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編者按:每個城市總有那麼幾條老街,承載着歷史人文,詮釋着市井風情。隨着時代的洗禮,湖州人驚喜發現,老街正在舊時光和年輕態之間煥發出勃勃生機。即日起,我們推出“老街新説”系列,邀您一起走進老街,重温過往歲月,聆聽今日故事。


 小西街名片 

小西街地處湖州市老城核心,曾是湖州人市井生活的代表。對老街區的保護,當地沒有大拆大建,而是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百坦”之路。

如今,小西街完好地保留了2萬平方米江南老街原貌,有省市級文保單位5處,歷史建築10處,傳統風貌建築院落20餘處。

同時,引入現代產業經營模式,設置藝術人文、創意研發、文創商業、休閒生活四大功能片區,開創了歷史保護和藝術文化相結合的城市發展新途徑。2018年獲“浙江省省級文化創意街區”稱號。

“老街新説”之小西街——回家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對不少湖州人來説,有一種習慣,叫“沒事兒就去小西街走走”。

從鬧市區慢慢拐進小西街,如同從現在走進了過去。斑駁的老牆、古樸的庭院、幽深的小巷,讓時光流轉,內心的喧囂戛然而止。

這裏,是湖州歷史上名門望族、富商官宦聚居之地,也是明清時期湖州傳統民居的集中體現。

這裏,既是地理,又是人情,被許多人視為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你去或者不去,它總在默默等你。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我的童年、青少年時光,都是在小西街度過的。最珍貴的感情和記憶都在這裏,我放不下也離不開。”——應國宏

小西街高巷6號,有一間十來個平方米的露天小院,青苔翠竹、花草繞牆,古樸幽雅,還貼心擺放了桌椅和遮陽傘。

立秋雖過,燥熱不減,但坐在小院裏,吹着過堂風,頓覺舒爽。

叩開這家大門,開門的是位儒雅大叔。大叔名叫應國宏,生於1968年,説他儒雅,不止於言談舉止,他的屋子着實讓我們驚豔。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屋內,老傢俱擺放錯落有致,碗、盆、缸、竹筒等容器都被當作花器,與自然植物結合成插花作品,滿是天然意趣,而這些都出自應國宏之手。

“這裏曾是我的老家,現在我把它打造成了‘文人花道’工作室、湖州人的小客廳。” 嫋嫋茶香中,應國宏打開了話匣子。

1975年,應國宏隨父母搬來小西街,兄弟姐妹四個,他排行老三,這間47平方米的房子,成了一家六口的安身之所。

如同電影《七十二家房客》裏的場景,彼時小西街住滿了人。在應國宏的記憶裏,每天叫醒他的就是吱吱呀呀的車轅聲,那是環衞工人上門倒馬桶了。

清晨四五點鐘,家家户户門前置放了馬桶,偶爾有人忘記了,聽到響聲後睡眼惺忪都會忙不迭起身把家裏的馬桶拎到大門口去,若是錯過倒馬桶的時間,那就尷尬了。

“居住空間狹小,街坊們都在公用地方燒飯、洗衣、堆放雜物,整條街共用一個廁所,關係親密得像一家人,有時也吵架,但沒有隔夜仇。”聊到這兒,應國宏不禁笑出聲,他説,那時候不僅空間共享,信息也共享,因為屋與屋之間隔音差,誰家都藏不住秘密。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聽巷子裏的老人講故事;和小夥伴在門前的小河裏游泳、摸螺螄;初中放學後和同學騎着自行車湧進石板路,自行車鈴聲“滴零滴零”匯成一片歡樂海洋……回憶往昔,應國宏如數家珍,小西街承載着他這一代人的童年記憶、青春回憶。

結婚後,應國宏和兄弟姐妹陸續搬離了小西街。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街更顯破敗,年久失修、佈局混亂、設施陳舊……應國宏輕嘆一口氣説,眼見好幾户街坊都發生過火災,後來他們把父母也接出來住了,而老宅是租也租不掉,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2014年8月起,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政府對小西街實施了一系列保護性改造,老街裏的居民暫時搬離。2017年,應國宏領到了回家的鑰匙。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當時讓我們自主選擇遷與留,我始終覺得還是老家最有歸屬感,濃濃人情味兒是住樓房感受不到的。” 應國宏發現,修繕後老街環境大為改善,原來的建築、巷子都很好地保留了下來,併為每一户增設了廚房和衞生間。

老街坊重逢閒話家常,物管人員上門親情服務,歸來後的應國宏享受着人與人之間的和睦、互助,也想讓更多人感受老家情懷。於是,身為省級插花花藝大師的他,用手藝打造出了一方供往來遊客賞玩、歇腳的地方,讓鄉愁在這裏延續。

“我不在家的日子,在此停留的家人們可以通過文字和我交流。”順着應國宏的指引,我們看到庭院的桌子上放着本子和筆,翻開本子,人生感悟、可愛段子、稚嫩繪畫、各種許願撲面而來。其中一頁寫着:理想的家,有花有草,有貓有狗,有愛人有孩子……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小西街把歷史建築與文創藝術相融合,有故事、有情懷,讓我可以靜下來,安心做音樂,在這兒我找到了心靈的港灣。”——李小強

穿行於小西街,鋪滿牆的凌霄花,點綴着翠綠藤蔓、白牆黑瓦,寧靜而又熱烈。文化禮堂、創客驛站、西岸美術館、手作生活坊……在一路的文藝範中,“哎喲音樂”工作室躍入眼簾。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如我們想象,工作室的主人李小強白淨帥氣,一身休閒衣褲加上黑色鴨舌帽,和視頻中懷抱吉它彈唱的樣子無異。在抖音平台上,他和朋友合作的賬號“你的方宇傑”擁有160多萬粉絲,單條最高點贊量達到517萬

“我那朋友是湖州本地人,而我是新湖州人,我們都非常喜歡音樂,一拍即合。” 李小強是一名“90後”新生代音樂人,祖籍河南,2010年來湖州求學,一待就是10多年,儘管學音樂屬於半路出家,但熱愛加投入,讓他收穫了不少專業獎項。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由於之前在上海進修器樂演奏和音樂創作,李小強很多音樂人朋友、老師都在上海,而他卻堅持留在了湖州。

我覺得小西街很好啊,歷史與文藝和諧共存,大城市經濟壓力大,心一浮躁就很難做好音樂,而老街温暖包容,對年輕人更友好。” 李小強幼年在老家小院生活,小西街的小橋流水人家,讓他有一種親切感和歸屬感。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你説離別難免,我也愁斷思戀。曾經小橋兩邊,那畫面輕浮現……”這是李小強寫給外婆的一首原創作品《中秋》,聽他現場彈唱,吉他聲悠揚婉轉,唱腔細膩唯美,離別的愁緒絲絲入扣。

音樂是能讓人“感同身受”的語言,自2019年夏天李小強在小西街開了工作室後,主業是教學,空下來的時間創作、錄音,一把吉他,一段旋律,他把生活的感動唱進了樂迷的心裏。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這些年,“哎喲音樂”工作室成了李小強天南地北的朋友過來交流音樂的集聚地,而這些人來過後無一例外都喜歡上了這條街和這座城。上個月,他的幾位上海朋友來湖州錄製《2022中國好聲音》,他們又好好聚了一回。

“近幾年老街上年輕面孔越來越多,各種文娛活動、各式文藝小店,讓老街正青春。” 李小強説,現在的小西街,不僅老一輩人留有歸屬感,年輕人也願意為其買單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在小西街做音樂的日子是快樂的,但音樂回報率低也是不爭的事實。“你有那麼多粉絲,有沒想過做音樂咖啡店或者直播帶貨啊?”面對我們的提議,李小強淡然一笑,“這些快銷模式和我的初衷相違背,音樂沒辦法速成,夢想也是。”

説這話時,李小強的神情特別認真堅定,忽然覺得,他其實和老街很像,都不那麼商業,都有一種情懷,而這種情懷,深藏在心裏,在夢裏,在過往歲月的回首裏。

記者:徐斌姬

攝影:王潔涵

視頻:鄭重 宋宇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50 字。

轉載請註明: 老街新説① | 小西街:鄉愁記憶的“夢裏老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