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在歐美國家總有一些“氾濫”的物種,比如説德國和加拿大氾濫的小龍蝦,大街上滿街跑,把人行道都給佔領了。這一點在咱們中國人眼中就很難理解,這些味美的“海鮮”一個人一頓就能吃一鍋,如果不加保護和人工養殖最多吃一個月就要吃絕種了,咋還能氾濫起來呢?
在美國有一種,氾濫的生物就更加讓人難以理解了,那就是野豬。在中國野豬已經是保護動物了,不能捕殺否則是違法的。而在幾十年前,野豬的數量還比較可觀的時候,還沒有禁止捕殺,因此野豬肉那可是餐桌上的極品美味,有錢還要看機緣,否則不一定能夠買得到。但是在美國,野豬這種生物也已經氾濫成災了。
美國的野豬和大多數美國人一樣,也不是原居民,在1700年以前美國很多地方都是沒有野豬的,後來西班牙還有俄國的探險家,來到美國定居之後,便把這一物種帶到了美國。不過在1950年以前,野豬並沒有引起重視,只不過把野豬當作了普通野生種羣之一。但是從1960年開始,野豬的數量開始穩定性的增長,並且開始給莊稼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些野豬啥都吃水稻、小麥、大豆、土豆、水果、堅果等等,有些甚至連根都給刨出來,居民都對野豬痛恨不已。
美國每年因為野豬損失至少10億美元以上,而且還要花費更多的錢來控制這個物種,那麼為何美國不直接用“吃”來解決野豬氾濫的問題呢?理由有三個。第一個理由:野豬身上攜帶很多病菌野豬的身上攜帶了至少30種病原體和寄生蟲,常規的烹飪根本沒有辦法把這些並病菌全部殺死,因此在吃下野豬肉後,寄生蟲便到會潛伏在人體內,短時間內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時間長了很有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因此大家不願意冒着巨大的風險嘗試吃野豬肉。
第二個理由:純種野豬其實並不好吃野豬其實也有純種野豬和雜交野豬之分,純種的野豬皮質要更厚一點,另外肉也很粗糙十分難咬。甚至吃上去還有一股土腥味,(別問我怎麼知道的,聽別人説的)如果不用鹽和醬料醃製一下很難入口。
在美國,如果不是家庭條件相當苦難,恐怕沒有人會願意吃野豬,就好像我們大多數中國人都不愛吃貓肉、馬肉一樣,美國作為發達國家,大多數家庭都不至於“窮困潦倒”到去吃味道不好而且還可能攜帶病菌的野豬肉。
第三個理由:牛肉的價格大跌,不需要吃豬肉中國肉類的主食是豬肉,但在美國肉類的主食則是牛肉,相信大家經常能在網上看到美國的“肌肉牛”,那塊頭就像是健過身一樣,一頭牛至少能割半噸肉。實際上美國在1970年對玉米種植進行補貼後,很多農產家便開始用玉米飾養牛,因此牛肉的價格也大跌。有便宜又鮮美的牛肉吃誰還會對野豬肉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