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牡丹,你真的瞭解這朵“人間富貴花”嗎?
首先來説牡丹的顏色。
牡丹,除了有我們常見的紅色、粉色、白色、黃色外,還有藍色、紫色、綠色、黑色。要問這麼多顏色的牡丹哪裏看?那就和我們一起走進國家牡丹園吧。
位於河南洛陽的國家牡丹園,擁有國內外牡丹種質資源1362個,栽植牡丹200餘萬株,涵蓋9大野生原始種和世界8大園藝品種羣,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級牡丹品種活體保存、無性繁殖和科研基地。
再來説説牡丹的名字。
月錦、姚黃、豆綠、洛陽紅、錦繡芙蓉、黑海含金、青龍卧墨池,這一個個充滿中國風的花名,都在告訴我們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那就是牡丹誕生在中國。而洛陽作為中國牡丹的原生地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史。
“牡丹霓裳”大型裝束復原秀在河南省洛陽市牡丹博物館北廣場上演,以30件出土陶俑的服飾造型為原型,結合了《洛神賦圖》《簪花仕女圖》等古畫中的場景,展現中華傳統服飾文化之美。 新華社記者 袁月明 攝
洛陽牡丹國色天香,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唐代詩人劉禹錫、李商隱、徐凝、李正封等詠牡丹時,都以“國色”尊之。而從宋代開始,除了能見到大量的牡丹詩詞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游的《天彭牡丹譜》等等。另外,牡丹花型優美,顏色絢麗、清雅,因此也是畫家們經常表現的題材。可以説,牡丹一門,在中國文化史上可謂是屢屢“刷屏”。
畫師在中國平樂牡丹畫創意園區進行創作。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下面説説牡丹的“花落花開”。
令人不曾想到的是,由於沒有種質資源保存體系和機構,民國初期,洛陽的牡丹品種僅剩50餘個,到上世紀60年代,牡丹品種也只恢復到100多個。直到1992年7月,當時的國家林業部將國家牡丹基因庫落户在洛陽市郊區苗圃,作為牡丹種質資源的活體保存庫,保存和管理牡丹品種的遺傳資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數據,開啓了牡丹資源保護工程。
國家牡丹園技術人員 鄭紅霞
鄭紅霞,是國家牡丹園的一名技術人員。哪株牡丹、哪個品種在園區的哪個位置,她可以脱口而出,如數家珍。她還有一雙慧眼識牡丹的本領,只需要看株型和葉子就知道是什麼品種的牡丹。
曾經“花開花落二十日”的牡丹,如今在鄭紅霞們的培育下,可以做到“花開花落隨人意”。這讓遠道而來、錯過花期的遊客也能欣賞到“真國色”。
這是在洛陽國家牡丹園拍攝的牡丹花。新華社記者 吳煒玲 攝
最後説説牡丹“實力”。
如果你認為,牡丹只是文人騷客筆下的“花架子”,那你就還沒有真正瞭解這朵“人間富貴花”。
在洛陽,依託豐富的牡丹資源,從1983年開始舉辦牡丹文化節,經過30多年的舉辦,近年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接待遊客保持在2000多萬人次以上,旅遊總收入穩定在200億元左右。
時下,河南省洛陽市內各牡丹觀賞園調控花期牡丹進入盛花期,遊客走進觀賞園賞牡丹、享春光。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除了“賞花經濟”,洛陽牡丹產業鏈不斷延伸,牡丹種植、牡丹籽油、牡丹食品、牡丹瓷、牡丹畫等深加工產品和文創產品層出不窮。洛陽老城區現有86個催花大棚,為花農增收3200餘萬元。牡丹深加工、衍生品企業48家,開發出340多種產品,截至2019年,牡丹產業的年收入總值已突破280億元。
既靠“顏值”又靠“實力”,這才是你應該知道的牡丹。
點擊音頻 ,聽牡丹故事 ↓
原來你是這樣的“人間富貴花”
時下,河南省洛陽市內各牡丹觀賞園調控花期牡丹進入盛花期,遊客走進觀賞園賞牡丹、享春光。 新華社記者 許雅楠 攝
記者:吳煒玲、劉在、姜亮、袁亨瑞
編輯:吳煒玲、劉在
技術支持:相昌盛
製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