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勤
秋日蟬鳴,再普通不過了,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只要有樹有竹便有蟬鳴聲聲。
城裏的蟬鳴往往與汽車笛聲攪和在一起,兼有更噪雜的人聲,所以城裏的蟬聲也就不怎麼幹淨了。
聽蟬,當找個清閒之所,靜靜地聽,臨山,近水,若有一杯茶那就最好不過了,當然,你還可以帶上一本線裝書。
前兩天剛漲過洪水,雖説天老爺的臉色還是一陰一陽的,出一會兒小太陽再落幾滴小雨,好在氣温不高,涼風習習。此時若是開車,那就浪費了一個涼爽的好天氣,最好是步行或騎自行車,連傘也不要打,找個好去處看看書、品品茶,再聽聽蟬鳴。
未去十方堂邛窯遺址公園應是半月有餘了吧,經過這麼多天的暴雨狂風,也不知那裏的花花草草們怎麼樣了,是落英繽紛還是落紅遍地?畫眉鳥還在鳳尾竹上跳躍嬉戲嗎?還有秋蟬,是否已被嚇得禁了鳴叫?
騎自行車過南河黃壩大橋,直行一里是通往成都和攀枝花的高速路口,大橋頭左拐便是十方堂邛窯遺址公園的範圍了,路口上有個不大的住宅區。沿河岸遊道往公園走,一路的樹木鬱鬱葱葱,一路的蒹葭白髮蒼蒼。若是站在對岸看此處,還有點小小青紗帳的味道,你會忍不住掏出手機咔嚓兩張的。
過停車場便進了公園大門,右邊是個很大的草地,隨意地長着一些喬木,就像小時候放牛割草的河壩地,非常寬闊。左邊是南河,昨日剛漲過洪水,今天還特別渾濁,也許河裏的魚們也被嗆得喘不過氣來,河岸有許多污泥,卻還是攔不住麻柳樹下那幾位釣魚人,走到此處,已被蟬鳴聲包裹起來了。
園區路口是“邛窯臨展館”,牌匾右下角正爬着一個拇指大的知了,也不管進進出出的是誰,旁若無人地叫着。館內陳列各種邛窯出土和收集的陶瓷,碗、盤、瓶、罐、缽等,文物中數唐宋時期的最多。特別是青瓷、邛三彩等特別好看漂亮,甚是讓人驚歎古人的智慧。這些器物上有的彩繪花草紋,有的繪鳥獸紋。此外,還有不少小件動物和人物雕塑。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器物製作方法有輪制,有模製,也有用手捏的。繪畫主要是釉下彩繪、印花、刻花、堆貼4種,邛瓷最有名的就是釉下三彩。看着這些古物,若不是有玻璃隔着,真想上手把玩幾下,接收從古文物上傳遞而來的靈性和能量。一牆之隔,“邛窯臨展館”旁邊便是“十方書院”了。
邛窯起於南北朝時間,終於宋朝,燒瓷的品種最為豐富。據説邛窯釉底紅三彩的窯温比唐三彩的窖温還要略高一些,火候很難把控。
路的左邊就是南河,右邊是十方堂邛窯遺址公園主體部分,內有無數條石板小路曲徑通幽,連着各個景點和館舍。這裏有1988年1月13日公佈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方堂邛窯遺址”,以及各類文創中心和民宿。東西長530米,南北寬210米,總面積11.13萬平方米,內中還有13個用爐渣和陶瓷殘片堆積起來的古窯包,窯包最高有十米,底者也有六七米,看上去如一個個小山丘,上面長了不少雜草和樹木。蟬們在樹上不急不慢地鳴叫着,彷彿這裏就是它們的歌劇院,一會兒獨唱,一會兒合湊,偶爾有一兩個知了吱地一聲飛到河邊槐樹上,便又吱吱地叫開了。
廣義的邛窯其實包含很廣,近到本鄉本土,遠至大邑、名山、蒲江等地都在這個範圍。而主要以邛崍本地為主,在十方堂、尖子山、固驛瓦窯山和西河等地都發現了古窯遺址,其中以十方堂的窯址最為著名。窯址內發現龍窯6座,饅頭窯(馬蹄窯)3座。在1983年對十方堂邛窯遺址發掘中,出土各種完殘器物1萬餘件,數量大、種類多,而且從產品到窯爐、窯具都有完整的實物。這對邛崍文化和中國陶瓷史的研究都有着極其重大的意義。
十方堂遺址公園,不是一個單純的公園,它是一個文化產業園區,集旅遊與文創於一體,文化元素極其豐富。有古代冶鐵實驗營,有燒製陶瓷的“文君窯”,你可以在這裏下訂單,訂購你喜歡的陶瓷物件。還有陶瓷製作體驗館,在老師的指導下,你可以親手製作瓶瓶罐罐、捏泥人,做陶俑。有楊華珍羌繡,有馮鳴的畫廊,有尚崇偉還在修建的陶藝館,還有成都市比較有名的“散花書院”,還有幾個年青人的“山野間”影視文創工作室。
走累了就坐下來喝喝茶、歇歇腳、聽聽蟬聲、尋尋鳥鳴。你還可以走進任何一家民宿,放下揹包,伸直雙腿,美美地睡上一覺,到晚上觀賞多彩的南河風景,吃吃燒烤或三四人圍起來吃一鍋麻辣燙,再幹上一瓶“文君酒”。
公園的中部有個叫“臨邛酒店-岸上”的民宿小瓦房,一色的磚木結構。回廓、雕窗、古陶瓷。盆景、翠竹、小茶几。還有一蓑草房,還有幾壁泥磚牆,古樸中不失現代氣息,很有些小家碧玉的雅緻,聽説這裏的管家是個很有才氣的美女。
民宿大門外的河邊上是五六張小茶桌,沿河有高大的香樟樹、槐樹,還有垂絲如發的綠柳。此時,你可以坐在椅子上,喊一杯“文君茶”,面朝南河或閉目冥想,聽周圍的知了認真地鳴叫,如千百僧侶虔誠地誦讀《金剛經》,低沉又宏亮,咫尺而又深遠,世界便因此空曠起來,因此而了闊無邊了。
靜坐南河邊,一任樹陰下斑駁的陽光修飾着你,一任南河漁唱的打魚聲越來越遠,乘着蟬鳴的聲音,讓思緒飛過唐宋時期的邛窯,去迎接從兩千多年前款款而來的才女文君。
2020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