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天問一號成功着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着陸區,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着陸火星取得圓滿成功。天問一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地外行星着陸,是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義的里程碑。
得知成功着陸後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總師孫澤洲和探測器系統總指揮赫榮偉擁抱在一起。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 張高翔攝
着陸過程“步步驚心” 全程靠“自主”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火星大氣層外緣通過軟着陸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個着陸過程步步驚心,技術十分複雜。12個“天問一號”着陸火星的重要節點,一起來看↓
進入火星大氣前,着陸器與環繞器分離。
調整姿態,準備着陸。
分離後,將滑行一段時間。
彈出降落傘,準備降落。
拋大底。
着陸腿展開。
測距測速敏感器開始工作。
主發動機開機,實施動力減速。
光學成像敏感器成像。
瞄準目標着陸區實施動力減速。
懸停,對着陸區進行激光三維成像。
觸地,主發動機關機。着陸成功!
整個過程,短暫又複雜,地面完全沒有干預的機會,完全靠“天問一號”自主決定各個動作執行的時機。(點此查看更多細節)
第一視角看“天問一號”登陸火星
“天問一號”的五大使命
探測火星不僅是工程任務的突破,更是行星科學領域的突破。除了常規的通信、能源(太陽能帆板)、支撐結構、動力系統等部分外,“天問一號”整體上攜帶了13種科學載荷,其中7個在火星上空的環繞器上,分別是中分辨率相機、高分辨率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礦物光譜探測儀、火星磁強計、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火星能量粒子分析儀。6台分佈在火星車上,分別是多光譜相機、次表層探測雷達、火星表面成分探測儀、火星表面磁場探測儀、火星氣象測量儀、地形相機。
它們共有五大使命,主要涉及火星空間環境、地表形貌特徵、土壤表層結構等研究,將給中國帶來火星的第一手資料。其中,與氣象有關的研究項目將收集有關温度、氣壓、風速和風向的大氣數據,並研究火星的磁場和重力場,這些也將解答大眾的好奇——火星究竟是什麼樣的氣候。(點此查看詳細信息)
“祝融號”火星車怎麼工作?
對於大家關心的“祝融號”火星車,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總體部部長耿言介紹,由於“祝融號”火星車着陸時還處於收攏狀態,必須等天線自主完成展開動作後,才能實現跟地面的通信。而自主展開動作大約需要近1個小時,再加上火星距離地球遙遠的通信距離,“路上”就要花近20分鐘,這也是為什麼着陸之後,又等待了一段時間才能確認任務成功。
自主展開後,“祝融號”怎麼開始工作?
耿言介紹,“祝融號”以3天為一個工作週期。受到火星苛刻的環境影響,火星車每次只能“工作”一兩個小時,工作內容主要包括環境感知、科學探測、數據下傳等。
火星已在腳下
夢想又一次得以實現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驅動着我們一步一個腳印
開啓星際探測新徵程
“天問一號”成功登陸火星後
我國第一輛火星車
即將在火星上邁開腳步、閃亮登場
讓我們期待“祝融”的精彩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