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火車小站,居然有國際範兒

1

阿爾山站:把這遠方的遠,歸還這草原

阿爾山站的光芒,足以點亮這片森林和湖泊密集的靈境之地。

這座被譽為“中國最美車站”的小站修建於1937年,至今已有83年的歷史,現為瀋陽局集團公司白城車務段管轄的三等站,是白阿線的終點站。

▲阿爾山站,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是一座東洋風格的二層日式建築。

盛夏,白阿線上的景觀讓人移不開視線。天空遼闊,遠山連綿,火車擦着密密的樹木飛馳而過,目及之處全是一望無際的綠色原野,零星散落一座座小小的玩具似的屋舍。

▲沿途景色。

列車停靠在阿爾山站的那一刻,不遠萬里而來的鐵道迷抖擻精神迫不及待擁抱這座站房。不足10平方米的候車室,極富年代感的售票窗口,僅供單人通行的檢票口,“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外人眼裏不足一間教室大的候車室,卻是一場屬於鐵道迷的饕餮盛宴。

車站的不遠處還有火車頭人工調頭轉盤,只需要兩個人就可以短時間內調轉車頭,這種純人力的火車調頭技術,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已經難得一見。

小巧精緻的阿爾山站消弭了都市的喧囂,將周圍的森林和湖泊串聯成幽靜的世外桃源。夕陽下,小站籠罩着一層暖意洋洋的金光,這應該就是詩人筆下描繪的童話世界。

2

碧色寨站:芳華並未遠去

在滇越鐵路昆河段286公里935米處,有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鐵路車站之一”的碧色寨站。隨着馮小剛執導的《芳華》突破十億票房,這座“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車站,開始向世間展露秀麗容顏。

▲風情碧色寨。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城北10公里的草壩鎮有一處名叫碧色寨的山村,此地之初,只有十餘户人家。

鴉片戰爭後,法國根據1903年簽訂的《中法會訂滇越鐵路章程》修建滇越鐵路,雲南蒙自成為通商口岸,僻野偏遠之地迅速繁榮,碧色寨顯現在歷史的舞台。

▲百年前的法國紅土網球場。

取得滇越鐵路修築權的法國,修建過程中鋪設的是“米軌”(軌距為1米),後來雲南商賈自籌資金修建了箇舊至碧色寨的個碧鐵路,後又延伸至石屏,鋪設的是“寸軌”(軌距為600毫米)。碧色寨成為了滇越鐵路與個碧石鐵路的交匯點,但由於兩條鐵路軌距不同,旅客和貨物到達這裏後要換車轉乘,經營轉運業務的商號應運而生,最多時達到30家,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雲南民族資本大通公司。原本只有十餘户人家的碧色寨,一躍成為鐵路線上的一個特等站。

▲碧色寨站寸軌鐵路。

果真“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作為特等車站的碧色寨瞬間破繭成蝶,一度取代蒙自成為滇南新的進出口貿易集散地。當時流行一句話“蒙自城買不到的東西,碧色寨買得到”,可見其經濟活動之繁榮。

▲碧色寨站的法國鍾。

海關分關和郵電局分局在碧色寨設立後,這裏成為外國人眷顧之地,各式餐飲、旅館、商鋪應運而生,一派繁華熱鬧景象,碧色寨人聲鼎沸、夜夜笙歌,被冠以“小巴黎”之稱。

在這個不大的空間裏,白蘭地與苞谷酒乾杯、高跟鞋與千層底同路,東西方不同文化的碰撞,讓碧色寨的“味道”歷久彌香。

百年風雨之後,黃牆紅瓦的法式站房、黑褐色的鐵軌、火紅的土地、湛藍的天空構成了碧色寨色彩斑斕的美麗風景,成了遊客心中的旅遊聖地。月的枕木把時光鋪得無限綿遠悠長,碧色寨在這裏默默迎送着一個又一個寒來暑往。

洗盡鉛華,芳華永駐,2011年,使用了102年的碧色寨站關停,人們在感嘆碧色寨站前世今生的同時,也發現了她傲然獨立的驚世之美。

3

靜海站:濃郁的德式風味

在天津市靜海區,有一座始建於1908年的百年老站,她就是現為北京局集團公司滄州車務段管轄的靜海站

從1908年至今,經歷風雲變幻的靜海站無比幸運,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從特大洪水到地震餘波,她歷經風雨卻歷久彌新。

▲靜海站交通便利,京滬鐵路穿城而過,每天都有數對列車在這裏停靠。

百年時光如白駒過隙,這座日耳曼風格的建築目前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德式老火車站。聰明的鐵路人在車站原址的旁邊,重新修建了一座站房,承擔起現在的客運任務。她的百年老站房、老公事房均得到完整留存。

▲院裏的幾顆老槐樹,樹齡均在90歲以上。為保護其中一棵古樹,在建造食堂時特意在側牆上留了這個豁口並建了個小景觀。

新老站房一脈相承,沒有奢華的候車大廳和輝煌的裝修,處處彰顯的是百年老站的歷史底藴。486平方米的候車廳,囊括了進站、安檢、出站、候車、售票以及問詢等所有功能。今年7月份,電子客票系統和設備即將在新站房正式投入使用,為旅客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

靜海站百年鐵路工業遺存的建築羣落、靜海站站史館會同正在使用中的新站房和現代化鐵路裝備,構成了一個正在運營之中的 “鐵道博物館”,講述着靜海站的前世與今生。

4

二連站:“五彩斑斕”的車站

“二連浩特”是蒙古語,“二連”意為“斑斕”,“浩特”意為“城市”,二連浩特意為五彩斑斕的城市,是牧民對戈壁景色的美好描述。這座位於祖國正北方的城市隨着中蒙蘇三國鐵路聯運誕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火車拉來的城市”。

1956年1月3日,修建了近3年的集(集寧)二(二連)鐵路終於和蒙方鐵路連接在一起,二連站這一既富有蘇聯風情又極為氣派的建築,跟隨集二鐵路的開通運營在中蒙邊境戈壁灘上拔地而起,以此為中心的建築羣就成為二連城區的雛形。

▲作為國際聯運的邊境車站,是中國、蒙古、俄羅斯商貿往來的“黃金口岸”,也是我國通往歐洲各國的重要門户。

嘹亮的汽笛聲喚醒了沉睡中的戈壁草原,集二鐵路的開通使北京到莫斯科的距離比繞道滿洲里縮短1141公里,成為通往蒙古國唯一一條鐵路通道和溝通歐亞大陸的重要樞紐。

由於國境內鐵路為1435毫米標準鋼軌,俄羅斯、蒙古國兩國為1520毫米寬軌,因軌道制式的不同,列車每次到達二連站出入境時,都需要換輪,所以每次車輛都在二連站停靠長達3個小時左右。旅客可以選擇留在列車上觀看換輪過程,也可以下車在站房休息,這也成為此趟列車最為奇特且獨一無二的景觀。

經過60多年發展,二連站從一個僅承擔過境車輛交接的中轉站發展成年過貨量超千萬噸的黃金口岸站,“一帶一路”倡議為二連站發展提供了廣闊舞台,曾經的悠悠駝隊變成了中歐班列,友好交往的駝鈴變為火車風笛一直在耳邊縈繞……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40 字。

轉載請註明: 這些火車小站,居然有國際範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