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情懷不褪色!退役老兵花數萬元退休金自建家庭黨史陳列室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休閒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周蕎 文/圖 

這是一個不足15平方米,一眼可窺全貌的小屋子。

從孫子的卧室到家裏的書房,從放置牀鋪到陳列書籍。近來,它的定位再次更改,被打造成了一個家庭版的黨史陳列室。

參軍以來的百餘件老物件,囊括照片、軍裝、以及建國以來各個時期的歷史資料。這間小屋“搖身一變”,成為了它的主人,70歲的老黨員劉太忠最想要的樣子。

參觀者不斷

“大家認真看了,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上個週末,難得的好晴天。“這已經是第十三批來我家陳列室參觀的客人了。”剛剛,老劉才送走了一批大渡口區政府某部門前來參觀的黨員代表,“大家穿着統一的藍制服,佩戴着黨徽,聽得很認真。”雖是家庭陳列室,規模也不大,參觀者慎重的態度讓老劉頗有幾分高興。他認為,某種程度上説,他辦這個陳列室的目的達到了。

“一方面是讓我們這些老兵,和戰友們有個地方能重温過去的崢嶸歷史。二則,也是借建黨百年之際,想用它教育好後人,傳承愛國愛黨基因。”

邊説話,邊收好自己特意為講解購置的小教棍。老劉愛惜地將剛剛被翻閲過的歷史資料歸還原位。他搭着凳子,把厚厚的一疊放回櫃子的第三層。

▲劉太忠講述藏品的故事

兩面牆都是放大後的老照片,靠窗的玻璃書櫃外,掛着三件不同時期的軍裝,上海牌鬥櫃跟了老劉近50年,裏面放着他和兒子的軍衣、軍帽甚至還有他的解放軍布鞋。他拿出來給我展示當年“高幫布鞋”和“低幫布鞋”的區別,嘴裏還直道可惜,“本來保管得很好的,結果布面被老鼠咬了。”

百件藏品背後不缺“紅色情結”

近130件藏品都是老劉的“寶貝”。“寶貝”不缺故事講。

今年70歲,劉太忠1969年入伍。參軍第二年,他就憑藉在部隊優異的表現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肯定光榮撒,現在都能回想起當初得知入黨,激動了好多天的場景。”老劉説,他父母早亡,吃百家飯長大。13歲去生產隊上班,18歲進入部隊前,他連字都不會認。

“我認字的讀本是《解放軍報》。可以説,沒有部隊,沒有黨,沒有國家,就沒有我。”作為一名老黨員,還是上過戰場,立過功的退役軍人,老劉的革命情懷刻進骨子裏,也表露得異常自然。

▲劉太忠入伍時的照片

“這是我入伍時的照片”“這是我和兒子的軍帽,看見區別沒?”“這是我們部隊的回憶錄,上面哪些戰士立過什麼功,都寫得清清楚楚。”“這是我支援汶川繳納特殊黨費2084元的證明”……劉太忠説,不管是革命烈士、英雄人物還是先進模範,正是這一代又一代共產黨員舍小我顧全大家,前赴後繼,埋頭奮進才成就了百年大黨的輝煌歷史。“我建家庭黨史陳列室不為別的,只希望用我的行動影響更多的身邊人。”

▲劉太忠的兒子同為軍人 父子二人的軍帽被劉太忠並列放在櫃上

▲跟他上過戰場的軍毯、軍鞋

未來

還會擴大藏品和陳列室規模

每一件物品如數家珍,劉太忠講起它們的往事,仍歷歷在目。這是戰友的遺物,當年劉太忠含着眼淚,在戰場上把眼前這個仍能工作的綠色指北針帶了回來。在部隊,劉太忠被戰友們取了個外號叫“劉二敢”,當年那個敢説敢幹,幾次重要關頭立下功勞的小夥子如今雙鬢微霜,偶爾也會在自家陳列室端詳着過去佩戴過的槍套。

▲戰友的遺物 指北針

無論是在硝煙瀰漫的戰場,還是在日新月異的建設年代,你不難都能從老劉的講述中,瞭解那些對黨忠誠、可歌可泣戰士們的英勇故事。“戰場上就是天當房,地當牀,一個重型炮彈落下來,耳朵都要震聾好多天。”“那天晚上,我的部下,機槍連班長被炮火襲擊,人走了,我們在原地只找到一條手臂。”“我們營是主攻營、主攻排,120多人,最多一次,一場戰役下來犧牲了16個戰友。”

老劉帶回了那場戰役敵軍的一個文件夾,保存至今。“如果文件夾上能印字,那一定會寫滿所有犧牲戰友的名字。我不能忘記他們的犧牲,也想讓更多的人聽聽這些大無畏的故事。”

▲立功證書

老劉的陳列室去年完工,物品也在肉眼可見地增加。“你別看照片掛了滿牆,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活。”老劉告訴我,過去的老照片都十分模糊,他以每張120元價格修復擴印了牆上不少照片。“光是照片和相框,就花了我2萬塊的退休工資。”

一旁的老伴黃長英跟着丈夫樂呵呵地笑,“還是支持。”黃長英沒有反對老伴“亂花錢”,相反,在籌措陳列室,還會去主動搭把手。“我知道他一直有這個夢想。説是想讓自己和戰友有個懷舊的地方。”

▲劉太忠講述藏品的故事

老戰友們聽説“劉二敢”家裏弄了陳列室,都興沖沖地説要來參觀。同為軍人,青年書法家唐中文甚至給老劉寄來了他的賀禮——斗大的四個字“輝煌歷程”。老劉拿去把字裱好,掛在了陳列室最顯眼的地方。當年的首長,程列華師長聽説老劉的陳列室做的不錯,登門參觀後給出評價:“很有意義,退伍不褪色,這既是對軍旅生活的歷史回顧,也是對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傳承。”

聽到戰友們和一撥又一撥參觀者們的紛紛肯定,老劉幹勁更足了。“退休了也閒不下來,未來會繼續收藏更多的藏品。”老劉憧憬着,如果有條件,他還計劃將家庭黨史陳列室空間增大,方便更多的人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