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到達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水唇鎮羅洞村的時候已近中午,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一行人準備先在村裏找吃的。
幸好這是一個旅遊開發很成熟的地方,村子裏不僅有民宿,還開了很多農莊。找到一家非常接地氣的“山裏人”,決定先在這裏解決温飽問題。
羅洞村有個世外梅園景區,這裏是廣東著名的青梅之鄉。若干年前,村民為了解決生計,將山上種滿了青梅,現在正是青梅收穫的季節,一進村就聞到甜甜的青梅果香。
老闆給我們端上了自家醃製的青梅,酸酸甜甜的,還端上自家制作的青梅果脯,大家一頓猛嚼,吃得十分過癮。
接着,老闆又端上了一盤青菜,學名叫馬齒莧,村子裏的人叫它豬母酸,在我們老家,不好意思,它有一個更加噁心的名字:馬屎菜。
這盤菜很快被一搶而光,超過了滿桌魚和肉的消滅速度。吃完,有人補上一刀:這道菜原本是用來餵豬的。
一道用來餵豬的菜被我們吃光了?其實,還真是。
我記得小時候,家裏缺糧,我媽除了用這道菜餵豬,還用麪糊糊將切碎的馬屎菜一起攪拌均勻,然後拌上辣椒麪兒,在鍋邊烙成帶焦的餅,別提有多好吃了。有時候,她還將它蒸熟,放涼,再加入蒜蓉當涼拌菜。
味道十分好吃。
人和豬搶食,也不是一回兩回了。
大家吃飽喝足,老闆又來了一個奇葩動作,端上來一盆青乎乎的水,説是本地特色的客家擂茶。
喝這種擂茶要加上米花、花生碎等,第一口可能比較難入口,但越喝越有感覺。據説,客家人以前在田間地頭幹活的時候,為了補充體力,節省時間,便總是帶上這種擂茶,渴了餓了便來上一碗。喝完吃完便渾身有勁兒。
我們在挺着飽肚的狀態下結束了一頓豐富的午餐,望着漫山遍野的青梅,早已按捺不住要去親自採摘青梅。
沿着潺潺流淌的小河,聞着青梅果香的味道,大家分別準備好了一個袋子,準備去大幹一場。羅洞村的青梅是附近村子種植最多的,批發商來收購的話,大約一斤是0.75元,真是青梅賤如草。
山上早已有村民在採摘了,一麻袋又一麻袋的青梅封口紮緊,這些青梅已經被人預訂,只需要從樹上採摘下來即可。
青梅樹上果實累累,被陽光照射的地方略帶紅色,入口又酸又甜,最適合用來泡製青梅酒。羅洞樹的村民個個會釀製青梅酒。你若問他們泡製方面,保管每個人都能事無鉅細地交代給你。
青梅觸手可及,我們個個採摘得斯斯文文,一隻果子一隻果子地採摘,然後裝進我們隨身攜帶的袋子裏。
村民看着我們的採摘樣兒,早已崩不住笑容,非要親自示範正確採摘的架勢。要先在地上鋪一張網,然後掄起棍子敲樹枝,果然,滿樹的果子便紛紛揚揚落了下來,就像下起了青梅雨。
動作一氣呵成,簡單粗暴。
青梅價賤,便只配得到如此下場?
大家的袋子很快裝滿,若不是因為提不動,想必,每人都想扛走一麻袋子走了。
其實羅洞村擁有的不止青梅,還有木偶戲。
村裏有個木偶劇場,大部分的時光,演員們會下鄉演出。羅洞村木偶戲是非遺文化,因為演員對木偶戲的鐘情,使其一代又一代傳承了下來。
木偶戲一般分兩種,一種手舉木偶,一種提線木偶。羅洞村的屬於提線木偶。
在觀看木偶戲的時候,我們順便觀摩了一下演員的後台。
一場木偶戲的完成並非一人之力可完成,還要包括樂隊,包括演員之間的配合。
羅洞村的木偶戲演員個個都能來上幾段戲曲,其實,手裏提着的木偶,就是提線者本人的表演。悲觀離合,包括説唱,將木偶戲的靈魂通過提線傳達給木偶,然後表演給觀眾看。他們的面前還有一個提詞本,因此,免去了演員忘詞的可能。
説句真心話,雖然觀看木偶戲不用收取任何費用,但卻沒有引起我們絲毫的觀看熱情。也許是我們早已過了需要靠木偶喚起童真的年齡,亦或是,木偶戲沒有遇到真正的知音。
我們離開羅洞村的時候,木偶戲的傳承人讓我們下次再來羅洞村,一定要聯繫他們。
我卻從他們的熱情中看到了木偶戲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