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湧現出了無數文人,其中蘇軾無疑是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蘇軾作為宋代著名的大文豪,一生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但他在杭州任職期間,在臨安寂照寺給僧人慧覺所題寫的一首詩,開頭即是千古名句,但很少人讀過這首詩的全文。本詩為《於潛僧綠筠軒》,詩的內容如下:
寧可食無肉,不可使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旁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痴?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於潛僧綠筠軒”是標題,於潛是古地名,在今浙江臨安境內,僧指代寂照寺的僧人慧覺,在寺內有一處遍種青竹的綠筠軒,蘇軾才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詩的第一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疑是千古名句,廣為流傳,想必很多人也都聽説過。寧願沒有美食佳餚享受,但是居住的地方絕對不可以沒有竹子。這句話其實是化用了晉代著名書法家王徽之的典故,王徽之生性高雅,尤其喜愛竹子挺拔高潔的品行,因此在他居住的地方,種植了很多竹子。而蘇軾這樣化用典故,其實是在側面讚美僧人慧覺,一個“可”字,一個“不可”,從而將一位超脱世外、灑脱高雅的高僧形象給淋漓盡致地襯托了出來。
接下來的一句:“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其實是對詩第一句的進一步的闡述和發揮,在比較中告訴了人們美德和美食、物質和精神之間的內在聯繫,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啓發人的思考。緊接着,蘇軾又寫出第三句:“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言下之意,一個人會因為不吃肉而瘦下來,但是通過自我的營養調理還能夠重新胖起來;但是一個人一旦沒有了高雅的追求,失去了高潔的品行,蠅營狗苟,污濁不堪,那麼就很難醫治了。這一句和詩的前兩句高度銜接,天衣無縫,讀來酣暢淋漓。
而詩的下半部分,面對俗人的反駁,似高還似痴?詩人詼諧地給出回應: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也就是説,想要大吃大喝,又想要有好的名聲,世間哪有這樣的美事?換言之,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
全詩格調高雅,立意新奇,於議論中見哲理,讀來韻味無窮,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