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青瓷 龍行萬里 | 海絲路上的“國貨之光”

遠播亞非歐大陸,乃至整個世界……

2017年5月,我國首次以“一帶一路”為主題舉辦的最高規格的國際峯會——“一帶一路”高峯論壇上,特意“邀請”了一位特殊的神秘“嘉賓”——見證了古代絲綢之路的龍泉青瓷“到場”。這是迄今全世界唯一列入“人類非遺”的陶瓷燒製技藝項目。

龍泉青瓷餐具

放眼天下瓷器,為什麼獨獨是龍泉青瓷?

它有什麼獨特之美?又曾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千年青瓷之美·色】

陶瓷之美在於造型、釉色、紋飾。而釉色之美在於人工與自然的巧妙結合,孕育出了青、白、黑、紅、黃……不同色彩。其中,代表草木初生的青色,自古以來最受喜愛。

《説文解字》中有解:“青,東方色也……”《釋名·釋採帛》也説:“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

青瓷是最早燒製的瓷器品類,最能體現中華民族精神內涵和美學追求。

自創燒開始,天青釉一直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代表着中國陶瓷的最高審美標準。宋代汝窯天青釉可謂達到最高峯。

彼時,傳承千年的青瓷名窯越窯已衰落,龍泉窯正興起。

到了南宋,龍泉窯的制瓷匠師融合南北技術優點,提高燒製温度,改進釉料配方,以石灰鹼釉替代以往的石灰釉,創制出粉青、梅子青等前所未見的釉色品種。厚釉失透的工藝美,柔和淡雅的燒成品,極品似青玉,甚至仿若翡翠,使龍泉青瓷形成了獨特的地域風格。

宋 龍泉窯青釉花口碟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温潤如玉,青翠典雅,便是人們第一眼看到龍泉青瓷的直觀感受。

龍泉青瓷之美,在於釉色——翠青如綠梅子,粉青若淡藍天。含蓄又內斂,優雅而深沉。

這梅子青,遠看如樹枝上掛着的梅子,因“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得名。那粉青,清新淡雅光澤柔和,恍如玉器。

“如蔚藍落日之天,遠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淺草初春。”“青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有人如此形容。

【千年青瓷之窯·史】

“一部中國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龍泉。”

龍泉窯,中國六大窯系之一,是我國陶瓷史上壽命最長、規模最大的青瓷名窯。始於北宋,衰於清初,興盛期跨越宋、元、明三代,長達七八百年之久。它以燒製歷史悠久,製作精良,窯系龐大聞名。

龍泉青瓷窯系窯址主要分佈在以龍泉為中心的浙南山區,沿甌江中上游的慶元、龍泉、雲和、麗水以至下游的温州等地,長達五六百里,並影響到福建、江西、湖南乃至更遠的地方,目前已發現的各時期青瓷窯址多達500餘處,其中僅龍泉境內的古代窯址就有300多處,窯場之眾、分佈範圍之廣、產量之大歷史罕見。

龍泉窯薪火相傳數百年,盛時窯火映紅甌江。那是中國古代青瓷燒造史上空前絕後的高峯,是繼越窯、耀州窯、汝窯、南宋官窯之後又一青瓷生產的高峯。

這主要源於靖康之變,南宋遷都浙江臨安後,由於官窯產量有限,宮廷需要的瓷器一部分不得不仰仗於龍泉窯來供給。此外,南宋朝廷為增加財政收入,以發展對外貿易為基本國策,政府鼓勵瓷器出口的政策,直接促進了龍泉窯的發展。龍泉窯產品自南宋開始大量外銷。南宋中後期,龍泉青瓷已經成為最為重要且較高檔的輸出品。

在外銷貿易的帶動下,福建、廣東、湖南、江西一些窯場紛紛開始仿燒龍泉青瓷。明代景德鎮官窯和民窯也都在燒造仿龍泉窯青瓷。

明 龍泉窯青釉雙系罐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直至清代,龍泉窯式微,不再為宮廷燒造瓷器。但宋元明幾個朝代的精品已成為了清宮珍藏。

●●龍泉窯興衰發展史

☆北宋——開創時期

有越窯遺風

☆南宋前期——迅速發展時期

新的制瓷作坊不斷湧現

☆南宋中後期至元代——鼎盛時期

製作工藝前所未有,龍泉青瓷成為國內外暢銷品

☆明代中期以後——開始衰落

☆清初——停燒,退出歷史舞台

【千年青瓷之名·遠】

公元12世紀至16世紀,毫無疑問是龍泉青瓷的天下。

考古發現,出土龍泉青瓷的宋元明時期遺址遍佈全國各地。同時,龍泉青瓷也出現在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北非、東非、南非和歐洲,大量遺址出土龍泉青瓷。韓國新安海底沉船出水的瓷器兩萬多件,其中一萬多件是龍泉青瓷。

實據表明,宋元以來,龍泉青瓷通過海上貿易和外交途徑出口到4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上絲綢之路興旺發達,成就了龍泉窯青瓷對外出口的黃金時代。

千年青瓷 龍行萬里 | 海絲路上的“國貨之光”

元 龍泉窯青釉蓮瓣紋雙魚洗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 藏

千年青瓷 龍行萬里 | 海絲路上的“國貨之光”

元 龍泉窯青釉蓮紋折沿盤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藏

據元代王大淵《島夷志略》中對瓷器輸出的44個港口綜合統計,龍泉青瓷佔第一位。龍泉青瓷成為世界性商品,其產品出口範圍之廣,居中國名瓷之首。當年,龍泉青瓷沿甌江順流而下,在温州港裝船起錨,駛向日本、朝鮮、東南亞、印度洋沿岸的波斯灣、阿拉伯海、紅海及東非沿岸,遠銷海外,走向世界的龍泉窯進入持續鼎盛的輝煌期。

公元1405年,航海家鄭和帶着絲綢、瓷器、茶葉等七下西洋,打通了中國海上新航道。鄭和船隊所到之處,也都留下了龍泉青瓷的痕跡。

在此之後,海洋貿易更加頻繁,瓷器貿易額大幅度增加,輸出範圍更廣,形成了世界性的中國陶瓷市場。

龍泉青瓷,成為了風靡一時,全世界都在用的中國貨。

隨着龍泉青瓷暢銷世界各地,海外國家窯場也紛紛開始仿燒龍泉窯青瓷。直至20世紀初,英國還有窯場在仿燒龍泉青瓷。不同程度的仿製、借鑑使得龍泉窯青瓷融入了世界各地的陶瓷文化,影響至今。

而中國瓷器經由“海上絲綢之路”銷往各國的這條線路也被稱為“陶瓷之路”。這條“海上陶瓷之路”,不僅傳播陶瓷器,也交流着其他商品與文化。文獻記載和出土物都充分表明,它比“陸上絲綢之路”持續的時間更長,範圍更廣,影響和貢獻更大。

今時今日,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下,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交流終將“絲綢之路”盛景再現。千年龍泉青瓷,也已爐火再燃,技藝傳承不會斷流。

趕緊來親眼看看吧!

★龍行萬里——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龍泉青瓷

展出時間:9月29日-12月29日

展出地點: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8號展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51 字。

轉載請註明: 千年青瓷 龍行萬里 | 海絲路上的“國貨之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