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大地金黃。走進吉林省集安市治安村,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穿過村屯,美麗農家房屋拔地而起,一隻只稻田鴨穿梭於清波粼粼的水面……“移民後我們的生產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也有了新願望。”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鎮治安村村民吳春鳳説。
治安村位於榆林鎮西部,共618户1567人,其中移民人口1140人。過去由於村莊人均耕地少、資源貧瘠,村民收入來源較為單一。自從發展紅色旅遊後,當地逐步實現了興業富民。因家鄉修建水利工程搬家的吳春鳳,由於享受到好的水庫移民政策,逐漸富裕起來。
“移民村過去環境不好,村裏以前到處都是磚頭瓦礫,哪有什麼文化廣場。泥路雨天一踩,鞋都能被黏掉。”集安市榆林鎮黨委書記於翠波説。
為了解決移民居住環境問題,吉林省水庫移民部門至今已投入移民後扶資金1106.7萬元,實施移民後扶項目29個,完成了治安村道路、堤防等基礎設施建設,並對原有抗聯軍校山路、停車場、烈士陵園等設施進行了改造提升,新建了9000平方米的紅色旅遊景區。
走在治安村裏,村史教育廣場、騎兵隊教育廣場前雕像栩栩如生;抗聯酒坊裏,正釀造的白酒散發着濃郁酒香;抗聯食堂裏,長條凳、方桌上擺放着“紅軍菜”“憶苦飯”等待遊客享用。“去年僅抗聯食堂就接待遊客3600人,賺了15萬元。今年國慶節期間預計還能接待2000名遊客,很多人這幾天都打來電話預訂。”於翠波説,治安村拿出紅色旅遊收入的50%為貧困户分紅,貧困羣眾人均分紅1500元。
為了使水庫移民搬得好、住得穩,村裏修了路,10多公里長的水泥路讓村民的農特產走向省內外。節假日時,來村子的大巴車、小轎車陸續增多,去年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治安村就接待1萬多名遊客。吳春鳳全家僅有2畝地,光種地一年到頭很是艱難,路通後,自家釀造的野山蜂蜜銷量大增,一年能多賺5000元。
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也解決了移民就業問題。過去一直種地的吳春鳳也有班上了,衞生保潔員、扶貧公益崗、防疫宣傳崗她都能幹,每個月還能再多賺1200元。
2019年,治安村成為通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楊靖宇幹部教育學院教學點,各地遊客慕名而來。治安村已摘掉了貧困村帽子,呈現出村村美麗、户户整潔的新面貌。
眼下,村民們正新建旅館、飯店,在家門口也擺起了大米、人蔘、土雞蛋等農副產品,往日“靠天吃飯”的水庫移民成了旅遊發展的“行家裏手”。“現在蜂蜜不愁賣了,我和老伴兒也有了新願望,明年把家裏三間房裝修出一間,咱也開個‘民宿’。”吳春鳳説。(新華社記者徐子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