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全媒派(ID:quanmeipai),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區塊鏈技術又一次讓世界陷入瘋狂:一張GIF動圖拍出超過50萬美元,一條推特賣到290萬美元,一幅數字畫價值4.5億元人民幣……
社交媒體中隨處可見的元素,怎麼也能被出售,甚至賣出天價?實際上,影響交易價值的核心不是推文或動圖本身,而是代表其所有權的數字代幣: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
NFT已經存在了十年之久,但自2021年以來,這一驗證數字資產所有權的工具迅速走紅,一系列天價交易令人迷惑不已。
3月初,一家區塊鏈公司直播燒燬了英國藝術家班克西創作的一幅諷刺收藏家的畫作——《白痴》。這幅畫作在烈火中完成了數字化,其電子版本的所有權以NFT形式出售。區塊鏈公司買入實體畫作的價格是9.5萬美元,電子版最終以4倍價格成交。
3月11日晚,藝術家Beeple的一幅NFT數字藝術品《每一天:前5000天》經過14天的網上競價,最終以6025萬美元落槌,加佣金約6930萬美元成交(約4.5億人民幣)。
3月23日,Twitter聯合創始人、CEO Jack Dorsey,將第一條推特以NTF形式拍賣,成交價超過290萬美元。這條微博僅有5個詞、20個字母:“just setting up my twttr”(剛建立我的推特),堪稱“一字萬金”。隨着熱門話題越來越多,“NFT”這個詞成為各大科技媒體的報道焦點,人們不得不認真對待這個看起來有點難懂的概念。
不過公共討論中也不乏質疑和指責的聲音:Jack Dorsey發的推特,每個人都能觀看轉發;數字藝術家Beeple的圖片,動動手指就能保存到自己電腦裏,花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購買的意義何在?NFT究竟有什麼特殊的價值?對於內容產業而言,這是有實際應用前景的技術還是資本炒作起來的泡沫?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將帶你一探NFT熱潮及其背後技術,NFT在數字藝術中的應用,及其在內容生產領域的應用前景和市場潛力,理解NFT描畫出的數字未來。
01NFT為什麼這麼值錢?何為NFT?2007年,一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寵物遊戲“謎戀貓(Crypto Kitties)”橫空出世。在遊戲中,用户可以購買、餵養、出售虛擬貓咪。每隻小貓都有專屬的代碼和基因,可以繁殖下一代,完全歸用户私人所有。
用來標識每隻小貓所有權的代幣,後來就被稱為“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指通過區塊鏈來記錄所有權的數字資產。
圖片來源:謎戀貓官網介紹
從字面含義來看,“非同質化”意味着不可互換。我們平時所使用的各種貨幣,包括紙幣、比特幣,都是可以分割互換的。比如你花了一塊,又掙了一塊,總資產並沒有變化;NFT則不同,每個NFT都標識着獨一無二的數字資產,就像沒有兩隻相同的加密貓。
簡言之,NFT就是一種象徵所有權和真實性的“數字證書”,永遠不會損毀或丟失。它的應用範圍取決於人們的想象力。除了圖像、音樂等通常意義上的藝術作品,一條推文、一個表情包、一件遊戲裝備等傳統意義上沒有收藏價值的東西,都能被作為NFT發售。
NFT自身的價值來自於它的專屬性,這使得NFT具有驗證真實、記錄交易的能力。也許每個人都能看到甚至使用數字作品,但只有一個人能夠擁有它。
比如,如果你購買了一個NFT支持的動圖,它就相當於掛在巴黎博物館裏的莫奈原作,而其他人保存在電腦裏的無數個動圖副本,只是不值錢的海報印刷品。
“知道自己擁有的作品是世上唯一的,我認為這非常酷。”彩虹貓(Nyan Cat)的作者Torres説。彩虹貓是一個深受網絡用户歡迎的卡通形象,在它誕生十週年之際,Torres將彩虹貓重製為gif,其NFT賣出約56萬美元的高價。
NFT能吸引眾多收藏者撒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參與性。NFT的興起離不開加密社區的支持,目前參與競拍的人中,很多人都從事區塊鏈相關工作,或者是加密技術愛好者。這些人一直想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區塊鏈技術,落地更多的應用,推動區塊鏈技術與更多傳統行業相結合,但收效一直不明顯。
這次NFT交易的“出圈”,讓相關人員看到了新的可能,許多人都希望通過支持開發者、藝術家和NFT項目,促進區塊鏈整體技術的發展和推廣。
NFT與加密藝術
NFT走入大眾視野,與“區塊鏈+藝術”的蓬勃發展密切相關。目前,區塊鏈與藝術的結合主要分為兩個方向:其一是補充和拓展藝術品交易市場,其二是發展新興的加密藝術。
數字藝術市場和收藏界對NFT的一部分興趣,取決於NFT能夠為藝術版權和溯源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如何證明作品的真實性,是藝術收藏的一大難題。設想有人偷走了《蒙娜麗莎》原件,並在市場上出售《蒙娜麗莎》複製品,要確認它的真假非常困難,需要請相關的鑑定專家,藉助一系列複雜技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而NFT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的不可篡改的、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能夠解決數字資產的所有權、使用權限和歷史追蹤問題。創作者將題目、作者、時間戳等元數據上傳並記錄到區塊鏈上,通過智能合約保留證明,追蹤藝術作品的流向。
實體藝術作品能通過“上鍊”吸引更多潛在的收藏者,數字藝術也能藉由NFT來創新與科技結合的手段和方式,開拓新興的藝術市場。
阻礙數字藝術成為收藏品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數字作品易於複製和保存,用户難以獲得實際所有權。“加密藝術(Crypto Art)”解決了這一問題:因為能對作品的所有權進行驗證,展示清晰的權屬關係,數字作品也可以像實體藝術作品一樣具備變現的重要價值:稀缺性。
02NFT能幫內容行業賺錢嗎?助推內容產業變革將目光從數字藝術轉向內容創作領域,廣告分析平台Double Verify研究發現,內容消費在疫情期間達到頂峯。消費者有了更多空餘時間,也有更強的信息需求,每天消費內容的時間平均增加了一倍。
NFT的銷售量也呈現出相關性:2020年9月前,NFT的成交量幾乎為零;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出現緩慢上漲。2021年2月至今,NFT出現爆發式增長,成交額已經超過2億美元。
內容行業的生態一直在更新:互聯網上,人人都是產消者,但相應的盈利模式還並不成熟。在數字時代,你做出優質作品,人們就會為它買單嗎?這更多隻是一種錯覺。在以流量為核心指標的結算體系下,優質內容常常“叫好不叫座”。
人們的數字消費習慣也在發生着變化。虛擬消費和投資一度被視為非理性行為,但現在已經為人們接受並習慣。尤其是對於Z世代來説,有時候數字資產甚至比有形資產更具有價值。
NFT的出現,對應了內容生產端和消費端的變化。NFT可以讓用户與創作者直接建立連接,重構了內容生產者、分發者與用户之間的關係。
比如長久以來,當你把作品發佈到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時,社交媒體可以任意使用你的作品,甚至可以進行編輯、修改和出售。
而藉助去中心化的NFT平台,人們可以直接支持創作者。後者始終保留版權,還能從二級市場中抽取版税。藉助區塊鏈對作品交易歷史的清晰記錄,創作者還能從轉賣中獲得一定的分成。
幫助新聞機構開闢新的收入渠道
從表情包到球星卡,NFT已經初步展現強大的變現能力。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説,這固然振奮人心,但也招致了疑慮:很多天價拍賣的NFT作品,在傳統的評價體系中似乎並沒有多高的價值。
但NFT也已經進入了主流新聞業的視野:美聯社是第一家出售NFT作品的新聞機構,作品是一幅兩位宇航員從外太空觀看美國大選結果的藝術插畫;由尼曼新聞實驗室的創始人之一Zachary Seward和《華爾街日報》的前老闆Kevin Delaney共同創立的Quartz,則將一篇關於NFT的文字報道轉換成了NFT。
從時效性、顯著性等評價維度來看,這兩個作品很難稱得上優質,但都得到了市場的積極反饋:美聯社的插畫賣出18萬美元,Quartz的報道賣出1800多美元。
目前來看,也許NFT確實能夠幫助新聞機構營利,但它目前並不能解決“讓優質內容得到應有經濟回報”的問題。
03NFT前景幾何?關於熱概念的冷思考萬物皆可“NFT化”目前來看,NFT的應用仍處於早期實驗階段。當區塊鏈技術成為基礎設施,NFT將展現出它的獨特價值:能夠對各種事物進行數字化編碼,包括在傳統市場中難以交易的事物。
因此,NFT可能會全面顛覆傳統意義的數字生產,包括藝術、遊戲、體育等多個領域。未來,NFT在現實和虛擬世界都有着廣泛的應用潛力,如遊戲、娛樂、票務、身份和資產證明等。
隨着圍繞NFT的數字體驗的逐漸完善,NFT的效用也將提高。有朝一日,每個互聯網社區可能都會有自己的微觀經濟,包括NFT和其他用户可以使用、擁有和收集的代幣。
風口還是泡沫?
在股市整體形勢慘淡的背景下,加密數字資產交易市場繼續火爆。比特幣升到了高價,NFT概念股也一路上漲,反映出投資者對這個市場的信心。然而,就像2017年市值翻了三倍的比特幣一樣,NFT的興起也伴隨着大量泡沫。就連《每一天:前5000天》的作者Beeple也表示,NFT市場的泡沫化太嚴重了。
目前,NFT市場藉助名人效應賺足了眼球,但在熱鬧的場面背後,這其實仍是一個較為小眾的領域。在NFT交易平台上,大多數作品都無人問津。
有些人購買NFT,僅僅是作為炫耀或營銷的資本;有些投機者高價購買NFT藝術品,只是為了未來能夠“轉賣給更大的傻瓜”。NFT通常只有基本的使用權,“唯一所有權”更多是象徵性的,在實際使用和流通中的價值還不甚明朗。因此,如果每個普通人都想着繳納點入場費然後在NFT交易平台上賣出個天價作品,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總體而言,NFT目前的熱度暴漲,更多是概念炒作和營銷,並不是NFT真正的應用價值得到充分挖掘的反映。但NFT描繪的數字未來的確使我們看到了更多可能,新聞業也在其中努力發現自己的機會。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