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會免費提供食品分裝袋。 本報記者 馬黎攝
網購一次,各種商品被塑料膠帶、保鮮膜等包裹得嚴嚴實實;出門買菜,幾頭蒜裝一袋、一把青菜裝一袋、兩根黃瓜裝一袋,一趟下來,用上10多個塑料袋很平常;點一餐外賣,餐廳服務員將食物打包放進塑料餐盒,再裝進塑料袋……
如今,一次性塑料製品已成為大眾生活中的主要包裝載體之一,人們也越來越習慣於一次性塑料製品的存在。它為人們舒適便利的生活加了分,卻給環保健康減了分。一次性塑料製品為何屢禁不止?對此,記者近日進行了採訪。
塑料袋使用頻繁
環保袋使用者少
9月3日上午,記者在永輝超市西安李家村店看到,工作人員用連卷手撕塑料袋將蔬菜、水果等分成小包裝,再貼上價籤。絕大多數顧客會在選好蔬菜、水果和散裝食品後,放進塑料袋裏。“只有放進塑料袋裏,才能稱重、貼價籤,這樣也能把東西歸攏好。”此外,在收銀台付款時,收銀員會習慣性地問一句:“您需要袋子嗎?”大部分顧客會選擇購買塑料袋來裝東西。
“用塑料袋很方便,出來購物專門帶個袋子比較麻煩也佔地方。塑料袋拿回家後,還能當垃圾袋使用,而且在菜市場買菜時有些熟食也不適合放在自己拿的布袋裏,所以每次買菜都會用到塑料袋。”剛在西安市長安區府東一路永輝超市買完東西的王麗説。
也有部分購物者攜帶環保購物袋。在西安市雁塔區凱德廣場華潤萬家超市購物的李琴霞付完款後,將商品一件一件放進自備的環保袋裏。“現在大多數超市的塑料袋都要收費,我自己拿的這個布袋可以裝很多東西,用髒了一洗,省錢又環保。”李琴霞説。
記者注意到,超市裏,一些購物者會提前備好塑料袋或者一些環保布袋,而這些人絕大多數為中老年人。
在西安市碑林區李家村沃爾瑪超市的自助收銀台旁,放置有無紡布購物袋和塑料購物袋,標價分別為4.8元和0.2元,大型號的塑料購物袋0.5元。價格上的較大差異也是絕大多數人選擇塑料購物袋的原因。
在各大蔬菜市場,塑料購物袋更是被濫用。記者在採訪中看到,幾乎所有的個體蔬菜售賣點都擺放着塑料袋,顧客可以隨意使用。“塑料袋沒辦法收費,你收費了,就沒人到你這兒來買菜了。”許多經營者表示。
儘管國家一直倡導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並推出各種明確的限制性規定,但是收效甚微,一次性塑料製品依然被廣泛使用。與此同時,隨着外賣行業和快遞行業的迅猛發展,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量在不斷增加,外賣和快遞成為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新的“重災區”。
如今,絕大部分外賣飯菜都是用一次性塑料製品進行包裝,許多快遞外包裝也在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尤其是冷凍食品的快遞包裝,大多使用較厚的塑料泡沫,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更為嚴重。
一次性塑料製品為何屢禁不止?
眾所周知,一次性塑料製品對環境危害大、不環保,但為何多年來屢禁不止?
究其原因,主要有“替代品”吸引力不足、政策本身的侷限性以及相關部門監管不力等原因。首先,塑料袋有着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不可忽略的優勢,雖然塑料袋需要購買,但在消費者看來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成本,而環保袋則有攜帶不方便、購買價格高等問題;其次,我國一直在施行的“限塑令”規定在商超、集貿市場等場所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袋,但是對於外賣、網購等渠道沒有明文規定,這也給這些領域塑料袋氾濫留下機會;最後,隨着“限塑令”實施時間的推移,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小,導致商家對塑料袋的使用越來越隨意。
對此,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自2021年1月1日起,在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城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餐飲打包外賣服務以及各類展會活動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等。“明年起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的話題一時間衝上熱搜。
8月22日,陝西也出台了最嚴“禁塑令”。省發改委、省生態環境廳制定並印發《陝西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按照循序漸進、分時分段原則,2020年在西安市(含西鹹新區)率先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該方案還包括2020年年底禁止生產和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全省餐飲行業禁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2025年年底快遞禁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袋;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內容。
“與10多年前出台的‘限塑令’相比,此次中央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新規定更加全面、更加嚴格,被稱為‘禁塑令’。‘禁塑令’的出台,不再只是針對塑料購物袋,13類塑料製品將在2020年、2022年和2025年3個時間節點逐步迎來大限。”省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副研究員屈曉東表示,隨着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被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裹挾向前,並隨之產生了對於快捷性和便利性的追求,幹事情怕麻煩。“其實,那些看起來‘麻煩’的環保袋、古老的菜籃子並沒有過時,並且依然好用。”屈曉東説。
“限塑”“禁塑”
離不開公眾意識的轉變
“從國家到地方出台的這一系列措施,實際上是對塑料製品的‘零容忍’。從‘限’到‘禁’,升級治理‘白色污染’,同時細化法律責任,明確了時間表,基本形成了多元共治體系。”屈曉東説,“禁塑令”具有系統性、協同性和有序性的特點,基本涵蓋了塑料製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全過程和各環節,體現出全生命週期管理,有利於建立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
如何將“禁塑令”落實、落地?屈曉東表示,首先,各相關部門要細化方案、形成合力,建立治理塑料污染的長效機制;其次,要落實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嚴格落實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製品的政策措施;再次,要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等環節的環境監管,依法查處違法排污等行為;最後,要按照2020年、2022年、2025年3個時間段,分步驟、分領域逐步擴大政策實施範圍,積極穩妥推進塑料污染治理整體工作。
“禁塑令”的推行,將給大家的生活及相關行業帶來變革。
“對於相關行業來説,要培育優化一些新業態、新模式,加強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產品研發,積極推廣可循環、可摺疊包裝產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降低應用成本,有效增加綠色產品供給。塑料製品生產企業要更加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生產符合相關標準的塑料製品,不得違規添加對人體、環境有害的化學添加劑。”屈曉東説,規範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置,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也很重要,相關企業可以結合垃圾分類,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在積極推動“禁塑令”落地生根的同時,還需要加大宣傳力度,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使用塑料產品的危害。
“習慣不加以抑制,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生活必需品’,想要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製品,必須轉變公眾意識。這是一個長期過程,無法一蹴而就,需要每個人的親力親為。”屈曉東説。
記者手記
讓我們的生活遠離“白色污染”
馬黎
從“限塑”到“禁塑”,既可以看到國家對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問題的高度重視,也可以看出“白色污染”破壞環境的嚴峻形勢。
近年來,國家限制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的步伐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但在許多地方,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不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愈演愈烈,使用量不斷增加,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既源於一些地方、部門對相關政策執行不力、監管不夠,導致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氾濫,也源於市場缺少對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有效替代產品。
環境污染形勢的嚴峻和公眾文化程度的提升,使人們的環保理念大為增強。但在現實生活中,當人們需要對物品進行包裝時,卻難以找到合適的替代品。一次性塑料製品攜帶方便、價格低、獲取途徑多、易於保存,而環保購物袋攜帶不便、購買成本高、需要清洗,紙質包裝不易保存、防水性差、成本較高。這些,導致環保購物袋和紙質包裝等不能有效替代一次性塑料製品,許多人清楚塑料製品的危害,卻又無可奈何地使用。
限制一次性塑料製品使用、嚴控“白色污染”勢在必行,重在執行。但是,要使這一措施得到有效執行,必須做到疏堵結合,既要堵,更要疏。
堵,就是相關部門要切實落實好相關制度,要通過持之以恆、有力有效的監管,從源頭上控制一次性塑料製品的生產,在流通環節加強對物流、商超、快遞、餐飲等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監管,強制性控制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並在消費末端加強對一次性塑料製品等白色污染物的處置和處理,最大程度減少其造成的污染。
疏,就是從研發、生產、流通、使用等環節,促進新型替代性包裝用品的普及,滿足羣眾的使用需求,形成對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有效替代。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互聯網升級提速,商超、物流、快遞、外賣等行業仍將保持高速發展,對包裝產品的需求也將進一步提升,必須以新的無污染或低污染產品滿足這種需求。
一次性塑料製品替代產品的推廣和普及,既是必然需求,其中也藴藏着巨大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