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當世界衞生組織宣佈新冠疫情“具有大流行特徵”時,很多人或許沒有想到,這只是一場漫長“戰爭”的開始。
超過1.3億人感染,超過290萬人死亡。從熱帶島嶼到寒冷極地,從車水馬龍的城市到人煙稀少的鄉村,新冠病毒傳播速度之快、感染範圍之廣、防控難度之大,超出了最初的預期。即使在多國已開始接種疫苗的今天,一些國家疫情仍在反彈,全球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人類與新冠病毒的“遭遇戰”演變成了“持久戰”。科學界傳遞的信息發人深省:新冠大流行的影響“可能將持續數十年”,病毒可能將與人類長期共存,人類距離真正戰勝疫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病毒變異加快、“抗疫鴻溝”加深、“抗疫疲勞”滋長、少數西方政客和媒體“抗疫干擾”不斷……眾多挑戰面前,要打贏這場“持久戰”,人類惟有同心攜手,團結合作。
尚未走出“黑暗叢林”
人類需保持警惕
曾有樂觀的看法認為,隨着新冠疫苗接種不斷推進,疫情有望在幾個月內結束,生活很快就能迴歸正軌。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世衞組織衞生緊急項目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強調,雖然因疫苗接種範圍擴大,未來短期內新增重症和死亡病例數有望持續降低,但人類目前尚未走出病毒持續傳播的“黑暗叢林”,必須保持警惕。
要走出“黑暗叢林”道阻且長。科學界普遍認為,需要較大比例的人羣接種疫苗,才能達到對新冠病毒的羣體免疫。疫情暴發早期,一些專家預計需要約70%的人口接種疫苗或建立自身免疫才能遏制新冠病毒傳播,但目前看來這一比例可能還不夠。
隨着持續傳播,新冠病毒不斷進化出新變種,一些變異病毒的傳染性大幅增強而毒性並未衰減。還有研究顯示,有的變異病毒可能影響多款已上市疫苗的有效性。美國媒體援引該國疾控中心官員傑伊·巴特勒的話説,如果傳播性更強的變異病毒佔據主導地位,將需要80%至85%的疫苗接種率才能建立羣體免疫。
瑞安近來一再強調,就目前全球接種的人口和國家覆蓋比例來説,還遠不足以單靠疫苗來遏制新冠病毒傳播,更現實的手段仍是基本的公共衞生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等。
美國《洛杉磯時報》近日發表評論預測,目前看來,新冠疫情很可能還將持續3年甚至更長時間。人類戰勝新冠疫情需要“像作戰一樣努力”。
疫情映照世間百態
加強全球合作才是正道
疫情給世界帶來巨大沖擊,也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世間百態。許多國家的專家、學者、媒體等都反思了一年多來的抗疫得失,呼籲從中總結經驗教訓,加強全球合作才能最終戰勝疫情。
首先要汲取“反彈”教訓,防止“抗疫疲勞”。世衞組織官員日前在分析全球抗疫得失時説,曾有一些國家因新增病例數下降、放鬆抗疫措施而導致疫情再度惡化。世衞組織衞生緊急項目技術負責人瑪麗亞·範凱爾克霍弗認為,所有抗疫措施最終仍會回到公共衞生和社會措施等基本方面,包括積極發現病例、聚集性病例調查、病例隔離和臨牀護理、接觸者隔離等,這是破壞病毒傳播鏈的關鍵。
世衞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日前再次強調,各國在公平接種疫苗的同時不能放鬆公共衞生措施。
第二要加強全球合作,克服“抗疫干擾”。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指出,分裂和政治化是美國抗疫的主要教訓,各州各自為戰給病毒以可乘之機。美國多家媒體也反思説,政治上兩極分化、對科學的抗拒等損害了美國控制疫情的能力,呼籲美國領導人將注意力轉移到與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為這場全球戰鬥提供所需資金、外交努力和技術上來。
病毒溯源是為了給疫情防控提供科學支持,為未來傳染病的防治提供借鑑。然而疫情暴發以來,少數西方政客和媒體極力將科學問題政治化,這些行徑破壞了全球抗疫努力,與國際社會共同抗疫的願望背道而馳。
不久前發佈的中國-世衞組織新冠病毒溯源聯合研究報告指出,新冠病毒“比較可能至非常可能”經中間宿主傳人,“極不可能”通過實驗室傳人。報告認為,調查其他國家的潛在早期傳播“是重要的”。這份報告凝聚了全球科學界現階段對新冠病毒起源的共識,為後續溯源研究打下基礎,明確了方向,也為溯源全球合作開了一個好頭。
促進疫苗公平可及
全球共築抗疫防線
“我們的強壯程度取決於最薄弱的環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醫學院教授斯蒂芬妮·斯特拉思迪強調,所有國家必須共同抗疫。
疫苗是抗擊病毒的利器,也是拯救生命的希望,理應服務全世界、造福全人類。但眼下,全球疫苗“產能赤字”短期難解,“疫苗民族主義”滋生,發達國家搶購囤積,欠發達國家“一劑難求”。不同國家和羣體間的“抗疫鴻溝”使構築全球抗疫共同防線面臨嚴峻挑戰。
世衞組織數據顯示,截至4月9日,已有196個國家和地區啓動了新冠疫苗接種,共計已注射超過7億劑,但其中只有0.2%在低收入國家。
美國媒體近期也報道説,目前大部分可用的新冠疫苗都被美國為首的富有國家囤積。
困境之下,許多國家把目光投向東方。在全球抗疫的艱難時刻,中國鄭重表示,努力讓疫苗成為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向有需要的發展中國家援助疫苗;為“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提供疫苗滿足發展中國家急需;支持和協助其他國家在當地加工、生產疫苗產品,助力提升全球疫苗產能……
一支支中國疫苗跨越山海,成為多國人民抵禦病毒的有力武器。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3月30日在例行記者會上介紹,中國正向80個國家和3個國際組織援助疫苗,同時向40多個國家出口疫苗,同10多個國家開展疫苗研發和生產合作。
多米尼加副總統培尼亞在接收中國疫苗儀式上表示,中國人口眾多,接種任務艱鉅,但依然克服困難向各國提供援助,充分體現了團結互助精神,為全人類做出了表率。
從突發“遭遇戰”到抗疫“持久戰”,面對將與病毒較長期共存的未來,只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各國團結合作,所有國家都控制住疫情,才能贏得抗疫的最終勝利。正如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政策研究所主任哈立德·拉赫曼所説,世界需要摒棄一切偏見,朝着為人類創造美好未來的目標攜手面對全球性挑戰。這不是為了某一個國家、某一些國家,而是為了全人類。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