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國)通訊:旅遊振興黃河岸邊小漁村:古村落進階“五星”打卡地
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5日電 題:旅遊振興黃河岸邊小漁村:古村落進階“五星”打卡地
中新網記者 張瑋
有5天假期的2021年“五一”黃金週,迎來後疫情時代的“報復性”旅遊季。堵車、排隊、到“人從眾”的景區,位於河套平原的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郝家窯村位列其中。
這個有百年曆史的小漁村,如今成功進階“五星”打卡地。
5日是小長假最後一天,靠近黃河邊的二虎農家樂依舊“煙火氣”十足。靠近中午時分,老闆秦二虎便站在院子裏迎來送往地接待一波又一波的自駕遊客。
當地特色美食“託縣燉魚”是二虎農家樂的“金字招牌”,秦二虎指着掛在院子房頭最醒目位置的幾塊獎牌告訴記者:“妻子燉魚的手藝在當地屈指可數,已經蟬聯三屆當地燉魚大賽的一等獎。”
圖為剛出鍋的“開河魚”。 張瑋 攝
郝家窯村位於黃河上、中游的分界點河口管委會駐地東南10公里處,東依山樑、西鄰黃河,沿黃公路穿村而過。
史料記載,清光緒年間,郝氏兄弟兩人由山西河曲遷此築窯為屋,以姓氏命名為郝家窯村。因為地理地勢、自然災害等多種原因,村民的生活曾貧困不堪。
“2003年之前,村裏的青壯年大多都出去打工,剩餘的村民靠種田捕魚為生,人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人民幣,下同)。”郝家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秦建向記者介紹。
2003年,郝家窯村依託黃河文化發展旅遊產業,旅遊發展讓這個小漁村的振興“猝不及防”。
每年春天,黃河開河,除了流凌美景,還有3月—5月間遊人嘗“人間美味”—“開河魚”的壯觀。
“開河魚”的名聲大噪始於“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當地每年都要將'開河魚'上貢給皇帝”。
“五一”小長假已接近品嚐“開河魚”的尾聲,老陶燉魚店依然門庭若市,年近50歲的老陶兩口子每天凌晨四五點鐘就來店裏準備食材。
“11點鐘就上客了,人太多,常常供不應求。”老陶邊撈魚邊説。
有的客人沒搶訂上座,為了滿足自己的味蕾,只得在老陶的店門口找個車位,坐在車裏等座兒。
“兒子在北京工作,就好這一口。去年受疫情影響,沒吃上‘開河魚’,今年‘五一’回來,怎麼也得在走之前讓他吃一頓。”王海燕在車裏等着排號,“我和老闆説了,實在沒地兒坐,我們打包帶走也行。”
圖為黃河魚已成為當地文旅品牌。 張瑋 攝
記者從托克托縣交警大隊獲悉,“五一”小長假前兩日,郝家窯村的沿黃公路車流量達4000餘輛,出行人數流量達2萬餘人,停車位全部飽和。
“在鄉村振興的致富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秦建説。
截至目前,村裏有60多家農家樂,每家平均年收入達10萬元以上,村民的人均純年收入也提高到2萬元以上。
除了漁業養殖,葡萄種植也是郝家窯村的主要特色產業。當“開河魚”的喧囂過去之後,接踵而至的便是瓜果飄香、葡萄採摘的又一番熱鬧。
郝家窯村一帶種植葡萄已有200多年曆史,一代又一代村民以種植葡萄為生,這裏也因葡萄的多產優質逐漸天下聞名。可曾苦於銷路不暢,每斤1元都賣不出去。
旅遊振興讓村裏的葡萄逐漸打開銷路,田園採摘、農業觀光、線上銷售、直播帶貨……
“目前,當地特色葡萄種植面積達1500多畝,年產葡萄量為3000多噸,葡萄的價格也增加到每斤10元。”秦建如是介紹。
按照計劃,2021年郝家窯村要發展、增加村集體經濟,建設生態廊道,對葡萄種植户進行統一管理,打造精品葡萄。同時,做葡萄深加工,打造飲料、葡萄酒等產品。
鄉村振興讓這個古老的小漁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郝家窯村獲得“中國美麗休閒鄉村”之稱,2020年入選中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