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老虎仔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澳門的“澳”字,在古代漢語中,表示是與外人通商的地方。
這和當時葡萄牙人盤踞當地,進行海上貿易有關。
澳門的“門”,又指的是哪裏呢?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來到這裏,稱這片土地為“馬交”。
這是因為,他們當時在澳門半島西南端登陸,這裏正是媽閣廟附近。
初來乍到的葡萄牙人,問當地人,這是什麼地方?
當地人自然以媽閣廟為地標,回答説,“媽閣”。
於是,葡萄牙人誤以為“媽閣”,就是這裏的地名,便有了“馬交”一詞,葡語為Macau、英語為Macao,並沿稱至今。
實際上,這裏隸屬於香山縣管轄,整個地區官方名稱為“香山澳”。
由於葡萄牙人的侵佔,香山澳地位變得特殊,逐漸演變之後,去掉了“香山”二字,在“澳”字之後加了個“門”,便成了“澳門”。
根據《澳門紀略》記載,這個“門”字,是因為當時“澳南有四山離立,海水縱橫成十字,曰十門”,“故合稱澳門”。
也有一種説法,是當時香山澳,有南北兩山對峙,形狀像門,很有《指環王》雙塔奇兵既視感。
無論哪種説法,這個“門”,肯定是因山而得名。
最後,澳門的媽閣廟,一定要多説兩句。
媽閣廟原稱媽祖閣,又名正覺禪林、海覺寺,也稱天后廟,始建於明朝弘治元年,至今已有500多年曆史。
媽閣廟內供奉着海神“媽祖”,她本名林默,是宋朝福建莆田人。
傳説,林默自幼聰穎,曾得神仙秘傳法術,經常在海上搭救遇難船隻。
林默功德完滿昇天後,仍然在海上顯靈,救助遇難的漁民、海員。
人們對林默感其恩德,尊她為護航海神,到了明朝,正式晉封為“天后”。
如今,澳門媽閣廟幾經歲月流轉,飽經滄桑,成為澳門歷史發展的見證。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