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掀起工業風 講好企業生產故事

珠海羅西尼鐘錶博物館、北京首鋼工業遺址公園、上海開能環保淨水產業園……如今,一個個工業旅遊景點構成了中國旅遊新業態的版圖。近幾年,隨着國內旅遊產業的發展以及工業產業轉型升級,工業+旅遊日漸走紅。

各地瞄準工業旅遊市場

日前,各地陸續推出工業旅遊路線,引發業內關注。其中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在今年一月首次發佈了12條工業旅遊線路,涵蓋工業旅遊示範點、工業遺址、工業博物館、產業園區等多種工業旅遊資源。信息顯示,此次首發的12條旅遊線路中包含4條工業精品遊線路、6條工業主題遊線路、以及2條與工業遺產有關的夜遊線路。

近年來,廣東省的工業旅遊在觀光工廠、工業博物館、現代工程景觀、工業遺址公園、創意產業集聚區等業態建設上初具規模,產生了一批知名的工業旅遊景點。8月4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佈了20條廣東省工業旅遊精品線路。陽江十八子集團、佛山羅浮宮國際家居博覽中心、中山大涌紅木文化博覽城等成為廣東省工業旅遊的代表。此外,據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統計,目前全省首批工業旅遊資源項目共127個,其中工業遺產景觀19處、工業博物館52個、現代觀光工廠42個、現代工程景觀2個、工商旅綜合體12個。

福建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福建省文化和旅遊廳則聯合印發了《關於創建福建省工業旅遊精品線路實施細則的通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公示了自治區首批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公示名單,新疆創博園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烏魯木齊市饢文化產業園)等12家企業入選。去年年底,山西省成立了山西省工業博物館聯盟和山西省工業旅遊聯盟成立。此外,濟南市政府辦公廳也印發了《促進工業產品消費的實施意見》,提出推進“工業+文旅”融合發展,支持工業企業建設工業旅遊景區,對上年度新評定的5A、4A、3A國家級旅遊景區工業企業給與獎勵。

除了各地發佈相關產品路線和鼓勵政策外,國家層面的政策也在不斷推出。2019年1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5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 發展工業文化旅遊。支持有條件的工業遺產和企業、園區、基地等,挖掘歷史文化底藴,開發集生產展示、觀光體驗、教育科普等於一體的旅遊產品。更早之前的2016年,國務院印發了《“十三五”旅遊業發展規劃》,也提出要推動“旅遊+新型工業化”。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月,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等13家單位則發起成立了全國工業旅遊聯盟,涵蓋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煤炭、電力、鋼鐵、汽車等行業企業。當時該聯盟首發了10條工業旅遊特色線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厲新建就此表示,推出工業旅遊路線是串聯各個點的好方式,能夠根據旅遊者的消費習慣和偏好進行主題線路打造是發展工業旅遊的重要方向。

工業旅遊彰顯獨特魅力

工業旅遊既包括了對工業遺蹟、工業場所、工業產品生產過程的參觀,也包含對工業文化和文明的體驗和感悟。相較於其他旅遊線路,工業旅遊本身建立在“工業”基礎上,具有自身優勢,遊客的參與性強。業內人士表示,工業旅遊既是傳統工業的補充發展,也是傳統旅遊的創新開發。

國內的工業旅遊產業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是國內首批開展工業旅遊的企業,如今其汾酒廠早已成為赴晉遊客的熱門景點之一,接待了大批遊客。2017年,山西杏花村的汾酒文化景區被評選位國內10個國家工業旅遊示範基地之一。汾酒的工業旅遊之路給國內市場開了個好頭,從上世紀末開始,開展工業旅遊的企業逐步增加,市場規模也不斷上升。

而距離汾酒文化景區近600公里外的首鋼工業遺址公園,如今也成為北京地區工業旅遊線路中的重要角色。在北京推出的12條工業旅遊線路中,首鋼工業遺址公園便是其中景點之一。從1919年石景山鍊鋼廠建廠到如今首鋼工業遊的成型,正體現着城市產業的時代印記,也取得了市場認可。

作為不同於常規旅遊產品的工業旅遊,目前的產品開發仍在不斷推新中。厲新建認為,對於尚在運行生產的工廠的工業旅遊而言,重點在於發揮旅遊在連接旅遊消費和產品品牌之間的關係,將工業旅遊作為溝通消費者、營銷產品的重要渠道;對於城市中老舊廠房等工業遺產的工業旅遊而言,重點在於植入創意元素和休閒消費,只有這樣才能讓“舊的元素”發揮“新的價值”,才能讓舊時的“遺產”在現時的“消費”延續它的故事。

據報道,2017年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工業旅遊遊客接待量過去幾年中年均增31%,旅遊收入年均增長24.5%,工業旅遊潛力巨大。厲新建也表示,目前工業旅遊在整個旅遊市場佔的份額還不高,但隨着休閒消費的拓展、文化創意的浸入和新型業態的融合,城市中圍繞老舊廠房創新創意改造會進一步深化,釋放出其對城市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價值。

多維度促進企業發展

事實上,工業旅遊的發展不單單豐富了旅遊產品,對企業品牌、形象、企業文化等發展也有明顯助益。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方面指出,實踐證明,推廣工業旅遊,不僅能帶來明顯的社會經濟效益,更為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新動能,還可積極傳承和培育工業文化、工業精神,提升企業品牌文化。

以珠海羅西尼鐘錶博物館為例,近3年來工業旅遊收入達3.59億元,吸引遊客近124萬人次,有效提升企業產品價值,促進企業創新發展。此外,有數據顯示,伊利在2009-2017年,接待了3800萬遊客。

對此,首鋼工業遺址公園方面表示,工業旅遊更多的是磅礴的印記和一個時代回憶,未來需要積極探索5G、AI、VR、自動駕駛、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與工業遺址的碰撞結合,着力無人車、AI等應用示範,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首鋼工業遺址公園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2020年5月9日開放園區預約至今,遊客及旅遊入園人數合計超過10萬人,目前正開展着高空遊首鋼、冠軍餐等特色項目。

厲新建則表示,工業旅遊中的工廠、車間等的參觀旅遊,也會隨着生產與消費關係的重構、人們對產品安全性問題的日益關注而迎來新的發展機會。“但前提是需要改變工廠參觀遊覽的環境、產品呈現和解説的方式,只有更舒適的環境、更抓人的解説,才能讓人們對工業廠房的參觀遊覽感興趣,並進而對產品現場購買的興趣激增,從而實現低頻的旅遊與高頻的生活的融合發展。”

他進一步指出,工業旅遊發展如何適應當前旅遊消費的新趨勢和旅遊組織方式的新趨勢,是一個挑戰。厲新建認為,“工業企業以往注重生產,不直接跟消費者打交道,主要面對機器,但現在工業旅遊則是直接面向消費者,面對對象的轉變也意味着管理方式的變化。”他還表示,除了少數工業旅遊外,如果只是依靠單打獨鬥、獨立發展,那可持續發展的概率不高,因此要考慮如何將工業旅遊融入到其所在區域的旅遊格局中就至關重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87 字。

轉載請註明: 旅遊掀起工業風 講好企業生產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