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韶山市韶山村上屋場,一座傳統的凹形土木建築安然矗立,它背靠青山,門前綠水,風景卓越,這是偉人曾經的家。自1951年開放起,前來探訪的遊客便絡繹不絕,大家都想看看偉人曾經生活過的地方,感受偉人不同凡響的曾經。1984年,這裏又迎來了一批旅客。
這羣遊客衣着樸素卻精神飽滿,他們虔誠並激動地看着偉人曾經生活過的角角落落,當他們走到偉人曾親自勞作過的曬穀坪時,一位衣着簡樸的中年婦女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嘴裏喊着:“爸爸,我好想你啊”。這人是誰?為何在這裏哭泣?
01大娃娃與小爸爸
這個哭泣的女人名叫李訥,是偉人最小的女兒。偉人一生有10個孩子,出了失蹤的和不幸早夭的外,只剩下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訥四兄妹。不同於兩個哥哥的顛沛流離,流落街頭,也不同於姐姐李敏早早去了蘇聯,李訥自出生起,就被帶在偉人身邊,享受了他的全部父愛。
偉人十分疼愛這個可愛的小女兒。當時他化名李德勝,於是他根據《論語·里仁》中的句子“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給她取名叫李訥。戰爭年代,偉人每日都為軍政大事操勞,忙碌不停,但只要看到女兒到來,偉人就會帶着李訥散一會兒步,給她講講故事。
後來工作人員摸清了這個規律,只要他們看到偉人過於勞累,就會把李訥請來。等李訥再長大之後,偉人就教她文明禮貌,還把自己引以為傲的書法傳授給她。父女倆還給各自取了外號,偉人叫李訥“大娃娃”,而李訥則叫偉人“小爸爸”。
後來胡宗南進攻延安,偉人也要親自把李訥帶在身邊,白天李訥在偉人懷裏睡覺,晚上則靠着父親的背休息。後來偉人和李訥分開了,思念父親的李訥會把自己的想念畫下來,寄給偉人,偉人看到女兒的畫就會笑容滿面,認真的觀賞並點批評。這是偉人戰爭中為數不多的歡愉時光。
建國後李訥進入北京西郊育英學校插班就讀四年級。由於偉人禁止李訥泄露自己的身份,所以沒人知道李訥就是偉人的女兒 。不過在偉人的影響下,李訥酷愛歷史和詩詞,小小年紀的他就能背誦過千詩詞,1959年,李訥還考上了北京大學歷史系。
李訥在偉人身邊時常聽起偉人説韶山故鄉的一切,背後的山,門前的池塘,游泳的水庫,葱鬱的稻田,這一切都讓李訥十分嚮往,但由於工作和其他的關係,她始終未能親自去看上一看。而偉人建國後也只回去過韶山兩次,到死他都眷戀着故鄉韶山。
02偉人的故鄉情
偉人1915年離開家鄉投身革命,在1921,1925,1927年三次回鄉之後很長時間他都沒有再次回鄉,期間他經歷了秋收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成立。再回到家鄉已經是建國十年之後。1959年,偉人再次踏上了這片生他養他的熱土。
離鄉時不過22歲的少年,歸來時已經是66歲的老年了。許多舊人已經離去,但這片綠水青山依舊在,而曾經壓迫百姓的天已經變了模樣。偉人看到熱情洋溢的百姓,豪情頓起,揮毫寫下《七律·到韶山》,詞中那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至今仍在人民耳中迴盪。
1966年6月,73歲的偉人最後一次回到自己的故鄉韶山。他這次沒有選擇回到自己的故居露面,也沒有去祭拜自己的父母,而是秘密住進了湖南省委為他安排滴水洞一號樓。偉人對滴水洞也有很深的感情,他興致勃勃地跟陪同人員説:“我在這裏放過牛,砍過柴,割過草還和小夥伴打過架呢。”
滴水洞一號樓地處叢林山嶽之間,環境清幽安靜。偉人就在這裏安靜的休息,讀書,思考。偉人在滴水洞住了12天,離開時他還不捨的在椅子上坐了一會。他喝了一杯茶,吃了幾個門前桃樹產的桃子。之後他慢慢起身,跟滴水洞的工作人員説:“我還要回來的”。但他終究沒有再回來。
1976年,偉人的身體每況愈下,人老多病的他思鄉之意更濃,心中渴望着回到家鄉落葉歸根。然而他病重的身體已不支持他成行。9月8日,偉人在世的最後一天,病重的他突然提出要回滴水洞,滴水洞的工作人員也準備好了迎接他,但病魔搶先一步帶走了他。
03曬穀坪上下跪痛哭
李訥知道偉人曾要求回韶山養病,當她得知中央批准這一要求時,打心裏為父親感到高興,但偉人終究沒熬過去,歸鄉成了他永遠的遺憾。李訥有意去父親生活過得地方,替他最後看一看這難捨的故土,但生活的壓力讓她喘不過氣來,這源於她不幸的婚姻。
30歲那年,李訥在五七幹校遇到了他的第一任丈夫小徐。小徐雖然讀書不多,但是外表俊朗,性格熱情,為人體貼,李訥對他很有好感。很快兩人戀愛了並打算結婚。他們的結婚申請書很快寄到了偉人的案頭之上,偉人調查過小徐的狀況之後,寫下了“同意”二字
然而婚前的一切美好都在婚後的相處中支離破碎。雖然小徐有眾多優點,但是他讀書少,兩人三觀嚴重不合。兩人常因為一些小事鬧得不愉快並發展成難以調和的矛盾。李訥對這段感情失去了信心,她選擇了離婚。離婚後兩人的兒子許小寧由李訥帶回北京獨力撫養。
當時李訥一個月只有幾十塊工資,並且沒有生活經驗,因此帶孩子活得十分艱難。所幸有偉人接濟,困難才得緩解一些。偉人逝世後,李訥再次陷入困窘之中。她住在昌平醫院的平房裏,身體不好的同時還要照顧兒子,所幸曾經偉人對她的鍛鍊讓她熬了過去。
1983年,李訥的生活迎來了轉折點。經曾經的保姆韓桂馨介紹,李訥認識了後來的丈夫王景清。王景清好文學,愛書法,有文化,和李訥三觀出奇的一致,同時他家務活幹起來也得心應手。經過一陣時間相處,兩人在李銀橋韓桂馨夫婦的見證下結婚了。
1984年,王景清陪着李訥回了韶山。在導遊的帶領下,李訥看到了偉人曾經生活過的角角落落,偉人用過的水杯,被褥彷彿還帶着他的氣息。李訥想起了曾經和偉人相處的點點滴滴,斯人已逝,她心中不免傷感。當走到偉人曾勞作的曬穀坪時,她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感情,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起來。
04總結
遊客和導遊們看到痛哭的李訥都疑惑不已,在王景清的解釋下,眾人方知哭着的人是偉人的女兒。在導遊的帶領下,李訥走到曾經偉人最喜歡呆的地方,李訥幻想着偉人曾經意氣風發的樣子,那時他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偉人雖已遠去,但他只是換了一種形式陪在我們身邊。他和戰友們打下的新中國正在蓬勃發展,他留下來的精神思想正在指導我們一代又一代人前進,他的故事被億萬中國人銘記在心,他的詩作,書法將會流傳千年。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