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多年的網絡互助行業,對我國居民的醫療健康保障到底發揮了多大作用?
5月7日,螞蟻集團研究院發佈全國首份《網絡互助行業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網絡互助平台的實際參與人數為1.5億,預計2025年將達到4.5億人,覆蓋中國14億人口的32%左右。按照大病網絡互助金總額在全社會大病醫療費用的佔比統計,2019年網絡互助將全國大病醫療費用平均保障水平從60%提升到60.73%,貢獻度為0.73%,預計2025年貢獻度將上升到3%。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鄭秉文認為,在全民醫保和商業健康保險之外,基於互聯網數字技術興起的網絡互助,正在成為我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一支補充力量。
螞蟻集團副總裁尹銘認為,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保障需求也在快速增長,這也是網絡互助能在國內快速發展的核心動力。接下來,相互寶會通過分人羣的互助計劃,讓更多人獲得普惠的互助保障。
但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網絡互助行業還面臨一些潛在的風險。《白皮書》預計,網絡互助有望迎來適配性更強的創新監管方式。
八成網絡互助用户年收入10萬元以下
網絡互助的低門檻、高性價比,讓中低收入人羣在醫保之外增加了一層保障。
《白皮書》調研顯示,79.5%的參與者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68%的受訪者沒有商業保險,72%的參與者分佈在三線及以下城市。
此外,網絡互助極大提升了參與者的生活安全感。77%的參與者認為,網絡互助給自己帶來了“保障和安全感的提升”。為了提高保障,53%的參與者會為家人加入互助計劃。
鄭秉文認為,網絡互助是中國數字技術和金融服務融合創新的又一個產物,有可能和移動支付一樣,成為中國又一個領先全球的領域。
尚未有統一的監管標準
不久前,輕鬆籌、水滴籌工作人員在某醫院發生衝突視頻網上流傳,再次讓兩家大型眾籌、網絡互助平台站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年來,網絡互助對於公眾已不再陌生。自2018年10月,由信美人壽與螞蟻金服合作的“相互保”刷屏互聯網保險圈後,不少互聯網公司紛紛入局。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除了輕鬆籌、水滴等老牌互助平台外,阿里、百度、滴滴、360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搶灘網絡互助行業。
從發展規模角度,我國網絡互助機構可以分為三類:頭部大型互助平台(例如,相互寶、水滴互助、輕鬆互助)、中等規模互助平台(例如,康愛公社、夸克聯盟、百度、滴滴等)、其他中小型網絡互助機構。
但隨着互助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行業風險也慢慢顯現並放大。例如,由於網絡互助計劃仍沒有明確的監管單位,在國內還未有統一的管理規範或監管標準,網絡互助平台管理面臨諸多難點。
業內人士認為,網絡互助產品不受《保險法》的約束,並不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公益互助或互聯網保險,因此是否由銀保監會監管尚未有定論。
原保監會副主席魏迎寧曾公開呼籲,網絡互助無法可依,沒有法律予以規範。“在沒有監管之前,起碼應該組織自律,要定下原則,否則隨着人數越來越多,萬一發生風險很不好辦,所以需要監管,需要自律。”
網絡互助行業要進一步發揮價值,下階段離不開監管政策的指導和規範。《白皮書》指出,當前網絡互助行業還面臨一些潛在的風險,例如運營風險、金融風險、信息風險、道德風險、法律風險等。
3月底,浙江互聯網金融聯合會發佈了全國首個網絡互助團體標準,標準首次提出互助平台的“四要一不要”原則:要實名制度、全程風控、審核獨立、公開透明,不要資金風險。對於資金問題,該標準建議互助平台優先選擇無資金池模式,或者在有資金池的情況下,設立相應的資金託管制度,確保資金安全。
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正式將醫療互助列為我國醫療保障制度體系的一部分。《白皮書》指出,創新的業務模式需要創新的監管,可以預料,未來網絡互助行業必將迎來適配性強的創新監管方式,從而使行業規範創新並釋放潛力,真正成為我國醫療保障的重要新生力量。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