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老年人難以逾越“數字鴻溝”的境況集中暴露在公眾面前。日前,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言人介紹,今年許多提案都與讓老年人更好地適應智能化時代有關,全國政協已經把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列入重點協商計劃。
“幫助今天的老年人,就是幫助明天的自己”。智能技術本應為人們提供便利,現在反而給銀髮羣體帶來不便,自然先要從技術上找原因。梳理代表委員們的建議,多數都從“技術適老”角度着眼,想辦法將鴻溝填平。
事實上,社會就這一話題已有過多輪討論。去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圍繞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文娛等事項提出20條要求,其中包括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12月,工信部印發《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提出了更具針對性的措施。
然而,南方都市報最近一則調查顯示,能夠無障礙使用手機軟件的老年人只有兩成,七成以上受訪者希望APP推出老年人版本、降低使用門檻。在21款接受測評的常用手機軟件中,僅5款推出適老版本,無法放大、註冊繁瑣、誘導下載、無人工客服等問題仍普遍存在。推出適老版小程序的某軟件首頁圖標較為醒目簡潔,點進具體功能後,又變回普通頁面。幾個月過去,適老化改造進程着實有些遲緩。
適老化的號召最終要藉助制度保障實施。有必要在制度層面儘快建立起長效機制,一方面如代表委員們所言,由國家將老年人數字化服務納入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出一系列有強制力的標準體系,將技術適老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避免社會發展“智能化進步,人性化不足”。來自各界的代表委員們可以結合自身經驗,針對老年人的實際需要,為各行業適老方案的制訂建言獻策。
另一方面,當越來越多的老人接觸智能設備,也對網絡環境監管等相關配套措施提出了更高要求。適應是雙向的。除了將鴻溝填平,還要多扶老人一把。這種幫扶不僅僅體現在家庭成員和志願者幫老人學會下載使用軟件。一部分老年人不是學不會,而是看到智能化設備和應用就先入為主認為困難,或者覺得容易上當受騙,對技術有抗拒心理。但往往越是不瞭解,越容易被騙;越是抗拒,越會與飛速發展的時代脱軌,技術進一步,老年人反而自己退兩步。要多想辦法,使老年人與技術彼此適應,從而讓老年人願意往前邁幾步,擁抱數字生活。
老年人擁有幸福的晚年,後來人就有可期的未來。幫助老年人逾越“數字鴻溝”的討論仍需再深入。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