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不同渠道訂酒店價差三倍?“技術性牟利”走向了便利的反面

如果線上預訂酒店既失去了便捷也失去了實惠,相信消費者終會選擇用腳投票,而同樣不討好的酒店,也會選擇放棄在線旅遊平台這一營銷渠道。

“訂酒店,上某某,便宜又省事兒。”以前,在線旅遊平台幾乎都是這樣宣傳的,很多消費者也是這樣理解和相信的,事實或許也是如此。只是現在,未必了。據媒體報道,隨着互聯網應用的廣泛擴大,以及航司和酒店相繼創立專屬的會員體系,如今通過在線旅遊平台預訂機票和酒店似乎已不是“最優選”。有消費者在某平台預訂酒店的費用甚至是到店價格的近三倍。

個案或許不足為據。但是近日,上海市消保委發佈的一項調查顯示,統計滬上20家豪華型酒店後發現,三分之一的網絡平台預訂價高出酒店門市價格。看到這個結果,估計不少消費者都是一臉問號。

評論丨不同渠道訂酒店價差三倍?“技術性牟利”走向了便利的反面

↑來源:上海市消保委微信公眾號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線上預訂比到店消費價格還高,甚至高出不少呢?

據報道,對很多酒店,尤其是單體酒店業主而言,高昂的佣金和平台的一些“強盜制度”讓他們既氣憤又無奈。某中部地區的單體酒店業主即表示,在線旅遊平台會對其在平台上的房間隨意降價、溢價、關房、開房等,甚至更改佣金。“下線了之後還想再上線,要付15個點的佣金,如果想降低佣金的比例,比如13個點,那就要充2800元的‘推廣通’。”這其實已經表明,現在一些強勢的互聯網平台已有了話語霸權。

在市場發展的最初,是在線平台求着酒店上線入駐,而當平台逐漸掌握了流量和用户羣,也就掌握了話語權,甚至反客為主,挾用户以令酒店。這種轉變,其實不僅僅是發生在酒店行業,在出行行業、餐飲行業、文藝演出行業等等,都有類似現象。平台越來越強大,實體店越來越弱勢,最終只能把壓力轉移到消費者身上。

此外,在酒店和平台之間,還有一個代理行業。對於大部分酒店來説,代理的存在破壞了市場體系價格。遇到旺季,代理提前把房間從網上訂了,再以高於其預訂的價格賣給其他平台,客人訂到的價格便會高於酒店自身的定價。這種玩法是不是很熟悉?估計很多人會下意識地脱口而出:黃牛。

而對於究竟是誰導致了房間價格過高,平台、酒店和代理之間,往往又給不出一個確切的説法。

我們常説,技術的發展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有些時候,恰恰是一些平台利用了自己掌握的技術,讓人們的消費模式變得越來越複雜。如果線上預訂酒店還需要比來比去,一不小心還會掉進坑裏,訂出個比線下價格還高的房間,那麼這樣的互聯網技術就走向了初衷的反面,就不再是什麼技術向善,而是技術性牟利。

有些人可能會説,如果嫌麻煩,或者怕被坑,那就直接去了酒店再開房間唄。但問題是,現在幾乎所有酒店都開通了在線預訂,甚至還產生了“黃牛”提前佔位,到了酒店未必就能夠順利訂到房間。

無論是主觀性的大數據殺熟,還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價格層層走高,其實都是互聯網服務平台發展到一定階段開始出現的通病。互聯網平台之所以全面興起,其根本因素還是在於真正給消費者帶來了實惠和便利,這才是各類APP能夠紛紛走進人們手機的最原始動力。

如果線上預訂酒店既失去了便捷也失去了實惠,相信消費者終會選擇用腳投票,而同樣不討好的酒店,也會選擇放棄在線旅遊平台這一營銷渠道。萬事萬物都有興亡規律,在線旅遊平台曾經是新鮮事物,為大眾出行提供了“糧草先行”的便利,但如果不注重自省和變革,也很有可能走向衰亡,或被替代。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李哲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7 字。

轉載請註明: 評論丨不同渠道訂酒店價差三倍?“技術性牟利”走向了便利的反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