 攝
軍隊“犬輔”或為警犬起源
人類與狗狗的友誼源於四萬年前的冰河時代,那時人類會在部落駐紮的營地邊緣留下食物殘渣、動物骨頭,一些飢腸轆轆的狼在食物緊缺的時期以此為生。漸漸的,人類營地外開始聚集一些狼羣,動物學家稱它們為“營地狼”。伴隨着人類與狼羣接觸的日益頻繁,一些大膽的狼開始跟人類親密嬉戲,一些失去雙親的幼狼被人類撿回家馴養。
被馴養的狼形成了對人類的依附,開始跟隨人類的某些社交性信號,比如手勢或眼神。人類和被馴養的狼之間的温和共生關係,幫助了狗狗們從狼到犬的轉變——先做鄰居,然後成夥伴。
冰河時代,狗狗跟着獵人逡巡狩獵;農耕文明出現之後,狗狗又擔負起看家護院的職責;發生部落衝突時,狗狗也會跟着主人上陣出力。正如法律上“刑起於兵”,警犬的起源也很可能是軍犬。
狗在軍隊中最常見的職責是哨兵的幫手。狗高超的嗅覺,可以讓它們在夜晚能夠比哨兵更容易發現接近的敵軍。在古羅馬時代,羅馬人除了會讓狗來協助哨兵放哨以外,在作戰時,還會讓這些幫手率先出擊,擾亂敵軍的陣型。在戰國時期的《墨子·備穴》中記載了一種防止敵軍挖地道攻城的方法,就是“穴壘之中各一狗,狗吠即有人也”。在古代,還有一個專門的詞叫做“犬輔”,意思是由狗來守衞軍營四周。
我國對於警犬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唐代的《通典·兵志·攻城戰具篇》中,“恐敵人夜間乘城而上,城中城外每三十步懸大燈於城半腹,置警犬於城上,吠之處需加備脂油火炬”,這便是將犬作為軍內哨兵用途。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比如防止敵人使用地道攻城時,狗往往能發揮比人類更好的警戒效果。比如宋元交際時期,為《資治通鑑》編注的胡三省,就有“凡行軍下營,四面設犬鋪,以犬守之。敵來則羣吠,使營中知所警備”的記載,而在《資治通鑑》中,也記載了滅亡唐朝的朱温,在安營紮寨時“設犬鋪、鈴架以絕內外。”由此可見,在古代軍營當中,使用狗來放哨是十分常見的做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數萬條軍犬被德、法、英等國用於戰爭。在二戰中,美軍使用了2萬隻軍犬,僅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序列中就有465只軍犬。當時為了給軍犬部隊設計番號,美國人絞盡腦汁,最後確定叫做K-9,現在也常用它來稱呼警犬。因為犬的英語單詞“canine”的發音與英文K和9相同,這個編號深受官方和公眾的歡迎,很快就風靡開來。其中,最出名的軍犬是“二戰吉祥物”Smoky。它是美國士兵在新幾內亞森林裏無意間發現的一隻約瑟犬,然後被士兵們一直帶在身邊。新幾內亞的森林環境惡劣,常有敵軍偷襲,但是Smoky做到了在150多次空襲中存活了下來,而且靠自己的聽覺和敏感警告主人,後來Smoky被士兵們稱為“二戰吉祥物”,也是世界上第一隻治療犬。
戰爭中,以改變歷史著稱的莫過於蘇聯的反坦克犬。在二戰期間,蘇聯反坦克犬創下了摧毀300輛德國坦克的輝煌戰績。這些軍犬是由蘇軍中央軍大學校訓練的,蘇聯士兵先將那些軍犬餓上幾天,然後再把食物放在坦克下面,這些軍犬一旦獲得自由,便開始四處找尋食物,時間長了,它們就會形成一種習慣,認為坦克下面有食物。戰爭時,軍犬的背上一直揹着炸彈,只要那些炸藥的觸碰杆和坦克接觸到,炸彈就會被引爆,這樣坦克就會被毀掉。1942年7月,在斯大林格勒保衞戰中,朱可夫元帥運用軍警犬學校提供的500條“攜彈犬”組成了4個反坦克軍犬連,每連有126條受過特殊訓練的軍犬。作戰時,“攜彈犬”帶上炸藥義無反顧地衝向敵人的陣營,以血肉之軀炸燬德軍坦克300多輛,約佔整個斯大林格勒防禦戰役擊毀德軍坦克總數的三分之一,對戰役的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利時警犬率先參與刑偵
法國是警犬出現較早的國家之一。據記載,1155年法國海港城市聖瑪洛出現了“船務警犬”。當時,這種警犬在每天天黑城門關閉以後被放出來,它們負責協助保證港口的安全,防止搶劫盜竊行為,這一作法一直延續了600多年。到1770年,一個年輕水兵因為回城晚試圖越門而入,結果被正在執勤的“船務警犬”誤認為是不法之徒而咬死。事件發生後,法院下令毒死了所有的警犬。
早在15世紀,英國就開始帶犬巡邏。當時,這些犬並未被稱為“警犬”,因為其作用只是用來陪伴自己的主人(警察)巡邏。1816年,英國投入了大量警犬,它們的主要任務是查找走私威士忌的走私犯。早期警犬的用途很原始、簡單,主要利用犬的兇猛和對人的依賴性等本能。嚴格地説,當時的警犬並不是具有現代意義的警犬。
警犬作為警用裝備的一種,是伴隨着現代警察制度的確立而產生的,具有現代含義的警犬大約出現在19世紀末期。工業革命以後,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原有的社會秩序維持系統越發捉襟見肘,預防和打擊違法犯罪迫在眉睫。英國議會在19世紀中葉通過了《治安法》,率先建立起現代警察制度。
大規模使用狗來協助警察工作始於歐洲大陸。法國巴黎在對付街頭黑幫結夥閒逛時,開始使用獵犬,帶有防爆性質。在英國,1908年東北鐵路局警察分局使用警犬看護貨場,成功遏制了盜竊鐵路物資高發的情況,為當時的鐵路發展保駕護航。
最早的現代警犬制度建立於比利時。1890年,比利時機燕都市警察署長焉藩外司魯將自己的寵物犬用於追蹤嫌疑人的氣味,並捕獲罪犯,這是警犬用於刑事案件偵破最早的嘗試。於是,比利時警方加強了犬追蹤人體氣味的研究和應用,取得了很大成功。之後,荷蘭、德國等也效仿比利時的作法,訓練使用警犬,從而開闢了使用警犬偵破刑事案件的先河。
1899年,比利時根特市警察局長範·韋斯梅爾給當時的市長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陳述了使用犬進行執勤巡邏的好處,要求市長同意警察在執勤中使用犬。後來,根特市市政委員會同意了他的建議,當年根特市警察局按自己的需要使用了16只警犬。到1910年,在根特市和周邊地區共有69只警犬在警察局服役。根特市將警犬作為警務標準裝備進行配備的做法,標誌着現代警犬制度的建立。
吉娃娃也能成為警犬
在自然界中,比犬類更兇猛的動物很多,為何人類偏偏將狗選作警察的助手呢?這可能更多的是基於狗狗們獨有的生理特性。
狗狗是有靈性的動物,它在與人類的相處過程中能夠分辨出主人説話語氣的好壞,並在接受訓練後聽懂主人的指令而完成相應的動作,比如關門、關燈、握手等。通常,人類在狗狗3至6月齡左右訓練,此時狗狗的認知還比較少,接受能力比較強,主人可以很快讓它們學會指定動作。
狗的大腦處理語言的方式與人類相似,右側處理情感,左側處理意義。他們就像孩子一樣,知道某些聲音意味着某些事情。例如,如果人們每次對它們説“散步”一詞時,那麼這個詞的發音很快就會與“散步”的動作聯繫起來。犬類智能專家斯坦利·科倫博士表示,經過訓練,狗狗一般能聽懂大約165個單詞,甚至更多。
人類多年來為獲得人類想要的犬類形狀、顏色或行為而進行的選擇性繁殖,也對狗的大腦工作方式產生了影響,使狗的大腦結構在不同品種之間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在最近一個針對狗狗腦袋中的氣味處理的神經影像研究中,美國艾默理大學的動物認知科學家將狗狗放在核磁共振成像的儀器當中,測量它們對於聞到熟悉以及陌生的人類或是同類所作出的不同反應,瞭解它們的社會化行為。科學家發現,狗狗主人的氣味可以激發它們大腦當中的尾狀核,在味道出現的時候,狗狗會將關於人類的訊息放到最優先的順序。狗狗也是唯一可以直視人類眼睛的非靈長類動物,它們會尋求跟人類進行眼神接觸,跟主人的“溝通”比跟其他任何動物都要重要。這些都是狗狗能成為警察助手的先天優勢。
狗的種類很多,要成為合格的警犬,總有一些種類更適合。自19世紀末警犬投入使用,人們一直在嘗試繁育出一種特別適合於警察使用的警犬,目標是培育出一種特別適合於尋找蹤跡、特別靈敏和極易訓練的犬。開始時,這個想法看上去像是純理論的東西,但很快就變成現實,並促成了德國牧羊犬的誕生和發展。
德國牧羊犬的繁育人就是第一任德國牧羊犬協會主席斯特凡尼茨,他有意識地培育出一種中等體型、鼻子較長的犬,因為這種犬的嗅覺量明顯大,嗅覺能力也比鼻子短的犬明顯強。1920年,德國格林海德鎮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警犬訓練學校,系統培訓警犬聽從指令、追尋和抓捕犯罪分子的能力。1998年,德國全國共有5000只警犬服務於警察局、海關和邊防部隊,其中80%是德國牧羊犬。
然而好景不長,德國牧羊犬協會組織對警犬的認識有點“跑偏”,他們越來越傾向於“顏值”,重視外表毛色的培育,使得牧羊犬的工作潛質與日俱下。此時,比利時馬利諾斯犬開始嶄露鋒芒,成為新一代的“警犬一哥”。比利時馬利諾斯犬是比利時四大牧羊犬之一,也稱馬犬,是公認的犬界勞模,無論智商、靈活性、服從性、可訓性都勝過其它工作犬,經常作為軍警犬、保鏢犬、護衞犬出現。尤其是馬犬的彈跳爆發力更是令人吃驚,好的馬利諾斯犬可以爬樹,越過3米高牆輕而易舉,而且對主人絕對忠誠。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重要的政治場合都用該犬參與保衞。馬利諾斯犬外號“遊戲規則改變者”,在南非克拉格爾國家公園,曾經有一條馬利諾斯犬協助警察逮捕過100名犀牛非法捕獵者。其作戰歷史也很輝煌,比如2011年美國海豹突擊隊夜襲本拉登時,整個過程都是由戰犬“開羅”領路,全副武裝的“開羅”就是一條馬利諾斯犬。美國士兵形容,如果被這種犬的牙咬到“就像是被捅了四刀還要加上碎骨”。
此外人們常見的還有尋血犬和杜賓犬。尋血犬是氣味追蹤高手,開始是用來狩獵鹿、野豬等,到了中世紀才用來追蹤人。它對人體氣味有特殊的識別能力,哪怕是過了幾天還能記住識別對象的氣味,被世界各地警方用來追捕逃犯,尋找失蹤的人和寵物。杜賓犬忠於主人,善於接受主人的指令,防範意識強,一般都用來做警衞犬,進行要人警衞。杜賓犬對主人非常忠心,甚至可以犧牲生命來保護主人。位於美國弗吉尼亞州的森佩爾·菲德里斯紀念公園內,立有一座軍犬雕像,雕像下的奠基石上刻有“永遠的忠誠”和狗的名字,以此紀念二戰中喪生的24條戰犬。雕像中卧犬的原型是一隻叫酷爾特的杜賓犬,在太平洋戰爭中,被美國海軍陸戰隊訓練收於麾下。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佔領關島,1944年搶奪關島的戰役爆發後,有一天夜裏,5000名日本敢死隊員偷襲,酷爾特警覺,及時發出警告,200多名美國海軍士兵得以獲救。在此次戰鬥中,酷爾特因受重傷死亡。
不過,千萬別以為警犬都是高大威猛、強壯彪悍的,身材嬌小的也並不罕見。2011年,日本一隻7歲大的雌性長毛吉娃娃犬通過了特約警犬審查會審查正式上崗,成為合格的警犬開始參與災害現場的救助工作。隨後,日本“異類”警犬越來越多,像貴賓犬、臘腸犬等眾多小型寵物犬成為警犬的新聞時有報道。最常見的是比格犬,它對地面氣味的敏感度勝於空氣中的氣味,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主要訓練成偵查犬,負責檢測爆炸物品、毒品和農產品。
警犬是如何訓練出來的
警犬可以分為護衞犬和蹤跡犬,護衞犬通常用來保護家庭成員和財物等。蹤跡犬又可分為蹤跡搜索犬、毒品搜索犬、炸彈搜索犬、屍體搜索犬和氣味比較犬等。警犬一般都是雄性的,不做節育手術以保證其原始的侵略性;當然也有選擇母警犬用來追蹤、營救、尋找爆炸裝置和毒品的。我們常見的警犬還有以大丹犬為代表的護衞犬,以英國斯賓格犬為代表的緝毒犬等。
在高難度的實戰任務中,警犬也是全副武裝。它們佩戴專門的狗用紅外線夜視攝像機,圖像可以及時傳送給作戰人員;警犬身上是風暴戰術防彈背心,輕巧通風,還能夠有效隔擋利刃、爆炸碎片,減少槍擊造成的傷害。此外,狗的耳朵上也配備了無線電,經過特別訓練的狗能聽懂士兵從遠處發出的命令。狗的牙齒被一種特殊的鈦合金替代,每顆鈦金屬狗牙的造價為2000美元,其鋒利程度足夠咬穿敵人的防彈衣。警犬不僅能及時發現危險,還能和士兵、警察默契協作制伏敵人。那麼,這些警犬是如何訓練出來的呢?
以緝毒犬為例。緝毒犬是利用狗嗅覺靈敏的特點馴化而來的,狗的鼻腔黏膜上面長有許多嗅覺細胞,一隻狗狗的鼻黏膜上至少有上億個嗅覺細胞,在鼻腔裏佔的面積達150平方釐米,而人的嗅覺細胞只有500萬個,而且狗狗大腦嗅覺區域處理氣味分子信號的能力比人類強,因此狗的嗅覺比人靈敏得多。狗鼻子雖然靈敏,但是其嗅覺靈敏度是有波動變化的。為了盡力保持嗅覺的靈敏,狗的鼻子一直都是濕潤的。下雨的時候空氣很潮濕,但天氣轉晴的時候空氣濕度就會降低,狗會根據空氣濕度的變化,調節自己的鼻腔。緝毒犬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當很多氣味混在一起或者被其他氣味掩飾時,它仍然可以辨別出單個的氣味。曾經在澳大利亞的一個監獄裏,一隻緝毒犬幫忙查處了一起走私毒品案,即使犯罪人將毒品藏在女士內衣中,並用咖啡、胡椒粉和各種噴霧或香水進行掩飾,但毒品的氣味仍然逃不過緝毒犬靈敏的鼻子。
在美國,緝毒犬訓成的比例為43∶1,在日本為40∶1。成為緝毒犬的一個特有判斷標準是佔有慾,一隻犬如果有很強的銜取欲,往往具有很強的佔有慾。沒有佔有慾就不適合作緝毒犬進行訓練,佔有慾的強弱將直接影響緝毒犬日後的工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緝毒犬的最根本訓練原則,是訓練和使用相結合。訓練的目的是為了使用,因此整個訓練計劃及相關因素必須與實際使用緊密結合起來,在訓練科目的設計上應儘量接近現場使用的環境,避免因環境變化而造成犬工作能力的下降。如為了使犬能迅速適應遠距離及海上查緝,要對犬進行乘車、船訓練,防止犬因為暈車、暈船而不能投入使用。緝毒犬常用的是五步訓練法,就是把緝毒犬的訓練從程序上分為五個步驟:一是建立親和關係;二是進行基本能力的培養;三是進行搜查式的培養;四是建立毒品氣味聯繫;五是實戰訓練。
當一隻經過專門訓練的狗狗,對毒品(海洛因、可卡因、鴉片、大麻等)氣味形成牢固、特定的條件反射,掌握對各種不同環境條件下進行搜查的能力,一旦發現隱藏有毒品的地方、物品等,有明顯的反應表示,那麼這隻狗狗就具備一隻合格緝毒犬的基本素質了。
如今,世界各國警務系統都設立了警犬科,在警務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警犬的繁育和訓練遠沒有結束,相信在不遠的未來,會有更多種類、更高本領的警犬被發現,它們將與人類一起守護世界的和平與安寧。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