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我國有四大名山,分別是山西五台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這四座名山是隨着佛教的傳入,從漢朝開始修建的寺廟,並一直沿用到今天。

這四大名山不僅得到了國家文化的保護,而且還成為了享譽世界的旅遊勝地,五台山作為四大名山之首,到底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五台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是世界文化遺產和國家五A級風景區,廣義上五台山並不是一座山,而是屬於太行山系五台山脈的一段;狹義上的五台山就是我們通常所理解的五台山景區周邊的一片區域,其中有五座山峯峯頂平坦如台,所以被稱作為五台山。

五台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峯聳立,峯頂平坦如台:東台望海峯、西台掛月峯、南台錦繡峯、北台葉鬥峯、中台翠巖峯。五峯之外稱台外,五峯之內稱台內,台內以台懷鎮為中心。五台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北台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

五台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五台山地質古老,地貌奇特,地處華北大陸的腹地,與恆山-太行山連續,相對高差達2400多米,大面積露出了地殼不同層次的岩層和地質構造,展示出中國大陸基底的地質構造和地質組成,是由大於25億年的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

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雖然處於與北京大致相同的緯度,但氣候特徵卻和中國東北部的大興安嶺差不多。全年平均氣温為零下4℃,7至8月最熱,分別為9.5℃和8.5℃,1月份最冷,平均氣温零下18.8℃。

五台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不僅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最為普遍的説法是始於東漢時期,是當時兩個南亞高僧在漢明帝的支持下開始傳教修建寺廟。

到了南北朝時期,由於佛教的興盛,北魏孝文帝便對五台山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直到唐朝,這也就使得五台山在國際上的聲望和地位更加強大。

五台山現有建築比較完整的宗教活動場所86處,佛教組織以寺院為單位,按佛教傳承之不同,寺院分為青廟和黃廟。

青廟亦稱和尚廟,僧侶大都為漢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稱青衣僧。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屬於青廟。青廟中又有十方廟和子孫廟之分。

黃廟亦稱喇嘛廟,屬於藏傳佛教。五台山藏傳佛教均屬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信教喇嘛均穿黃衣,戴黃帽,稱黃衣僧。明永樂年間,五台山由青廟改成黃廟。

五台山的標誌大白塔,塔高達75.3米,塔院寺位居台懷鎮中心,始建於北魏孝文帝時,歷代屢經修造,明代又重建。據記載,大白塔內中藏有印度阿育王所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五台山首先都要朝拜這一聖蹟。塔院寺內還有座文殊塔,傳説塔內藏有文殊菩薩的頭髮。

菩薩頂位於顯通寺後的靈鷲峯上,傳説為文殊菩薩居住之處,又名文殊寺,也稱真容院。寺前一百零八級石階,向上迎面是一座木牌坊,上書“靈峯勝景”四個大字。

佛家認為,人有一百零八煩惱,解脱煩惱之道稱為“法門”。寺前的每一級台階就象徵着一個“法門”,踏上一級台階,就意味着解脱一種煩惱,石階盡處就是超凡脱俗的佛土。

菩薩頂主要殿宇,都用黃、綠、藍三彩琉璃瓦覆蓋。康熙御製碑,立於前院之中。乾隆御碑,矗立在東院,為方形巨石雕成,碑身高達六米,四面各寬一米,碑文分別用漢、蒙、滿、藏四種文字鐫刻,是五台山最高大的石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76 字。

轉載請註明: 五台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