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爆火的露營:「錢景」兩極分化,有人年入千萬,有人一路踩坑

由 南門語山 發佈於 休閒

火得一塌糊塗的露營是門好生意嗎?

文|翟元元封面來源|Unsplash來源|Tech星球(ID:tech618)

露營有多火?

朋友圈裏一半的人不是在露營,就是在露營的路上。精緻露營已經成為年輕人新的社交貨幣,小紅書上跟露營相關的筆記超過246萬條。距離“五一”假期雖然還有一週時間,但露營產業鏈上下游已經開始“人滿為患”。一位提供帳篷租賃服務的露營品牌商告訴Tech星球,今年“五一”帳篷租賃需求量旺盛,出租數量翻了三倍多,平時非節假日,他們一般只有週六日行情比較好,出租帳篷數量在十來套。但今年“五一”期間的帳篷目前已經預訂完了,50套裝備全部預定出去。酒店式帳篷露營營地更早完成預定工作,牛路野營創始人唐偉告訴Tech星球,一般“五一”露營在2月底就已經預定完畢。雖然,今年上海營地受疫情影響,普遍無法營業,但他們3月未歇業前,週末帳篷預約已經排到了7月中上旬。上游帳篷品牌也供不應求。“你不知道一個公園帳篷要等一個月嗎?羣友們天天等帳篷等到哭。”小紅書露營博主素素告訴Tech星球,目前露營圈比較受歡迎的兩個品牌,旗下公園帳篷已經斷貨,排期購買要等很久,已經排到5月10日,有用户3月18日購買的帳篷最近才收到。訂單激增,品牌們不得不主動放棄一些尚未轉化的買家。國產品牌牧高笛天貓旗艦店客服會在顧客諮詢產品時直接勸退,稱發貨時間不好説,目前包裹積壓太多導致爆倉。“訂單較多,暫時發不過來。着急的話是不建議(購買)的哦”。露營市場爆火,今年“五一”假期更是有望創造新的户外露營人數記錄,但露營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露營成創業風口,一年新增1.5萬家企業“五一”去哪兒玩?大多人選擇就近露營。

露營小白陳塵告訴Tech星球,自清明假期以來,幾乎每個週末都能看到朋友圈裏有人在野餐、露營。帳篷、天幕、星星掛燈,手衝咖啡壺,這些充滿小布爾喬亞元素的精緻露營單品,已經成為年輕人朋友圈的流量密碼。朋友圈裏上一個如此動作整齊劃一的氪金愛好,還是數月前的滑雪。

陳塵隨着這股浪潮加入了這場露營狂歡。不止陳塵,自2020年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這種近距離的休閒旅遊方式。小紅書數據顯示,2021年1-5月,小紅書上露營的搜索量比2020年同期增長428%。今年清明假期露營搜索量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427%。攜程數據顯示,清明節露營產品預定量同比增長超3倍。天貓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露營相關消費同比增長達到100%。湧動的消費需求最先被創業者洞察。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0年中國露營營地市場規模從77.1億元增至168.0億元,2020和2021年分別新增超8000家和超1.5萬家露營地企業。“嗨king野奢”營地便是在露營元年2020年成立的,公司第一個營地選在了西安,定位家庭露營的微度假營地連鎖品牌。創始人王春旺告訴Tech星球,2020年,公司客流量一直處於緩慢上升期,沒有多大驚喜。進入2021年3月份,客流開始迅速猛增。客流量是一個衡量露營市場火爆程度的重要維度,王春旺稱,去年他們營地每週末客流在五六百人左右,今年每週末客流則增長到1500人,增長近3倍。2021年,露營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去年露營從3月一直火到6月份,整整3個月時間,客流與營收同步增長。“嗨king”從一個月收入7-8萬元發展到20萬、30萬。今年4月份,“嗨king野奢”營地收入達到80萬。這是目前為止單月營收最高的月份。單店模型成立,“嗨king”決定進一步擴張,加快全國開店速度,以期做成露營連鎖品牌。2021年僅一年時間,“嗨king”從一家營地做到了20多家。

從用户畫像來看,王春旺稱,露營愛好者共同特徵通常為“新三有”:有娃、有車、有閒,用户大多以80、90後為主。另一位營地品牌“三分野”在行業一路高歌猛進的2021年入局。“三分野”營地負責人絕行告訴Tech星球,2020年大多人處於觀望階段,2021年,露營商業邏輯以及商業模型被驗證可行,露營產業鏈銷量明顯在暴增,消費端對於露營的關注度和話題度持續增高,時機成熟,他們於是在9月份決定加入露營賽道。

目前,“三分野”一共開設了兩個營地,一個主打山水營地,一個主打星空營地。既提供拎包入住服務,類似於酒店式帳篷,也提供少量的營位租賃服務,用户自帶帳篷。對比來看,後者的門檻更高,因為需要用户自行準備裝備,而一套裝備整體下來至少在千元左右。

絕行稱,“三分野”露營客流一般集中在週末,每週兩場,每場大概在二三十人左右。除了營地品牌,露營定製也逐步打開市場。主攻露營諮詢與露營定製服務的創業者楊光稱,去年,他們接待的高淨值客户人數不到300人,今年僅“五一”期間,就已經有好多企業向他們預約露營活動,多為公司高管團建,人數接近80人。

有人收入千萬,有人虧損幾十萬

在淘金熱的故事裏,只有少部分人能挖到黃金,但所有人都需要鐵鍬。露營產業鏈上,如今已經出現兩極分化,有人年收入千萬,有人虧損幾十萬,至今沒有盈利。

帳篷廠商可能是露營行業裏第一波吃到紅利的玩家。

浙江一家帳篷廠商老闆告訴Tech星球,跟去年相比,今年帳篷行情更為火爆。一般兩個月前便開始生產。他們公司成立於2019年,公司最初定位是一家貿易公司,主要面向日本等海外市場,通過代工形式打造自己的品牌。

去年開始,國內露營市場爆發,最直觀的表現是,抖音等社交媒體上開始出現大量的海外帳篷品牌,現實生活中,公園等場地也開始湧現密密麻麻的帳篷。於是他們將部分精力切入國內市場,甚至為此自建了一家工廠,以期更好地把控熱銷品類的生產週期與供應。

自建工廠原本是為保障自家品牌產品供應,但是他們後來發現,開始有外部訂單湧入,很多跨界進入帳篷行業的玩家找他們下單。國內露營市場崛起,海外則因為戰爭導致帳篷市場萎靡,綜合考慮下,他們決定將工廠一起轉型,跟國內品牌接洽,為品牌代工。

目前,上述帳篷廠商國內訂單業務大概佔比30%。他們今年的目標是,國內訂單做到營收1000萬元,總營收達到3000萬元。為了跟上產能,他們今年又新增了一家工廠。

據該廠商老闆稱,製造端的利潤率不是很高,淨利潤在15%左右。但身邊也不乏造富故事,該老闆表示,有些帳篷商年銷售可達四五千萬元,盈利比較可觀,有人代步車直接從奧迪切換成邁巴赫,有人房產直接以棟為單位統計,“是幾棟不是幾套”。有市場的地方就有資本湧入,從一二級市場反應來看,資本對裝備賽道可謂青睞有加。户外露營裝備製造商牧高笛已經連續八個交易日收漲,年初至今漲幅為49.88%。另一家户外裝備品牌挪客Naturehike也於近日宣佈完成近億元融資。一些裝備商甚至開始充當投資的角色,拿出一部分資金投資扶持代理人做營地品牌。

而營地品牌則相對來説沒那麼容易實現盈利。絕行稱,目前“三分野”在露營營地上的投入近100萬,包括營地租金,帳篷等裝備成本、人員成本。他們預計,回本週期大概需要2-3年。

露營定製服務商同樣沒有實現盈虧平衡。成立於2018年,提供營地策劃、活動執行、露營定製、裝備租賃等服務的露營品牌老闆楊廣稱,今年“五一”租賃需求旺盛,他們50套裝備都已完成預約租賃。從去年開始,也不斷有客户願意向他們付費諮詢營地運營方案,但目前為止,他們仍然沒有實現盈利,裝備加上人員成本,兩年時間,大概虧損幾十萬元。

露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享有“京郊小瑞士”美譽的金海湖,近兩年成為年輕人喜愛的打卡勝地。在金海湖經營一家露營營地,會是一門好生意嗎?徒步旅行創業者足跡告訴Tech星球,去年有一位露營創業者以70萬元的價格拿下金海湖一塊地,佔地面積大概有四五百畝。除了營地租金,其他帳篷等裝備大概有四五十套,以三千元一套的價格算下來,裝備成本大約15萬元。加上其他成本,總成本在100萬左右。准入門檻不低,但回本週期也很快,一年的時間,這位創業者便掙了100萬。

看起來,投資成本低,投資回報率高,回本週期比較短,一年下來便會有利潤。但是,該創業者只運營了一年。營地實現盈利的前提是,需要一個穩定的場地合作方,即超強的拿地能力,否則後者將變成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足跡稱,如果不是固定場地,單純遊牧式露營,確實是一個吃力不掙錢的事。固定場地,以確定性的形式運營營地則盈利可能性越大。

一位露營創業者告訴Tech星球,他們在運營營地時同樣遭遇過場地方單方面毀約。原本他們與某場地出租方商定,露營收入按照三七比例分成。但隨着後期露營人數增多,生意越來越好,場地業主開始不滿足於三成分成,對方通過各種形式進行干預阻撓。“場地是他們的,他們沒有契約精神,我們也無能為力”。最後不得已,該創業者只好另尋其他營地。

露營創業路上不可避免遇到各種挑戰,某輕奢露營品牌創始人吳迪告訴Tech星球,創業兩年,踩過不少坑,其中兩次印象深刻的經歷,一次是選址哈爾濱營地,一次是在甘肅。

吳迪回憶,當時在哈爾濱投入30多萬,剛開始一個月營業期生意火爆,但哈爾濱天氣太冷,一年只能幹三個月,週期太短,營業期太短,還要養團隊,算下來並不划算。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太大。

甘肅營地失敗則是受限於當地消費理念、人口、消費能力比較低。露營對應的人羣一般為中產階級,有閒有錢,消費理念不需要再教育,但他們在甘肅選址的城市並沒有達到這樣的消費水平。

所以,兩次踩坑經歷之後,吳迪得出一個結論,露營首先要謹慎立項,要有一個決策機制,不能拍腦袋亂決定,任何錯誤源頭都在立項,否則後面後患無窮。立項標準需滿足:選址城市人口不能少於800萬,當地房價不能低於1萬,距離市中心不能超過80公里,車程不能超過1小時,最好是秦嶺淮河以南,氣候温和。

事實上,露營創業者面臨的不確定性風險更多,多位從業者在採訪中表示,目前露營行業處於初期階段,相關政策法規還不太明朗,土地政策也不太確定,沒有清晰的行業標準可參考,露營同質化,公眾對於露營環境保護意識比較弱,所以即使有些創業者能夠做到淨毛利率高達50%-70%,露營市場依然任重道遠。

備註:除王春旺、唐偉外,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來個“分享、點贊、在看”????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